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

 

摘要:這是一篇“不按套路”的文章

這段時間一直沒有出新品評測類文章,一方面是在忙北京耳機展會後續報導內容,這部分我已經製作了小20期,按照現在排期來看,足夠更新到武漢展,甚至能夠銜接上,北京耳機展大廠們推出新品少而精,值得單獨做成視頻詳細聊聊,而另一方面,我發現了這次北京耳機展上的一些微妙變化。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除了有不少HiFi品牌首次展出工程樣機新品外,還專門設立了外設區(鍵盤、電競椅、電競筆記本),除了常規的鍵鼠外設產品,還有像Sony這樣的人盡皆知在HiFi耳機上有極高做為的品牌,時隔30年竟在北京耳機展上,攜手Sony第五代耳模職人鬆尾伴大先生發佈了專業監聽耳機MDR-M1(下文簡稱MDR-M1)。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因此在我看來,耳機展已經不再單單屬於能“陶冶情操”,還能真正做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工作效率。也從側面看出,耳機展正在向著桌面外設這樣的接受度更高的方向發展,既然連耳機展都變得更大眾化接地氣,也就沒有理由依舊使用較為八股文的文章結構再進行評測,所以這篇文章會換一種形式,在評測聲音部分結合實際工作中剪輯視頻場景,對於聲音部分處理來做詳細解讀。

在聊聲音之前,有必要先來聊聊發燒友眼中的Sony監聽耳機。

順應全民創作的Sony監聽耳機MDR-M1

對於Sony來講,監聽專業並不像消費者線產品迭代更新迅速,在這背後是Sony對pro audio線的謹慎所在。深知專業監聽工作者怎樣來使用;以及需要用監聽耳機做什麼;需要達到怎樣的效果;這就像上海本幫菜館裡邊的老阿姨,手裡總有一道拿得出手既能獲得大眾食客青睞又獲得刁鑽米其林評客認同的菜譜,當然也會與時俱進推出一些時令新菜,不求多,但求精,如Sony早期推出的MDR-7506和MDR-7510,這些耳機以其堅固的結構和優質的材料(如PET薄膜)著稱,提供了出色的音質和耐用性,而前者更是自1991年推出以來,因其卓越的音質和舒適性,一直受到全球音樂人的青睞,成為電視台和錄音室的座上賓常客。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2023年發佈專業開放式監聽耳機MDR-MV1,採用了開放式設計,這對於專業監聽耳機品類確實少見。通過精準複現真實的聲場和空間信息,增加聲學阻尼、優化氣流控制來提高低頻表現。此外,耳機的驅動單元採用了新型導音孔設計,使低頻瞬態出色、富有彈性;振膜則採用了低失真、高柔性的材料,並結合特殊的振膜形態和懸邊設計,實現了 5Hz – 80000Hz 的寬廣頻率響應範圍。另外還採用了輕量化設計,重量僅約 223g,配備易拆卸的類絨面皮革耳罩和可更換的線材,為佩戴者帶來更加舒適自然的創作體驗,使用便捷性進一步提升。這款耳機在混音、母帶製作、空間音頻創作、高解析度立體聲創作等專業領域表現出色。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MDR-MV1的推出就已經在針對當下適配專業監聽工作做出了優化調整,採用開放式設計必然可以提升低頻表現,這對於有更高低頻錄製的聲音就能夠有更精準還原,顯然MDR-MV1就是為影視混音工作者準備的先天利器,而僅時隔一年,Sony發佈了封閉式專業監聽耳機MDR-M1,你不是說前邊還在講Sony出得慢嗎?怎麼又時隔一年就推出了新耳機?

