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觀察 | AI大模型不再一枝獨秀,人形機器人成“香餑餑”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羅寧

又是一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相較於上一年“百模齊聚WAIC”的盛況,今年的大模型不再是主角,李彥宏和多位AI獨角獸企業掌舵人,甚至將其比喻為“沒有應用就分文不值”“正在快速收斂”的存在。

根據新浪科技觀察,在大模型消退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形機器人、AI應用快速出現。本屆WAIC,還有哪些有趣且值得關注的新鮮事兒?

人形機器人開始“遍地走”

今年WAIC,參展企業主要集中於世博展覽館H1、H2兩個展館。

走進H1展館,最顯眼的展位莫過於入口處的特斯拉。今年的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首次亮相,從過去的銀色變成黑白配色。據現場人員介紹,Optimus的全身控製能力和平衡性得到了顯著的“進化”,其行走速度提升了30%,十個手指也進化出了感知和觸覺。但是,這一切都沒辦法現場展示,因為玻璃櫃中的是模型。

不過馬斯克很早就表示,明年將會讓更多Optimus 機器人在工廠真實替代人類幹活。

除特斯拉之外,今年眾多國內企業也帶來了人形機器人,它們甚至在大廳中辦起了展覽,時不時還向圍觀人群揮手。

比如宇樹科技,帶來了自家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Unitree H1,工作人員稱,這個身高一米八,體重47kg的“大塊頭”,已經實現在複雜地形和環境中自主行走和奔跑。

還有國內首款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樂聚“Kvavo”,其不僅能多地形行走,還具備跳躍能力。現場人員說,價格預估在60萬——80萬元之間。

不過,也有從業者不看好人形機器人。

有從業者說:“未來的機器人肯定是面向多場景通用多功能方向,但它不一定要收斂到人的形態,因為這樣做的成本很高,不一定符合ROI。”

比如雲深處科技的機器狗絕影,就已經在朝電力巡檢、應急救援這些專業工作方向嚐試。

不論如何,當下依然是人形機器人和大模型結合的黃金時代。

不少廠商都表示,大語言模型所產生的智能湧現能力,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路徑。由原來的算法+單位任務的機器人2.0時代,進化至交互性、認知能力和泛化能力都更強的機器人3.0時代。

不卷大模型,開始卷AI應用

相較於H1展館內人形機器人、智能硬件自成一派的風景,H2館內的參展企業,多為互聯網和軟件型企業,展出的產品更加的AI化,同時也更加應用化。

相較於去年展館內“百模大戰”的盛況,今年展台一個值得關注的現像是——參展的企業不再重點突出展示AI大模型,而是更加側重於展出AI應用。

在阿里巴巴展區,通義APP圍繞對話、效率、智能體、視覺四大核心板塊進行功能集中展示和互動體驗,描繪通義APP為每個人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場景中,提供全天候的AI助手的能力。

在騰訊展區,展區入口處放置的“AI照相機”,能夠將參觀者拍攝的照片轉化成動漫、3D、水彩、插畫、黏土、玉石等多樣風格,並針對人像效果重點適配優化,引發不少參觀者點讚。

科大訊飛展台,在展出公司最新發佈的訊飛星火V4.0模型的同時,也重點突出了“懂你的AI助手這一理念”,圍繞這一主題,訊飛曉醫、訊飛繪文、訊飛智做、AI學習機等應用級產品隨之現身。

此外,在百度、螞蟻集團等企業展台,AI大模型重構後的百度搜索、百度文庫,以及支付寶智能助理等,也成了公司重點介紹的AI應用。

事實上,本年度企業重點展示AI應用的原因,也不難理解。在經曆了前期的百模大戰後,當前的AI行業,也正逐漸走向務實發展。

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有國內頭部AI企業創始人表示,“坦白說從去年的百模大戰,到現在大家很少提大模型,這說明了大模型其實是收斂的”。該人士援引美國AI行業的發展現狀表示:“國外公司的收斂速度比國內更快,美國去年可能有五六家模型公司,但基本上在過去兩個月,他們這個行業就少了兩家公司,Inflection的人去微軟上班了,Adept很多人去了亞馬遜。”

正如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所言,大模型的重點還是“卷應用”,“沒有應用,光有基礎模型,不管是開源還是閉源都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