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林凡:企業某工種規模過千人,大模型就是必選項

封面新聞記者 蔡世奇

近日,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在全國工商聯主辦的第65期德勝門大講堂上表示,大模型技術對組織的滲透發生在三個方面:能力替代、流程優化、組織重塑。除了巨頭和有大模型技術底蘊的公司之外,其他企業最好在完成數字化之後再考慮智能化,或者業界有最佳實踐案例之後再跟進。而企業內某個工種超過千人,就應該研究使用AI提效。

大模型算法人才最緊缺,字節跳動位列熱招公司TOP1

多個行業展開對AI人才的爭奪,AI技術人才供不應求。脈脈高聘人才智庫數據顯示。2024年1-6月,人才最緊缺的10個崗位包括大模型算法、ChatGPT研究員、雲計算、數字前端工程師等,人才供需比均低於0.5,相當於2個崗位爭奪1個人才。其中大模型算法供需比僅為0.17,相當於6個崗位爭奪1個人才。純互聯網行業成為新發人工智能人才招聘指數最高的行業,其次是電商零售、新生活服務、遊戲。值得關注的是,大廠對人工智能人才求賢若渴。2024年1-6月,字節跳動位列新發人工智能崗位最多的企業。

林凡認為,現在的組織是按照人的職能分工的,但企業中部分工作節點被大模型替代以後,協同流程會發生變化,組織作為多節點、多任務的網絡,也會相應發生改變。他預測,未來,會逐漸形成人類員工和AI Agent共存的新型組織,傳統的僱傭製會演變成“U盤插拔式”的用工體系。

脈脈創始人兼CEO 林凡

閉環週期短的工種最先被替代

林凡認為,從行業來看,大模型優先滲透的是新經濟行業,尤其是高科技服務業。而大模型技術對組織的滲透發生在三個方面:能力替代、流程優化、組織重塑。從工種來看,工作閉環週期短、決策週期短的工種,越有可能被AI能力替代。林凡打了個比方,公司內工種的類型就像自動駕駛的等級,從L1到L5,是從“人為主、AI為輔”到“人為輔、AI為主”再到“AI完全自主”的過程。企業應該評估每個工作所處的“L1-L5”段位。

林凡透露,脈脈公司研發人員全員都在使用大模型代碼助手,編程效率提升了10-20%。但林凡也提醒,企業在應用大模型技術之前,需要對公司的數字化程度進行評估。沒有業務場景的數據化,再智慧的大模型也難以發揮決策能力。同時,林凡認為,如果公司內部有某一工種的員工規模超過1000人,佈局大模型的話可以擁有較高的投入產出比。“1000個人每人提升10%的效能,成本的節省也是巨大的。”而企業內 L1工種越多,投入越不著急;L5工種越多,投入越要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