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出席2024夏季達沃斯:中國企業要與當地共建工業能力,以適應全球化新形勢

封面新聞記者 雷強

6月25日,在202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重新佈局全球貿易路徑”圓桌對話上,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全球化已成為中國企業必答題,不出海就出局,並強調通過本土化佈局、開放式創新,實現自身雙循環運營體系的構建與可持續運營,助力世界經濟均衡發展。

李東生表示,“儘管目前全球貿易存在小院高牆、貿易壁壘等情況,但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不可改變。經濟全球化是由市場力量推動的,用非市場、非自由經濟規則的力量去改變一些全球貿易的走向,這個做法是不可持續的。”

“在加入WTO後,中國就一直在適應全球經濟形勢的各種變化。面對當前的逆全球化挑戰,如果只是想把產品賣到當地市場賺錢,已經是不被歡迎了。現在一定要有一種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意識和責任,更多與當地共建工業能力,合作共贏,才能使全球化業務發展更加順利”,對於當前中國企業面臨的出海困境,李東生提出。

如何應對逆全球化,推進全球各經濟體開放合作、均衡發展,是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熱點話題之一。

世界經濟論壇官網在本屆論壇開幕前發佈李東生針對全球化的署名文章《釋放開放式創新潛力,促進企業全球化發展》。李東生在文中倡議,“基於TCL全球化實踐,我們發現開放式創新是一條經過實踐檢驗的發展路徑,它不僅要求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尋求合作夥伴,還要在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創新成果的落地和轉化”。

作為國內科技製造業代表,近年來TCL堅定向產業鏈上遊延伸,全球化佈局也持續推進,通過TCL科技與TCL實業兩大主體,佈局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產業,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6個研發中心、33個製造基地,服務全球超9.6億的用戶。

其中,以TCL波蘭製造基地為例,該基地電視年產能超500萬台,每年可給當地提供約800-1000個就業崗位,從這裏走出去的產品3天內就可運達歐洲所有國家。

在半導體顯示產業領域,TCL華星印度工廠已經正式投入運營。新能源光伏產業方面,TCL中環已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沙特等地佈局,並探索在全球其他更多國家和地區開拓光伏產業的可能性。

“中國製造業未來的發展一定是要走出去的,而且要通過自身的發展,通過全球化,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更大的貢獻,為產業相對落後國家的發展提供機會和幫助”,李東生認為。未來,面對全球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科技創新仍將是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支撐,TCL將繼續深入推進全球化戰略,加速產業佈局和創新合作,助力中國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