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學楊仁斌:“超擬人一對一AI老師”技術將大模型從解題工具變為“體系化的教學輔導”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在人工智能技術對通訊、交通、電商等行業帶來巨大變革後,為何很難在教育行業產生根本性變化?

“100年前的課堂教學跟現在的教學沒有本質區別,因為每個學生都需要被個性化地輔導,而老師數量絕對稀缺。”9月19日,精準學集團創始人、CEO楊仁斌在2024雲棲大會上表示,通過AI打造的“體系化的教學輔導老師”將進入千家萬戶,讓老師的精力將更多地從教書轉移到育人上。現場,還發佈了“超擬人AI一對一老師”。

大模型成熟之前,人類歷史上所有技術都無法創造性實現類老師的一對一輔導。而AI大模型技術的自然語言溝通及掌握與運用知識能力,促成了“造就”一個AI老師的必要條件。

楊仁斌透露,“超擬人一對一AI老師”的誕生意味著大模型從千篇一律的“AI做題工具”真正進到普適化的教學應用場景,開始成為一個“體系化的教學輔導老師”。“本質是讓AI最大化還原真人老師,能夠一對一輔導孩子進行個性化的學習,這也意味著個性化教學的千年難題有望被解決。”

事實上,將AI大模型與教育學習機融合,已有科大訊飛、小度、學而思等國內外科技公司和在線教育企業入局。但在一對一輔導上,錄播課仍然是主要的解決方案。

比如,幾個月前,GPT-4o發佈了一段由AI講數學題的視頻。在視頻中,在AI的循循善誘下,學生解出了一道幾何題,引發了廣泛熱議。但GPT只能講題,並不能體系化地教學,意味著還沒有達到“一對一AI老師”的標準。

在楊仁斌看來,原因是文本大模型並不擅長個性化調整等規劃類任務。“所以,更好的解決方案是將AI大模型技術與自研教學引擎和知識圖譜技術結合,用主腦加上副腦的方式,做出超擬人一對一AI老師。”

其技術原理是,在通用大模型底座的基礎上,利用私有數據訓練教育垂直大模型和語音-語音端到端的大模型,同時面向學科知識教學優化語音識別與語音合成技術。“這將成為這一技術在未來的主要模型。”楊仁斌說。

不過,即使AI技術已經能做到超擬人了,但真人老師的價值仍然不可取代。

“教育,即教書育人,‘教書’是知識傳遞,‘育人’是人格形成,前者AI老師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育人則必須靠真人老師。”楊仁斌表示,在AI時代,人與人的溝通會顯得更加的寶貴,尤其是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情緒的引導,都依靠真人老師與學生的直接溝通來實現。“AI並不會取代老師,而是成為老師最好的輔助,讓老師把精力更多轉移到育人上,真正成為‘靈魂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