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第一股”業績大跌:AI“複活”親人,難過情感關 | BUG

文|新浪財經 羅寧

將殯葬與AI、元宇宙等概念結合的國內“殯葬第一股”福壽園,業績“暴雷”了。

近日,國內殯葬龍頭福壽園發佈了2024年上半年業績公告。公告披露,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5.24億元下滑27.8%;公司淨利潤2.9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56億元下滑35.7%。有分析認為,上一年的高基數已經釋放,市場已經回落,導致業績下滑。

即便有以上原因,福壽園的業績相較於此前行業預期仍有較大偏差。分析人士認為,福壽園大力宣傳的AI+殯葬,元宇宙+殯葬等業務效果不夠顯著,靠AI數字人、元宇宙等概念包裝殯葬行業註定無法成為主流。面對競爭逐漸激烈的殯葬行業,福壽園已不再“安穩”。

AI數字人,比電商貴30倍?

作為國內“殯葬第一股”,福壽園的主要營收來源包括墓園服務、殯儀服務及其他服務。但近年來,其定位發生變化的同時,也對業績產生了一些影響。

2023年,成立29年的福壽園改變了集團定位,將自己定位於殯葬和生命科技服務商。2024年清明節,福壽園以“數智人虛擬發佈”形式舉辦發佈會,在這場官方發佈會上,AI成為絕對的主角,福壽園介紹了將AI技術應用於數字人的打造,併成功為著名媒體人曹景行打造了數字重生的形像這一案例。並表示,如今使用第三代數智人技術,僅需1張照片和1分鍾語音,就可以用AI大模型合成對應的人物視頻,用AI驅動嘴型、頭部、身體運動,真正做到了“個性化和平民化”的技術。

(左圖福壽園AI定製,右圖淘寶AI定製)

新浪財經電話諮詢了福壽園相關的數字人業務,發現目前其AI數字人業務包含三種:第一種是數字人圖文版,原價199元/次,可以讓照片開口說話;第二種是數字人語音合成版;第三種則是定製數字人,具備形象定製、聲音複製、語音驅動等特點,價格待定。相關人員表示,由於定製的需求各不相同,目前沒有明確的價格範圍。

然而,如今讓照片中的形象動起來並開口說話,並非多麼複雜的技術。類似於上面提到的第一種和第二種產品,在電商平台普遍價格都在9元左右。一位閑魚賣家表示,自己有完整的軟件和教程,只需要一台電腦,花半天時間就能學會,售價1.79元。對比發現,作為並不稀缺的數字人服務,福壽園提供的299元產品是電商平台類似產品的30倍以上價格,是各類教程的160倍以上價格。

至於第三種帶有全3D形象的數字人,如今的價格也低至百元以內。一些商家儘管表示未涉足過殯葬領域,但其產品在電商直播、企業宣傳等領域已經十分成熟,“很便宜就能辦到”。

對此,曾製作過“聞一多”數字人的矽基智能創始人司馬華鵬向新浪財經表示:“將AI數字人應用在C端去‘複活’逝去親人存在三大問題,第一是倫理問題,包括很多肖像問題,這種問題在對公領域里是容易被解決的,比如跟家人的溝通和肖像權和版權。第二是私人定製數字人的需求是非標準化不夠清晰,而對公領域數字人的需求比較清晰。第三就是在道德和情感上會有障礙,中國人的信仰或者文化裡面還是有入土為安的這種情結。”在他看來,基於以上幾點,AI數字人不僅不是殯葬領域的稀缺品,還不容易大範圍推廣開來。

單價下滑,殯葬業已不是“藍海”

關於業績下滑如此厲害的原因,福壽園在財報中提到:隨著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短期有效需求不足等製約服務業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居民消費能力仍舊有待進一步提升。在此經濟大環境下,殯葬情景中客戶的消費行為趨向謹慎,客戶消費決定前考慮的週期有拉長的趨勢,針對殯葬企業的地方性扶持政策的應用也趨向減少。

以上問題,都無法通過AI技術來化解,因為福壽園的核心難題在於墓地相關收入的持續收縮下滑。

根據財報,福壽園墓地服務上半年的收入人民幣9.06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下降了29.6%,儘管如此,它仍然佔據了總收入的82.4%,是公司營收的最主要來源。同時,殯儀服務收入為1.84億元,同比減少了18%,占總收入的比重為16.7%。新浪財經發現,自2017年至2021年,福壽園墓穴銷售單價一直在上升,由10.24萬元上漲至12.15萬元。到了2021年的12.15萬元已經達到曆史高點,從2022年開始,福壽園墓穴單價降至11.79萬,2023年小幅提升至11.97萬,2024年上半年單價同比降低了2%,至11.73萬元。

此外,福壽園也面臨殯葬行業近年來持續激烈的競爭。根據企查查數據,我國現存殯葬相關企業14.97萬家,近十年相關企業註冊量呈持續正增長態勢,2023年同比增長57.58%至3.35萬家,創註冊量及增速雙新高。殯葬行業相關企業不斷增長,讓曾經被認為“藍海”的市場也逐漸競爭激烈。

有業內人士向新浪財經表示,結合我國老齡化現狀和中國人長久以來的文化習俗,長期來看殯葬行業的需求上升邏輯仍然成立,福壽園作為“殯葬第一股”的底牌還在,但幾千年來的文化習俗要如何與近兩年才火起來的AI數字人、元宇宙相結合,並且還能作為重要的收入增長點,不僅是擺在福壽園面前的難題,更是擺在殯葬行業面前的難題。

殯葬+AI,不會成為主流?

2024年正好是福壽園成立30週年,作為國內“殯葬第一股”,福壽園的變化反映出殯葬行業日益殘酷的市場現狀,無論是AI數字人、AI大模型還是元宇宙,如今對於殯葬行業或許都不是“必需品”。

例如,福壽園結合AI技術開發的AI家傳編寫工具。官方表示,通過問答式的互動記錄,與福壽雲系統的AI加持,僅需幾分鍾,就能生成豐富的人物傳記。另外,在今年的清明發佈會,福壽園還發佈了國內首個虛實交互的數字家祠——“元家載”。該服務將AI數字人、AI家傳、在線紀念等功能“打包整合”,以更形象的3D展廳式進行呈現。但整體來看,依然只能算是解決殯葬領域的“癢點”問題,並且在相關業務的探索依然存在其他風險。

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向新浪財經表示:“AI複活親人,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基於黑科技的情感滿足和精神慰藉,但這一產業極為垂直和長尾,且屬於個性化定製,難以標準化生產,市場規模難以做大。”

在他看來,AI數字人、元宇宙等科技要素與殯葬行業結合,產業需求量不會太大,且相應的法律法規也有待完善。“不是所有內容生產方都能對需求方的資格嚴格審核,也可能導致‘作品’被濫用,例如被不法分子利用AI數字人虛擬形象進行電信詐騙,或者進行各種違法行為等。”

即便法律法規不斷完善,通過AI數字人來“複活”親人依然要過很多人的“情感”關。一位AI數字人行業從業者表示:“殯葬與科技的結合還是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我國幅員遼闊,南方北方,少數民族,各種風俗和文化並不一樣,再加上作為的數字生命與真實的‘人’也有區別,所以殯葬和AI的結合註定不會是行業主流,既不會是殯葬行業的主流,也不會是AI行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