在我看來也是Sony根據市場變化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自適應”調整,MDR-M1可以看作是30多年前7506的升級款,而與7506共同銷售也為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和使用場景。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除了有全面升級的硬件配置和調音思路外,在產品定位上也有些許不同。首先這是Sony第五代耳模職人鬆尾伴大先生參與研發的力作,在發佈會現場見到了鬆尾伴大,幹練精瘦,留有一頭黑白相間捲髮,且時刻保持頭型一致性,在發佈會中,鬆尾伴大先生針對一些發燒友提問在對答如流同時,還能做到嚴謹細緻,而這樣在專業領域內的態度,也反映到了產品上,而MDR-M1同樣也是狠角兒,在振膜方面採用了40MM定製驅動單元,並用了專門研發的振膜形狀,在腔體頂部還有獨立空氣流動的導孔,這樣的配置目的就是為了精準再現創作者意圖,可以根據需求來調整低頻從而再現音頻文件中的低頻節奏。當然在包裝上也做到了乾淨簡潔,除了正面耳機和logo外就沒有過多裝飾,打開包裝就可以看到除了說明書外,還單獨配備了一條1.2米和2.5米長的單進單出的耳機線,以及3.5轉6.35插頭,其實從配線的細節也能看出,3.5MM耳機孔兼容性要更強,在這裏我也有個個人觀點,Sony之所以會在1年後推出MDR-M1,也是跟隨目前“人人都是創作者”潮流,畢竟對於專業音頻製作人來講,手頭平板和筆記本就是很好的創作工具,而恰巧Apple沒有取消3.5MM耳機孔,使用MDR-M1能非常方便地接上筆記本就開始創作。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在Sony官方說明中,它們就表示著名的錄音工作室Power Station的錄音和混音工程師Akihiro Nishimura表示:“錄音過程中,重要的是捕捉音樂人的實時聽覺體驗。Sony賦予MDR-M1與錄音控制室耳機相同的聆聽表現,而且佩戴舒適令我更專注於創作。由衷希望MDR-M1能成為從製作端到欣賞端,橫跨整個聆聽環節的標準監聽系統。”

而不至於此,Berklee NYC的錄音和混音工程師AKIHIRO NISHIMURA在使用MDR-M1時也表示:“錄音過程中,我們非常關注音樂人在演奏時聽到的聲音是什麼樣的(以便及時根據反饋調整聲音參數)。Sony賦予MDR-M1與錄音控制室耳機相同的聆聽表現,而且佩戴舒適使我可以更專注於創作本身。由衷希望MDR-M1能成為從製作端到欣賞端,橫跨整個聆聽環節的標準監聽系統。”

精準再現創作者

想要表達的意圖

那這樣一副僅千元出頭的專業監聽耳機,在實際幹活中表現如何?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接下來我就借助視頻剪輯來和大家聊聊MDR-M1到底是如何為工作“添磚加瓦”的。熟悉我視頻的朋友都知道,在評測視頻開頭部分,我都會使用一段非常清麗的音樂,來搭配唯美的畫面,形成獨一無二的風格,而能夠讓BGM和畫面搭配得和諧統一,有神韻感,除了本身音樂需要吸引人外,“構建”出這樣的畫面需要聲音和畫面相互配合,之前我是使用無線耳機來進行剪輯,雖然佩戴舒服,但無線耳機的延遲實在是不敢恭維,MDR-M1標配的有線方式連接不僅杜絕了延遲這樣的問題,線材長度也可以讓我在不摘下耳機時候夠做到“來去自由”。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在開頭部分的配樂往往是具有連貫性的,而SonyMDR-M1本身極為乾淨的背景以及在同價位中極為罕見的解析,都能讓我可以非常清晰地選擇出要剪輯的片段,比如在我選用恩雅非常標誌性的《only time》這首曲目中,是有一處高頻器樂和人聲就差了不到1秒,MDR-M1能夠非常清晰地表現出兩者中間的間隔,泛音在適當位置結束,而人聲又在恰到好處響起,就能乾脆利索地找到合適分割點,而在進入主題時,我也會在口播中插入BGM作為背景音樂,其他HiFi耳機雖然也能夠達到不錯的分離度,但是在SonyMDR-M1面前就有些相形見絀了,後者的分離度處理得十分乾淨,完全沒有黏滯混雜感,加之M1本身是支援SONY 360 Reality Audio,這樣不僅分離清楚,對於器樂定位來講更是因為Sony這空間音頻變得更為精準,聲像和結像處理得十分紮實自然,這樣對於剪輯師來講,就能根據背景音樂和人聲口播來進行分別調整,比如我這時候就會勾選“語音突出”並適當降低背景音樂3dB,當然最讓我滿意的是,MDR-M1中聽到的聲音就是渲染轉錄出來的混音聲,纖毫畢現。

