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對於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尚有四個月協商期

21世紀經濟報導特約記者 錢伯彥 法蘭克福報導

7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佈將對中國製造電動汽車徵收臨時性關稅,該關稅將於當地時間7月5日淩晨生效。在該筆臨時性關稅轉成永久性關稅之前,中歐雙方仍有4個月時間進行協商。在此之間,在中國生產並出口歐洲的電動汽車,車企無需支付加征關稅,僅需提供一筆保證金。

此前的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已經事先表態若在三週時間內無法就貿易問題達成妥協,將引入臨時性關稅。

相比於之前首份相關公告,歐委會此次將臨時性關稅的稅率進行了象徵性的下調。例如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作為被歐盟重點關注調查的中國車企,分別面臨17.4%、19.9%和37.6%的關稅,即分別下調了0%、0.1%和0.5%。其他積極配合歐盟調查的中國車企將被徵收平均20.8%的關稅,賸餘的未積極配合歐盟調查的中國車企將統一被徵收37.6%的關稅,稅率分別下調了0.2%和0.5%。

以上稅率需要累加歐盟針對所有外國進口電動汽車10%的現行稅率,也意味著部分中國品牌即將面臨47.6%的最高關稅稅率。

這一象徵性的下調也意味著過去三週內中歐雙方密集的談判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7月4日,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表示,對於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中方已多次表示強烈反對,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

事實上,直至6月22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仍通過多渠道進行溝通。根據歐委會內部人士的消息,雙方的溝通是“坦誠和建設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該筆臨時性關稅最終落地成為永久性關稅之前,中歐雙方仍有4個月時間進行協商。在這段時間里,在中國生產並出口歐洲的電動汽車,企業無需支付加征關稅,僅需提供一筆保證金即可。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表示:“在最終仲裁措施出台之前,我認為中歐雙方還是有磋商空間的。”

目前歐委會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貿易限制措施並未得到所有歐盟成員國的一致支援,歐洲政商界人士日前也在持續表達不滿。

其中,德國政商界明確持反對意見。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於6月21日訪華時表示,希望進一步推動中歐雙方達成妥協。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的做法完全行不通。這麼做不僅不能提升歐洲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力,反而可能會損害那些在全球範圍內積極開展業務的企業。

7月3日,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對當地媒體表示:“(關稅)對於歐盟和德國都無法達成目的,既無法保證公平的競爭環境,也無法保護本國工業。相反會使得電動化擴大和氣候目標的達成更加困難。”

自6月12日歐委會首次正式提出臨時性關稅以來,部分汽車製造商已做出反應。

6月14日,Tesla就宣佈自7月1日起因關稅原因提高在歐銷售的Model 3價格。7月2日,極星宣佈將把部分產能從中國轉移至美國和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