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學,新的“金飯碗”? | DoNews觀察

撰文 | 程書書撰文 | 程書書

編輯 | 李信馬

題圖 | IC Photo

填報完誌願後,趙雪時不時就去網上搜索口腔醫學專業的相關信息。

今年她高考考了434分,按照河南2024年高考文科錄取分數線(一本521分、二本428分),本來可以報考一所本科院校。但為了能學口腔醫學專業,她所有誌願都填報了專科院校。

趙雪告訴DoNews,這是家人們全力勸說的結果。“我爸媽覺得學醫算是鐵飯碗,受人尊重。對於我的分數,我當高中老師的小姑提議選口腔醫學專業,工資高、發展前景也好。”

近幾年來,口腔醫學的熱度持續升溫。據夸克App發佈的《2023高考誌願報告》數據顯示,口腔醫學專業在2022年躍升為高關注度專業第8名,去年關注熱度再次上升,再到今年依舊火熱,已然成為高考報誌願最火爆的專業之一。

不過,對口腔醫學專業不甚瞭解的趙雪,其實心裡還在犯嘀咕:“口腔醫學學完了,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高薪好就業嗎?”不過,對口腔醫學專業不甚瞭解的趙雪,其實心裡還在犯嘀咕:“口腔醫學學完了,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高薪好就業嗎?”

對此,我們找醫生們聊了聊,來解開這一大眾印象中“金飯碗”的面紗。

一、工資高不高?

在高考誌願填報軟件掌上高考上查詢,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生畢業後的工資可以達到六千,有五年工作經驗後,可以薪資過萬。不過,DoNews瞭解到,畢業第一年是拿不到工資的,月薪過萬也並非積累年限那麼簡單。

圖源:掌上高考截圖圖源:掌上高考截圖

吳白在一家縣級綜合性三級醫院口腔科擔任主治醫師,他告訴DoNews:“我們的薪資分為底薪和獎金兩部分。職稱高低影響底薪,接診患者產生的費用影響獎金。但獎金部分也不會有太大的區分。一方面,公立醫院的看病定價都有著嚴格管控。例如補牙,再好的技術和材料,都有著規定的上限定價,不會像一些私人診所一樣上下有著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就是科室也會有調整,不會讓個別人的薪資高出太多。”

作為主治醫師且已經工作十年的他,如今底薪2600元,加上獎金每月大概到手六七千塊錢。而據他瞭解,科室中工資最高的主任醫師,已經工作了二十多年,薪資一萬多。最低的助理醫師,工作了三年,薪資兩千出頭。

在他看來,國內口腔醫師的收入水平有較大差距,不同地區、單位,甚至科室間也會存在一定差異。

對於不少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相比公立醫院,民營機構有著更多的選擇。

小蔡在山西太原市里的一家民營醫院口腔科室工作,她告訴DoNews,自己畢業後在這裡實習時的工資只有1300元。“按照當地的工資水平,這個薪資可能都夠不上人均薪資水平線。但對於醫院而言,沒有執業資格的我們算是來學習打雜的,基本屬於花錢培養。”

考下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後,小蔡的工資才開始有所上漲。但工作了四年,她的月薪也只漲到4000塊。“影響我們工資的因素有很多,考取的相關證件、工作經驗以及獨立接診的患者等,我現在還不可以獨立接診,還在學習,所以是固定薪資,也不會太高。”

據她估算,她們醫院最忙的口腔醫生月薪能接近兩萬。“我們的工資其實也和職稱有些關係,取得執業醫師證後,往上還可以考主治、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相應的職稱都會有工資上漲。但即使一切都順利,考下來也得差不多15年的時間。”

雖然自己算不上高薪,但小蔡認為,口腔醫療這個行業還是十分的掙錢,“大家現在消費水平提升了,從幾千到大幾萬的口腔治療都能接受,盈利很可觀。”

山西的畢方2012年辭去公立醫院的工作,自己創業開設牙科診所,不僅快速實現盈利,還在營業的第二年就還清了初建時借下的15萬欠款。這幾年,隨著大眾對於口腔問題的重視,畢方的診所盈利越來越好,規模也在擴建,已經有了七八十人的規模。

二、就業難不難?

雖然工資水平高低不定,但當問起就業情況,不少口腔醫學的畢業生都表示:比較好找工作。

疫情時期畢業的李布就告訴DoNews:“畢業一年里,我和我的大部分同學都找到了實習去處,而據我知道的,很多其他專業的學生那兩年間都沒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據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台最新數據統計,口腔醫學專業的就業率在85%至90%之間,屬於比較高的水平。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每十萬人口牙醫數為15.7人,遠低於美、韓、日等國,據WHO建議,世界平均每十萬人口牙醫密度為20人,我國還未達到建議數值,尚有不小差距。

另一面,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大眾口腔健康意識的提高,全社會對口腔醫療服務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口腔患者就診人次明顯增加。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公佈數據,2013-2019年,我國口腔醫院診療人次從2013年的不足2500萬人次增至2019年的近4500萬人次。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口腔醫院診療人次數有所下降,約為3995萬人次。據測算,2021年,我國口腔醫院診療人次數約為4677萬人次。

在市場需求增長的趨勢下,我國醫療機構數量飛速發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口腔醫療機構的數量一直在增長,由2015年的64,100家增加至2020年的87,700家,年復合增長率為6.5%。預期2025年口腔醫療機構的數量將達到144,500家。醫療機構數量的飛速增長,也為口腔醫學從業人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雖然AI在醫學領域已有不少探索應用,如自動閱片、機器人手術等,但在臨床上,口腔科對醫生的精細化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在短時間內AI也很難取代口腔醫生的存在。

此外,消費者對於牙齒美容的需求在日益攀升,一些美容機構也開始增設相關職位,招收口腔醫學專業人員。

在武漢一傢俬人整形醫院工作的楊雪就是口腔醫學本科畢業,工作幾年後被現在的整形醫院挖了過來。“牙齒也是影響面部美觀的因素之一,現在很多患者在面部整形方案中,都會涉及到牙齒矯正等問題。”

三、壓力大不大?

但機構數量的快速增長,也讓市場上的競爭與日俱增。

畢方對DoNews表示:“我們當地的醫療機構甚至比理髮店都多,現在的口腔醫生在具備執業資格後,要經過很長時間才有正式的操作機會,到成為口腔坐診醫生,可能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而我們當時很快就能有上手機會,可能一兩年間就能練出來。”

據他解釋,患者們更傾向於找有資曆的醫生,出於對客源的維護,民營機構也不會輕易讓新人上手,而且,醫生的收入和接診數直接掛鉤,也會產生內部競爭。

“在公立醫院也會有這種情況。”吳白表示:“現在已經過了開門就有患者的時候,不少專注某個治療方向的民營口腔機構能提供更專項的服務,一些醫院的口腔科室能接觸的病患種類以及人次就相對較少,想積攢經驗也要花上多年時間。”

所以,對於大部分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從畢業到正式獨立工作,可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起初的好幾年間都是處於“低薪”階段。

此外,口腔醫療市場日漸趨於飽和,對想成立私人口腔機構的從業者來說,門檻也更高了。

當然,一段時間內,我國口腔醫療行業市場依舊呈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我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在2021年為1450億元人民幣,保持年均20%的增長,預計在2025年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

但任何行業都有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目前的繁榮並不意味著永遠,選專業和找工作,還是要找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就像曾經做過5年牙醫的餘華,就是不喜歡每天看人張開的嘴巴而轉行去做作家,他說,那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

註: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