多說一句,50歐姆102dB/mW的靈敏度是完全可以適配MacBook Pro的3.5mm耳機孔的,沒有必要添加小尾巴作輔助設備,它恰好能夠詮釋什麼叫生產力工具,在我看來,生產力不應該給用戶造成額外負擔,即插即用。此外我發現M1除了能夠勝任日常工作外,還能兼顧日常的音樂鑒賞,通俗點來講就是既能幹活還能聽音樂,而且對於音樂表現上絲毫不輸市面上同價位的HiFi大耳。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印象最深的就是低頻表現,真正做到了“能屈能伸”,一方面使用節奏響應控制,優化耳機腔體內空氣流通,另一方面是在低頻該有的量感、彈性、凝聚力和瀰散感上都做到了平衡,既不板正也不過於強調量感的侵略性,當然也並沒有刻意收斂,該有的都會直接表現出來,包括錄音中一些有瑕疵的地方,比如有些老舊資源就壓縮得過大,導致低頻動態缺少一定張力;而人聲方面,最大優勢在於並不是好聽而是把歌手該有的聲像距離精準展現出來,不凸不凹,能夠完全匹配不同人聲,最真實地展現出喘息氣韻;高頻雖然是能夠達到80000Hz,但和“亮”是完全沒有關係的,聽過現場的朋友都知道,現場大編製交響就一點不亮,而是敞亮耐聽的,MDR-M1的高頻就是這樣的,精準、細膩、通透並有能夠感受到的能量感,加之非常寬鬆的聲場以及Sony擅長的空間音頻定位,讓這款監聽耳機的高頻表現尤其突出,但大家還是要注意,MDR-M1畢竟是一款監聽耳機,所以在聽感方面還是以還原為主,整體會偏素,對於想“增加”一些味道來更符合自己聽音觀的朋友,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只需要換線即可,比如我更青睞於偏暖有韻味的人聲,換上澤鋒的升級線後,就能明顯感覺到人聲密度和信息量會有一定提升,當然整個聲底依舊是中正乾淨的,只是讓人聲更為飽滿罷了,而在低頻和高頻方面,則強化兩端氛圍感非量感和延伸,增強一定耐聽度,除此以外依舊是“尊重”M1本身聲底特質。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除此以外,但凡做過剪輯的朋友都知道一副佩戴舒適耳機的重要性,甚至從工作效率角度來講,整體舒適性和聲音處於同一優先級,MDR-M1除了有出色的高還原音質外,佩戴也同樣非常舒適,頂部海綿能夠完全分擔頂部壓力,而兩側可拉伸調節設計也能適應不同頭型用戶,佩戴後貼合緊密而絲毫沒有壓迫感,在我剪輯的這3小時內,完全沒有感覺到疲勞。

以上就是我結合自己實際工作和休憩間隙聽音樂對聲音部分的解讀,雖然老話說得好,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聽過MDR-M1的朋友定會說,只有MDR-M1,這是Sony第五代耳模人鬆尾伴大先生的究極成果,更是對“精準再現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的尊重和致敬。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不難看到,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每一次的創新其實都需要、勇氣、卓越、適應性和堅持。這些品質不僅在商業世界中至關重要,在人生的旅途中也同樣寶貴。

數碼博主如何用SonyMDR-M1剪視頻?_新浪眾測

 

而SonyMDR-M1就能夠成為我們人生旅途中,工作學習生活,難能可貴的“伯樂”。最後聊聊這樣一副出色的監聽耳機適合哪類用戶,應該如何選購,如果你像我一樣是在媒體行業,平時需要剪輯視頻,那麼MDR-M1即插即用以及舒適的佩戴都可以為剪輯工作添磚加瓦;如果是做專業錄音、舞台混音監聽工作,那這本身就是“老本行”,放心去選;如果你也是一名音樂發燒友,想找一副可以滿足日常聽音樂需求且價格並不昂貴能用很長時間封閉式耳機,那麼MDR-M1本身自然中正的聽感以及可換線設計,就是鑒賞音樂最好的“折騰利器”。

其實我一直在想,Sony音頻為什麼能在這幾十年發展之中,像是天際中一顆璀璨星辰,愈來愈亮,除了產品素質過硬外,其實和Sony一直以來的核心理念是離不開的,即“為音樂而生”For The Music。

這一理念不僅是Sony對音樂的深情告白,更是其技術與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對於Sony而言,“為音樂而生”意味著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和對音質的極致追求。自1950年推出首款磁帶錄音機以來,Sony在音頻領域已經走過了七十餘年的發展曆程。在這漫長的歲月裡,Sony不僅見證了音樂的演變,更通過其創新的產品和技術,推動了音樂產業的發展。從第一台錄音機到首款CD播放器,再到高解析度音樂Walkman,Sony始終站在音樂技術的前沿,為音樂創作者和愛好者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援和卓越的音樂體驗。

而對行業發展而言,“為音樂而生”的理念起到了推動和引領的作用。Sony通過其完整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體系,涵蓋了聲音的錄製、製作、發行以及播放和聆聽等各個環節,為音樂創作者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援,同時也為音樂愛好者帶來了高品質的音樂體驗。

通過這一理念,Sony音頻在行業中的作用愈發顯著,它不僅推動了技術的創新,更引領了音樂體驗的升級,為音樂產業的發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