中國電競如何走好“出海”之路?業內人士:頭部企業需攜手探索全球化發展有效路徑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歐洲盃激戰正酣,奧運會即將開幕,體育賽事已成為地區文化交流的橋樑。那麼,電競賽事也需要“出海”交流嗎?

“電子競技的全球化浪潮,讓電競在越來越廣泛的群體中具有影響力,也陸續獲得更多國家、組織機構的看好。”6月24日,騰訊電競總經理侯淼表示,電競產業的發展並非線性、連續的,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將促使產業躍升至全球化的新“競界”。他同時公佈了“全球電競共贏交流計劃”,並透露將中國電競賽事推廣到中東以及歐洲。

在過去的20年,全球電競產業蓬勃發展,電競商業生態建設增速迅猛。隨著KPL、LPL、CFS、NEST等電競賽事與成都、武漢、杭州等多地達成合作,實現賽事與商業化的閉環。杭州亞運會上,電競首次成為正式競賽項目,不僅憑藉精彩的賽事內容展現了電競運動的嶄新面貌,也讓電競運動從直轉播技術、賽事標準規範等方面與洲際運動會看齊。

在侯淼看來,電競賽事全球化是一項“不進則退”的關鍵考驗。“單靠個人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電競行業頭部企業需要攜手產業夥伴,探索全球發展的有效路徑和可能性。”他說,各國的文化差異、體競關係、組織運行方式及產業結構變化,也為電競賽事全球化帶來挑戰,這是電競從業者都要面對和思考的必答題。

侯淼以騰訊電競為例談到,從在沙特、法國、日本等地陸續開展系列交流活動,到更為頻繁地邀請海外夥伴來到中國,中國電競企業應以產業實踐經驗分享、合作方式探討、文化交流為首要目標,長期舉辦開放的、定製化的生態交流活動,為國內外電競夥伴搭起溝通平台,一同探索電競產業的廣闊“藍海”。

在全球電競市場上,做出更多中國企業的產品已是頭部企業的共識。網易公司CEO丁磊就在2023年全球電競大會上談到,中國電競既要與世界接軌,開拓“車槍球”這樣的主流電競產品,更要善於挖掘中國故事、中國文化,創造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電競產品。沐瞳科技開發的遊戲《無盡對決》旗下的電競賽事,已連續三屆入選東南亞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並打破電競收視紀錄。

立足於全球化發展,中國電競出海正是加深文化交流的新契機。華南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黃思遠指出,電競出海有極強的帶動性和聯動性,核心城市將有可能被電競影響力帶動獲得全方位發展。

中國音數協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敖然表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促進當今國際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電子競技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年輕群體的通用語言,越來越多的產業新機遇將在交流和碰撞中產生;支援更多中國電競生態企業‘走出去’,將有利於與全球行業夥伴共同探索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