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愛騰”們的這些下頭操作 或讓盜版網站贏麻了

【TechWeb】臨近暑期,劇集市場愈發熱鬧起來。《慶餘年2》《墨雨雲間》《玫瑰的故事》等熱劇接連上線,熱度值紛紛破萬,收視率屢創新高。視頻平台摩拳擦掌開啟“花式創收”,試圖接住這潑天的富貴。

於是,會員不能跳廣告、開了VIP還要開SVIP、臨近收官減更、超前點播等操作都來了。看起來,視頻平台賺翻了,用戶觀劇體驗卻大減價扣。部分網友一邊大罵視頻平台吃相難看,一邊默默轉向了盜版網站。

小編搜索發現,現在的盜版已經進化到可以和正版飆速度的地步,熱劇上線5分鐘內就能搜到盜版資源,分銷渠道亦在進化,搭建網站、APP,電商平台、直播間等均能見到推廣,可謂瘋狂。

然而,面對如此瘋狂的熱劇盜版,視頻網站們能做的卻非常有限。長遠來看,它們真的賺到了嗎?

下頭操作太多 用戶轉向盜版

用戶選擇盜版的原因有多種。根據網友反饋,首先是一環套一環的會員訂閱費以及廣告太多帶來的觀看體驗不佳。這點從近一個月的微博熱搜上也可見一斑。

5月16日晚,《慶餘年2》首播,開播後不少網友吐槽該劇廣告太多,簡直是“五步一廣告,十步一堆廣告”。作家@匪我思存也忍不住發文,“慶餘年前面的廣告真多,尊貴的極光會員都不能跳過。”隨後,“匪我思存吐槽慶餘年2廣告多”登上微博熱搜。截至發稿,該話題閱讀量達1.5億。

據豆瓣蘿蔔走開小組統計,《慶餘年2》36集共有286個廣告,集均廣告7.94個,集均廣告時長117.86s。另據數說聚合的數據顯示,近4成觀眾對《慶餘年2》的廣告持負面情緒。就算買了VIP也還是有很多廣告,如果想多看一集,VIP用戶還要再補差價開個SVIP,“慶餘年SVIP被指VIP套娃”也隨即登上熱搜。

此外,《慶餘年2》提前鎖V也引發熱議。一般來說,正在熱播的劇集,非VIP更新到最後還剩7集或9集的時候就不再更新了,需要開會員才能繼續看,而《慶餘年2》直接鎖了最後11集,比其他劇集都多,再加上超點,有網友感慨,“就算是只肥羊,也沒見過薅這麼狠的”。

不只騰訊視頻,優酷也有同樣的操作。《墨雨雲間》要提前看一集,也需要開了VIP再開SVIP。更絕的是,該劇臨近大結局,優酷不加更,反而減更,引發眾多網友吐槽,大罵其“吃相難看”。優酷沒有給出減更原因,但觀眾的觀劇節奏突然被打亂,紛紛留言“墨雨雲間 爽劇不爽了”。 

相較之下,《狐妖小紅娘月紅篇》熱度遠不及《慶餘年2》和《墨雨雲間》,愛奇藝超點大結局熱度甚至沒上8000。反而是綜藝《種地吧》舉辦的第二屆麥田音樂會線下門票免費,但線上直播收費(VIP收費12元,非VIP收費24元)的模式引發爭議。充了VIP還要付費觀看,讓很多會員用戶無法接受。

其次,視頻平台各自為政,用戶需要訂閱多個平台才能觀看全部內容,這也直接導致了盜版活動的增加。

最近話題度較高的幾部劇集,《慶餘年2》《玫瑰的故事》是騰訊視頻獨播,《墨雨雲間》優酷獨播,《狐妖小紅娘月紅篇》則是愛奇藝獨播,要觀看全部劇集,需要開三個平台的會員。有網友表示,如果沒有接檔的好內容出現,買會員卡會覺得虧了。《慶餘年2》大結局後,二手電商平台就出現了很多賣騰訊視頻會員卡回血的情況。有的網友則乾脆直接選擇盜版網站觀看。

