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三年四戰IPO,“耳朵經濟”能否講出新鮮故事?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易弋力

“三年四戰”IPO,喜馬拉雅如此密集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的背後,是音頻行業難以解決的營運難題和資金壓力。如今,進入“中年期”的喜馬拉雅,還能講好“耳朵經濟”的新故事嗎?

據相關數據平台公開,喜馬拉雅平均每月有3億用戶在線聽喜馬拉雅的音頻內容;2023年,佔據了中國所有在線音頻平台收聽總時長的60%以上,公司實現了成立數十年以來首次全面盈利,這無疑將極大地提升其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的概率。

然而,據核心付費用戶數據,喜馬拉雅移動端平均月活躍付費用戶付費率從2022年的12.9%下滑至2023年的11.9%;移動端平均月活躍付費會員付費率從2022年的12.6%下滑至2023年的11.6%。兩則數據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隨著在線音頻行業的新增流量趨於飽和,行業當下正步入一個穩定發展的平台期。各大在線音頻平台之間的商業競爭必然進入了一個更為關鍵的階段。構建獨特的、高質量的內容及技術壁壘,以及維持用戶的持續粘性,已成為各大平台脫穎而出的關鍵策略。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現存與音頻相關的企業2.4萬餘家;其中,2024年1-7月,新增註冊相關企業43餘家。

從地域分佈上看,廣東、湖南以及安徽三地,音頻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擁有92000餘家,3300餘家以及970餘家;從成立時間來看,超過五成的企業成立於5-10年,成立於1-5年的相關企業占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