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數字安全與人工智能融合,必須尋求創新的安全模式

新浪科技訊 7月31日上午消息,在今日舉辦的第十二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ISC名譽主席鄔賀銓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技術正在重新定義內容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大模型在企業運營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與此同時,數字安全領域也在不斷進步,需要不斷探索新的防護策略,來應對日益複雜的數字環境,數字安全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發展,必須尋求創新的安全模式,以適應這一變化。

周鴻禕圍繞大模型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安全的新模式,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協作開發行業大模型,這些基礎大模型是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不可或缺的一環,需要應對多項挑戰,包括強大的算力、充足的數據、高水平的研發、新應用的算法和場景和閉環的生態。然而基礎大模型缺少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因此需要大模型提供方與垂直行業合作,例如360的大模型與金融等行業融合,智腦增加網絡安全的學習和基因,基礎大模型與垂直行業的合作,目前只適用於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的門檻太高了。

第二,大模型的興起對雲計算產生了深刻影響,在基礎設施服務的領域推動了存算一體的算力架構,在平台及服務SaaS領域促進了AI PaaS的發展,支持了專業大模型的快速構建和部署。在MaaS方面提供了模型的定製,推動了雲端的應用。軟件和服務SaaS而言,大模型創新解決了定製化和成本的問題,提高了使用價值。而且網絡與數據安全的服務,也可以以SaaS的形式為上雲的企業所調用。因此,如果將大模型拆分成模塊,利用IaaS+PaaS+SaaS的模型,將有利於中小型企業更容易地應用大模型。

第三,創新新質數字安全防護措施。隨著數據成為關鍵的生產要素,我們應該積極採用IPV6的技術,數字安全企業應構建體系化的安全運營服務框架,為各行業提供安全能力,幫助構建和維護安全防護體系。為此應完善數字安全的生態系統。覆蓋從工業企業到用戶的各方面,實現情報共享,提供安全的防護能力。

總之,數字安全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焦點,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應用,本身既是安全防禦的重點,也是保障的有力手段。需要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結合,提升保障能力,數字安全需要從產業技術管理等多個緯度,來保障還需要人才法規來支撐。(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