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算力券發放對比:杭州發券可達2.5億元,成都創新“即領即享”新模式

南方財經全媒體研究員卓皙雯 發自廣州

日前,浙江杭州宣佈擴容算力券發放額度,每年發放總額提升至2.5億元。近年來,多地政府發放算力券,助力破解當前算力發展建設難題,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培育發展,這正逐步成為一種新趨勢。

南財數據團隊通過對比近一年多來全國各省市發佈的算力券發放、申領等相關文件,分析發現,杭州正逐步加大算力券發放力度支援算力產業發展,額度從5000萬元升至2.5億元;成都、廈門算力券申領金額比例最高,可達50%,超過北京。此外,成都創新了算力券利用新模式——即領即享,通過搭建算力券線上申領平台、開展系列供需對接活動等多措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實力不足、技術人才欠缺、算力匹配難應用少等問題。

算力券賦能人工智能產業

究竟“算力券”是什麼?又要用在哪裡?

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快速演進,大模型訓練、研發的算力需求也在大幅度提升,算力成本不斷增加,企業在短期內或將面臨算力租賃價格的增長乃至是暴增。“算力券”的出現則為無較多算力芯片儲備、遭遇算力瓶頸的中小企業解決了,因算力資源稀缺和昂貴,難以獲取到可滿足AI模型和應用開發算力的難題,是實在的“真金白銀”。

隨著發放算力券逐漸成為破解算力使用難題、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方式,近年來各地紛紛發文積極探索合適的具體實踐路徑。

杭州宣佈每年設立2.5億元算力券

今年,杭州在多份政策文件中明確提高算力券發放金額。據悉,2024至2027年期間,杭州市每年設立總額2.5億元的“算力券”,按不超過算力合同費用的30%給予用戶企業補貼,重點支援中小企業購買算力服務。去年,杭州提出全市每年設立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的算力券。

除了杭州,發放過億算力券的地區還有北京、甘肅慶陽,明確每年發放算力券可達1億元。此外,河南、湖北、江蘇無錫等地為支援算力發展,均設置了每年發放總規模不超過5000萬元的算力券;寧夏設置每年總計發放不超過4000萬元算力券;四川成都提出了每年發放算力券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成都、廈門算力券申領金額比例最高

各地區算力券發放按不同方式和比例進行補貼或返現。其中,福建廈門逐步放寬申領門檻、提高補助金額,從2023至2024年,要求的年度實際支出費用從30萬元降至5萬元,每家補助總額最高從50萬元升至100萬元,均給予最高50%的補助。四川成都設置了算力券申領額度為算力服務合同費用的50%,每家單位每年申領額度累計不超過100萬元。而北京的算力券可分次使用,每次抵扣費用最高為結算費用的30%(非國產人工智能算力)或40%(國產人工智能算力)。

申領主體準入門檻差異化

在申領主體方面,各地設置了不同的準入門檻。四川成都以上一年的主營業務收入為標準,使用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算力服務,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含1000萬元)的算力需求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等主體可申領。河南則設置了算力規模準入門檻,明確在100P(每秒浮點運算次數)以上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1000個標準機架以上的數據中心可申領算力券。另外,江蘇無錫側重支援當地現代產業集群企業。

成都促進算力供需“雙向奔赴”

今年8月,四川成都的算力券利用新模式被收錄進國家數據局公佈的《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案例集》中,意味著該模式入選全國首批20個典型案例。為助力夯實算力底座,成都創新算力券即領即享模式,以算力消費券形式幫助企業降低用算成本、支援國產算力生態建設、促進算力供需匹配。

“按算力服務費用的50%進行補貼,切實降低企業用算成本。”企業簽訂合同之後便可領券,付款時就能用券抵扣,切實降低企業資金壓力,企業獲得感更強。案例顯示,目前算力券已發放543.53萬元,成都超算智算合作客戶穩步增加,成都智算中心算力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同時,算力券還促進了成都超算、成都智算等算力擴容,拉動一批算力中心項目建設提速。

“真金白銀”“便宜好用”

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實體券,算力券也在切實降低企業的使用成本,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據南財數據團隊梳理,在各地發放算力券的文件中,“激發市場主體算力需求”“彙聚算力資源”“降低算力使用門檻”“賦能人工智能產業”等詞彙出現頻次最高。而“便宜好用”是推動優化管理的目標,文件中“搭建市級算力調度平台”“算力供給市政化”“運營調度平台互聯”等關鍵詞也進一步方便了企業“隨取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