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高研院 | 從《空雨衣》看個人與組織的精準定位 | 封面天天見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空雨衣》是管理學家查爾斯·漢迪的經典代表作之一。“空雨衣”這個書名源於作者在公園看見的一尊青銅雕像:一件筆直挺立的雨衣,但裡面沒有人,空空蕩蕩。在作者看來,這尊雕像象徵著現代人類所面臨的悖論:所有人都被成功這個目標綁架,不斷被驅趕著往前跑,反而失去了生活本身的意義。本書帶著我們去思考,為什麼會陷入這個悖論,又怎樣才能與悖論和諧相處。

“我們有更長的壽命,我們更有效率,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做事。但是我們的時間似乎總是不夠用”“我們的企業組織既要關鍵時刻能集權,又要日常運營夠扁平。它們希望員工可以既自治又高度服從,管理者可以既充分授權又全盤操控。”

查爾斯·漢迪基於對成熟經濟體的研究,預見到了經濟和科技發展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九大主要矛盾。基於九大矛盾,他提出了三種管理矛盾困境的原則和方法:西格蒙德曲線、甜甜圈原則和契約,又通過各層面的例子,提供了在工作和生活中踐行這些原則的解決方案。

本書洞見深刻,對當代企業家如何管理和經營組織,以及個人如何管理自己的職業及生活,有著極具前瞻性的啟發。在書的最後,還從實操的層面,提出了“連續感”“連接感”和“方向感”三種意義,提供了在崇尚效率與財富的當下,每個人找尋人生滿足感的線索。

精彩書摘:

是什麼原因使我們淪為空雨衣?

在本書中,查爾斯・漢迪不僅感悟到組織或個人生命之有可能淪為空雨衣,還進一步探究了其中深刻的原因所在,他將之歸結為“悖謬的存在”,並且,你要是留意並願意用心思考的話,還能找到更多的悖謬……

一、成功的悖謬

讓我們過去獲得成功的方法和路徑,卻不能保證我們未來繼續成功。要打破這個悖論,就要未雨綢繆,在原來產品還在增長的情況下,盡快探索新方向,追求持續增長。

二、公司的悖謬

傳統的公司理論認為,公司屬於全體股東,公司的經營目標就是讓股東利益最大化,但是在未來社會,員工頭腦中的知識和智慧成了最主要的財富來源,公司本質上就是一群組織起來的人,公司是由員工組成的自治型社區,它不是財產,沒有股東,目的就是追求永遠存在下去。未來公司的組織結構應該是既大又小的“聯邦製”,員工在組織中具有“雙重公民身份”。

三、空雨衣悖謬

現代人該如何逃脫高速運轉卻無意義的人生。漢迪提出了甜甜圈原理:如果把人生看成兩個同心圓,核心部分是人生必須完成的任務和必須履行的責任,外圈部分是屬於個人的自由空間,要實現這兩個部分的平衡。為此,我們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起延續感、連接感和方向感,從而獲得人生的意義。

作者簡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被稱為“歐洲的德魯克”。在2001年《金融時報》評選出的世界十大管理名師當中,德魯克名列第一,查爾斯·漢迪名列第二。他把哲學帶進了管理學,被稱為“管理哲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