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落地巴蜀,華為使能四川數字經濟

四川,不僅是大熊貓的故鄉,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要達成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新質生產力不僅要實現“從0到1”的顛覆性創新,更要達成“從1到N”的產業化落地。

在近日舉行的華為四川新質生產力城市峰會現場,我們就能看到很多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的新思路、新舉措,以此助力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華為聚焦自己所擅長的產品和技術領域,與客戶和夥伴共同打造領先、易用的行業解決方案,來加速四川行業智能化的升級。

新興ICT技術激發新質生產力

新興技術無疑是激發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當前,人工智能、5G-A、數字能源等新興ICT技術正在各行各業快速落地實踐,為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今年,四川省將人工智能作為全省的“一號創新工程”,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而華為則通過人工智能算力底座、AI平台、開發工具的開放,支援行業大模型在四川省“落地生根,百花齊放”。華為致力於數字能源、智能聯接、智能算力三個方面的ICT基礎底座創新,並將這些創新技術應用到四川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踐當中。

在智能聯接領域,5G-A移動通信和F5G-A光通信技術最為代表性。其中,5G-A在大帶寬、低延時、大鏈接三個方面的特性得到顯著增強,創造出低空通感等新場景,通過空天地一體化,實現產業邊界的突破;F5G-A則為企業園區提供了高品質的網絡連接,並通過光感知解決了行業智能化的難題。

在智能算力領域,基礎軟硬件技術與大模型同時併發。前者以昇騰、鯤鵬、昇思、鴻蒙、高斯、歐拉為代表,以此建設AI全棧基礎設施平台;後者的盤古大模型,則已經升級到了5.0版本,通過L0基礎大模型、L1行業大模型和L2場景模型,來降低AI開發門檻,加速AI在行業應用的落地。

在數字能源領域,數字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的融合成為趨勢。在四川,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1GW水光互補電站雅礱江兩河口電站、G318川藏西線上的12座智能超充電站、樂高式快速擴容的成都智算中心,實現了在智能光伏、智能充電和數據中心能源的實踐突破。

華為川藏區域總經理彭雄基(左)、華為中國政企CMO邱恒

特色行業加快“智改數轉”步伐

作為中國經濟新動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的數字經濟發展迅速,成為我國西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華為川藏區域總經理彭雄基介紹說,在以製造、能源、交通為代表的四川特色行業,數字技術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公共服務能力;而華為則通過全場景覆蓋、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生態合作,支援四川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和智改數轉戰略落地。

在民航局二所,華為提供了先進的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其在數智底座、科研智慧化、智慧園區、安全智慧化等場景展開創新,提升了數智化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古敘煤田,華為智能煤礦方案,則通過F5G+WiFi-6的“一張網”,減少井下線纜鋪設量,實現了海量設備連接數據上傳;通過納管6大中心的“一平台”,接入了礦井60+業務系統和1000+煤礦設備,打造出西南礦區首家智能化示範礦井標杆。

此外,長虹、長飛、五糧液、郎酒、極米、華西醫院、國網四川電力、中石油西南油氣田等四川的行業頭部企業,也都在華為的支援下加速數智化轉型升級步伐。

這些數智化示範項目的實施,得益於華為通過9大行業軍團對行業數智化場景方案的深入打造,也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提供的強有力的公共服務支援。

在華為四川新質生產力城市峰會期間,華為與四川各地各部門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優勢產業的數智化升級。在製造業,成立了華為(四川)人工智能與智改數轉創新推廣中心,並與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簽署智改數轉協議,共同探索和實踐智能化改造和數智化轉型的最佳路徑,為全省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同時,華為與成都天府軟件園聯合打造華為(成都)數字服務創新中心,共建數字服務出海公共服務平台、智改數轉公共服務平台和行業上雲用雲平台;與甘孜州政府合作,探索數字技術應用、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培養數字經濟人才;與綿陽有關企業合作,成立綿陽·華為數字經濟聯合創新中心,共建綿陽科技城AI智能算力雲。

中小企業也實現“輕鬆”數智化

除了重點行業的頭部大型企業,四川更擁有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據統計,2023年四川中小企業數量超過350萬家,覆蓋了從傳統製造業到新興高科技產業的廣泛領域,在促進創新、就業和區域經濟平衡發展方面體現了重要價值。

華為中國政企CMO邱恒表示,華為將政企業務劃分為行業、商業和分銷三大類市場,分別面向不同規模的客戶。在這三類市場中,“夥伴+華為”體系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華為與合作夥伴攜手,堅持技術突破與行業創新的雙輪驅動,通過自主創新的技術、深入場景的方案、貼心周到的服務,幫助四川企業實現“數智世界,一觸即達”。

其中在商業市場,華為堅持“以夥伴主導為主”的拓展策略,在深耕行業的同時,更深入到地市,為客戶提供輕量級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實現輕鬆數智化。成都七中育才學校就採用了華為高品質萬兆園區解決方案,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品質教育底座。

在分銷市場,華為則以工程商為中心,構建健康有序的分銷夥伴體系,為中小企業打造了“坤靈”品牌的一系列明星產品,實現易買、易賣、易裝、易維、易學、易用。華為坤靈近日還開啟了“百大商圈”+明星“爆款”產品行動,助力更多的中小企業、商業門店、經濟酒店、商業地產等加速實現數智化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於華為對分銷市場的大力投入,分銷夥伴也得到快速成長,成為數字經濟的受益者。邱恒分享了兩家四川分銷夥伴的成功案例:作為華為數通、存儲、安全三個產品線分銷金牌的科瑞軟件,2023年整體營收超過3億元,併入選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注於視頻會議和寫作平板分銷的華鑫泰安,營業額也突破4000萬元,服務於100多家下遊夥伴。

隨著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髮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系列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低空經濟和綠色氫能等新增長點的打造,四川的數字經濟發展正在迎來高速成長的新機遇。

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則為四川的新興工業化趟出了一條新的可行路徑,成為四川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繼續向前邁進。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