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王晨:聚焦“科技+金融+產業”,聯合PE產業投資家推動創新生態構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趙娜 報導

今年,新質生產力成為全國熱詞。與此同時,長期耐心資本為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充足的血液和養分,“投早、投小、投科技”仍然是最具共識的投資方向。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環境下,科學家和投資人之間的合作日益緊密。

7月31日,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創投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成功舉辦“培育‘新質生產力’:科學家與投資人共赴創變之路”閉門研討會,共同就為中國基礎科學、應用科學研究助力,探索未知領域、創造社會價值、延展資本價值,資本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等話題展開討論。

(王晨老師介紹“PE產業投資家”項目)(王晨老師介紹“PE產業投資家”項目)

清華經管高管教育中心項目主任王晨在發言中重點介紹了“PE產業投資家”項目。該項目由清華經管學院與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聚合雙方資源優勢傾力打造,聚焦科技、產業與金融的融合。課程分為課堂講授和實踐教學,邀請清華大學院士級科學家、資深教授、監管部門專家、一線投資人授課,深入解析國內外局勢與政策,指引科技前沿發展方向,探索當下中國的產業投資模式。實踐教學將帶領學員走進知名投資機構瞭解投資實操經驗,參訪產業集團,學習產業實踐中的創新技術發展和投資實踐。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的數據,2022年全年我國授權發明專利79.8萬件,實用新型專利280.4萬件,外觀設計專利72.1萬件。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7.4萬件。形成對比的是,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只有48.1%,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只有3.9%,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

作為一流的研究型大學,清華大學擁有一系列新質生產力相關的前沿研究項目,並構建了相對成熟的產學研創新生態鏈。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院長肖星此前表示,科創企業是創新的重要來源,但從科技工作者提出原始概念,到科技成果的產品化、產業化乃至盈利,充滿不確定性。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就將硬科技產業的基礎研究作為重要研究方向,旨在為科創企業發展過程中涉及的地方政府、產業公司、投資人、科研機構等參與方提供精準的智力支援。

PE產業投資家項目內容涵蓋宏觀經濟金融格局、產業鏈投資生態、各類基金運作模式等多個方面,深入研究當下中國的產業投資模式。王晨介紹,在課程內容之外,該項目還設導師輔導機制,受邀導師不僅帶領課程學習和案例討論,還為項目學員提供一對一線下輔導。

截至當前,清華大學PE產業投資家項目學員有60%來自產業領域,近40%就職於金融投資機構。PE產業投資家項目學員已自發成立 “PE產投彙”,以不斷加強學員、企業和學校的全方位、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