1元看整部熱劇 盜版網站贏麻了

現在的影視盜版,無論速度還是規模,都遠超想像。

上週末,《墨雨雲間》超前點播大結局,開播後僅5分鐘,其盜版資源已在多個平台被售賣,1元即可看全集加番外高清資源,正版提前解鎖最後四集需要24元。而在一些盜版網站上,甚至可以免費看到該劇全集資源。

不只《墨雨雲間》剛開播就被“偷家”,小編髮現,近期熱播的《玫瑰的故事》《狐妖小紅娘月紅篇》《慶餘年2》《顏心記》等均成為平台上熱賣的資源。《慶餘年2》甚至出現未開播就被非法倒賣的情況。

盜版與正版“飆速度”,可謂瘋狂。售賣方式上也更加靈活,幾乎存活在互聯網的各個角落。比如,上面提到的紮根在二手平台,以單片付費的形式售賣網盤資源,這些劇集一兩塊就能買到,“包完結”、“實時更新”、“秒拍秒發貨”。

在短視頻平台,有人直播售賣盜版資源的網址。這些直播間通常以低價、熱播劇集資源等為噱頭,引導用戶關注主播,點亮粉絲團,付費1元入群,群內提供盜版網站的下載網址。

此外,在二手平台,還有人售賣盜版資源APP,支付13.99元便可觀看各個平台的影視VIP內容,包括院線電影、熱播劇、短劇等,支援AndroidApple平板、手機,以及電腦、電視登陸,並聲稱可永久使用。

盜版伴隨著影視的誕生而產生,從錄像帶、VCD、DVD到網盤、網站、APP,技術、形式幾經迭代,成熟的產業鏈早已形成,從製作到分銷所需成本越來越低,收益卻不菲。

根據公開報導,10分鐘左右,一個盜版網站的雛形就能搭建成功,站內的很多配套技術幾乎可以一鍵生成。依靠廣告或會員付費收入,比較出色的盜版網站每年收入可達上千萬元。日前,央視《今日說法》報導的一起案件顯示,一名90後程式員通過開發非法視頻搬運軟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獲利超700萬元。

根據Digital TV Research報告,2022年盜版給國內流媒體帶來的損失接近646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在2016年為280億元,增長了一倍多。

有需求就有市場 打擊盜版任重道遠

影視盜版問題,在近年內已成為業內關注、打擊的焦點之一。在4月召開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龔宇痛斥,“這一兩年網絡盜版更加嚴重,作品上線兩小時之內,在主要的網盤上都可以搜到,糟糕透頂了,一些人在偷盜我們的作品,偷盜我們的財產。”

視頻平台苦盜版久矣,能做的卻很有限。對於影視盜版屢禁不止的原因,AI大模型豆包給出了6點分析:

網絡盜版一本萬利,在暴利的刺激下,很多人參與盜版活動,形成黑色產業鏈,並基於互聯網技術的裂變,使得產業迅速發展。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盜版交易是在微信群等社交平台上進行,很難被及時監控到。

至於法律懲處,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曲虹潭向TechWeb表示,“在實務中,知識產權類案件往往在損失數額計算方面,存在模糊性。針對賠償數額進行完全精準的主張,或許還做不到。”違法成本太低、維權成本太高也成為打擊盜版的一個難點。

但要從源頭上來說,有需求才會有市場。只有當人們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得高質量的正版內容時,盜版行為才會逐漸減少。反觀視頻網站這些年的操作:限制投屏、超前點播、套娃式充會員、會員也要看廣告等等,把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用戶版權意識,都要消耗沒了。

深陷虧損泥淖十餘年,視頻網站不想再燒錢換市場,而是紛紛追求效率和盈利,積極探索創收方式,這沒有錯。畢竟,只有視頻網站的日子好起來,才能拿出更多的資金製作好內容。只是在搞花樣創收的同時,不能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

曾經的會員用戶重回盜版或許只是給長視頻行業敲響的第一下警鍾。打擊影視盜版需要第三方技術平台提供專項技術檢測,需要加大對版權的司法保護力度,也需要視頻網站在搞創收的同時,少些套路,多些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