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文化之夜丨出版人、作家鐵魚:世界是一片麥田,我們是一群撿麥穗的人

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

6月23日,2024微博文化之夜在鄭州成功舉辦,見證年度文化榮耀時刻。當晚,散文集《紅塵萬丈》獲評“微博年度原創文學IP”獎項,隨後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紅塵萬丈》的作者——鐵魚,暢談了當下原創文學方向、閱讀與寫作、孵化運營IP等多個議題。

鐵魚除了是原創作家之外,還有兩重獨特的身份。鐵魚還是一名出版人,在北京雁北堂出版社擔任總裁,管理著幾十個員工;更重要的是,鐵魚還是一名微博創作者。翻看鐵魚的微博@鐵鐵鐵鐵鐵魚 可以看到,他基本每天都會更新微博,分享日常,分享美食,分享詩歌,或長或短抒寫生活滋味。

談及獲獎之後的心情,鐵魚對記者表示,今年是他第二次參加微博文化之夜,去年他也領了一個獎,去年叫“年度突破獎”,今年領了“年度原創文學IP”,他感到挺意外的。“我沒想到今年還能夠拿這樣的一個獎,《紅塵萬丈》這本書並不算傳統意義上商業IP的作品,能受到微博的關注,非常榮幸。”

“今年參加微博文化之夜我最大的感觸是,微博帶給文化的定義並不單一化,不局限於文學、影視,它還包含了體育、歷史、文娛等等,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幾乎是人生活豐富的一種狀態。我每次來微博文化之夜,找到的並不是所謂的文化的東西,我看到的是對世界文化的包容。用“大文化”的概念來舉辦這個盛典的時候,對我們來講意義還是很大的。” 鐵魚說。

作家鐵魚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寫作改變了我的人生

問及寫作的初心,相信一千個人有一千個人回答,鐵魚也有著自己的答案。

鐵魚說,如今互聯網的內容很磅礴豐沛,它們以各種形式展現,人們獲取內容的方式變得更簡單,更快速,更過癮,卻更加饑餓。“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如今短視頻,影視劇資源如此豐沛,我們可以一直沉浸其中。卻為何沒有更多的獲得感,也並沒有辦法使人變得更輕鬆。”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我也是每天生活在一種過度膨脹的情緒裡面,每個人的解脫方式都不同,有些人是唱歌,有些人是做數學題,而使我舒適愉悅的,就是閱讀與寫作。”

“這世界上有很多人用寫作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我也是,原來我小時候是在麥地裡撿麥穗,現在我在北京撿麥穗。”

“我並沒有接受過很優秀的教育,但好在我讀過很多閑書。我小時候對世界的一切認識都來自於那些書與報刊,那時我面對世界如饑似渴。我父親有個養雞場,養雞場里有一間屋子,裡面堆滿了一些廢舊報紙,是用來給小雞崽墊育雛箱的,我一個暑假都會躺在裡面,現在也不記得讀了些什麼。但總歸對未來的我是有用的。”

談及這麼多年如何保持寫作熱情並堅持寫作,鐵魚說,當把寫作看作休閑的一種方式,就並沒有那麼難。“我幾乎是利用碎片化時間,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我並不建議更多的人去進行職業寫作,但我鼓勵每個人都進行自己的創作。如果我們不把寫作當成職業的時候,你反而會寫得更好,以更舒適的狀態寫作。如果說把寫作當成一種職業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所以,我建議創作慾望很強烈的朋友,去努力地生活,敢去受傷,多看看這個世界,不斷探索這個世界,經曆一個精彩的人生,之後再創作,因為生活是創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出版人鐵魚

出版業要活下去 唯有不斷地寫作

作為出版人,鐵魚把自己工作的重心放在——尋找天才。

“我的團隊一直致力於原創出版與IP的孵化,雖然團隊不大,但我們也一起工作了十年。這麼多年,我們一共向各個平台輸出的影視版權大概有一百多個,有一些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在鐵魚看來,原創文學內容的價值,並不局限於輸出成為影視版權,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有一些好故事變成了暢銷書,有一些變成了有聲作品,還有一些變成了其它不同形式的作品。一個好故事的生命力,總會在它適合的方向取得成績。”

“我們為此打造了一個很完整的產業鏈條,從創意,到出版,到版權的各種孵化,包括我們現在成立的編劇公司,我們會把一些優秀作品,從超級創意,變成超級項目,讓它從天才的一個創意開始,一直到讓它展現出應有的價值。”

鐵魚把自己定義為:世界是一片麥田,我們是一群撿麥穗的人。

“在內容行業在被互聯網巨型機械收割時,我們需要撿起的,是那些被機器掠過的麥穗。我也是一棵麥穗。生活總會澆灌出一些文字,這些所有的靈感與創意都是金光閃閃的。他們來自一些默默無聞的天才,大多數時候,他們連自己也沒發現自己的天才之處。而我的工作,就是在收割過的麥田里,找到他們,撿起他們。”

“如果問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天才?我會說,首先你需要瘋狂的想,去勇敢的生活。不盲從,不追隨,不被綁架,直至創造出完全獨立的東西。”

“《紅塵萬丈》裡面都是這幾年我寫的一些小故事,還有一些散文。有很多人讀過我的故事,很意外會有人喜歡它們。我想了想,那些碎片都是一些我在成年後,回頭撿起來的一些麥穗。它們散落在我人生的各處。當我一點點重新撿起的時候,竟可算是豐收了,它裝滿了一個糧倉。”

“如果問我如何面對出版業如今這艱難的局面,我這十年也嚐試過無數種辦法,甚至也開辦過一個文學網站。結局雖然並不怎麼好,但總歸那也是一種嚐試。失敗是這個世界上最普通不過的事,所以成功才顯得珍貴。”

“在無數次的錯誤中,我終於發現。內容行業的困境,並不是世界互聯網化造成的。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什麼,那隻是人類使用的一種工具。所以這個失敗讓我找到了我們未來的方向,我們不能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而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內容生產公司。”

“而真正能夠讓出版行業走下去活下去的,只有不斷地創作。互聯網的內容各有共用,它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一些只適合用來閱讀,有一些可以讓人獲得情緒價值,有一些被人變成了影視化的作品。這些被人們創作出來的優秀作品,在不同的形式之間轉換。”

創作者鐵魚

微博是一個“小人間” 獲取靈感的來源

鐵魚,在微博有強烈的分享慾望,領了獎,吃了“胡辣湯”,都會跟粉絲一一分享。用他自己的話講,微博是一個“小人間”,是他獲取寫作靈感來源的地方。

“儘管我們每天吐槽微博,但微博幾乎是這一代互聯網產品裡面,唯一不給創作者定向設置內容方向的產品了。或許它原本的初衷就只是分享,儘管所謂的細分規則越設置越多,但微博依然算是一個好產品。”

“它幾乎是一整個人間的集合。大部分在微博上的人,都會把自己真實人生的一部分分享出來。這是創作的源泉。一個字,一句話,一些情緒,一個對世界的描述,影響著在此創作的每一個人。”

“微博對我們創作者來講,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靈感的獲取,它都是一個比較好的平台。它看起來雖然有一些限制,但其實在上面的創作幾乎是沒有限制的。如果我們想認真創作的話,在微博上面還是很公平的,有很大的可能性。”

“微博是靈感的來源,但不能局限在微博,更應該著眼於更廣闊的生活。”

“創作,不應該有邊界。”鐵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