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向英特爾發起攻勢?

近日,報導稱高通接洽並準備收購英特爾。由於兩家公司市值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這家有著強烈收購慾望的半導體巨頭有很好的機會嚐試達成如此重大的交易。問題在於,交易的成功仍面臨很多障礙。

英特爾是芯片業的老字號。高通吞併英特爾將創造曆史。這無疑是主要的吸引力所在。“內有英特爾”(Intel Inside)將成為令人惋惜的諷刺。

雙方的命運都發生過很大的轉變。自2024年初以來,英特爾股價下跌超過50%,在高通被曝出有意收購之前, 9月20日收盤時英特爾的市值為930億美元。高通股價上漲了近20%,市值為1880億美元。而就在今年1月,高通的市值還遠低於英特爾。現在,它卻可以主動出擊,考慮進行交易了。

商業方面的理由則較為平淡。高通公司將獲得多元化:合併後,高通將降低對手機芯片的依賴(目前約占銷售額的75%),因為來自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芯片的收入將增加。

此外,與主要競爭對手台積電相比,英特爾多年來表現不佳,財務狀況似乎正處於低穀。據高盛集團預測,這家美國公司今年將勉強實現盈利,明年的營業利潤將恢復到30億美元,2026年將超過70億美元。其他分析師則認為恢復速度會更快一些。還有比這更好的時機嗎?

在英特爾市值的基礎上增加三分之一的傳統收購溢價,再加上180億美元的淨債務,交易總價可能在1420億美元左右。如果買家能做到這一點,並通過協同效應加快英特爾的複蘇,就有可能進一步獲得可觀的回報。

據報導,高通的做法是收購英特爾的全部股份。顯然,高通不可能全部保留下來。為了安撫反壟斷監管機構,高通必須出售資產。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幫助的,因為它縮小了交易的整體規模。但也會帶來不得不以低價出售資產的風險。不可能有簡便的方法提前解決問題。可以想想Kroger和Albertsons Companies的例子——兩年前,兩家公司宣佈出於反壟斷的原因而剝離旗下的日雜商店業務。直到今年8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才將反對合併的案件告上法庭。

需要安撫的不只是監管機構。帕特·基辛格領導下的英特爾為什麼要給予配合呢?沒有一家公司的管理團隊或股東願意在股價低迷時進行交易——除非有很高的溢價,或者通過交易被納入擴大後的公司能夠創造一定的價值。

為了籌集實行轉型計劃的資金,英特爾承受了暫停派息的痛苦。受此影響,8月,英特爾股價暴跌近30%,並且幾乎沒有反彈。通常情況下,最好應當等待收購目標的股價從打擊中略有恢復。這樣,股東們才有可能不會覺得自己被占了便宜。

目前,英特爾潛在的替代方案已經浮出水面,讓人懷疑被收購是否為英特爾脫困的必經之路,抑或是風險最低的方案。據9月22日報導,收購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Inc.可能會通過“類股權”的方式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元。這或許比被高通收購更具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英特爾作為收購目標,其深層次的運營和戰略性挑戰或許不能簡單地通過所有權的變更來解決。成功的關鍵在於高通能否更好地駕馭其所希望的收購。當你偏離自己的核心業務,就可能讓人產生更大的問號。

信用卡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今年2月對同業公司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的收購就有一些相似之處——這也是在目標公司發佈盈利預警後,股價分化促成的交易。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監管風險。總之,即便美國的反壟斷機構會迫不及待地打擊每一樁併購交易,機會主義的誘惑還是可以大過反壟斷方面的威懾力。

這就是問題所在。收購英特爾需要贏得目標公司和監管機構的雙重支持,最終的結果將是一筆在戰略和財務上都有風險的交易。但這也將鞏固高通和英特爾在科技和併購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