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談雙11|“廠三代”大晨: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平台生態不斷變化,商家需靈活調整策略
封面新聞記者 吳雨佳
雙11購物節作為中國電商領域的重要盛事,已經迎來了第16個年頭。自2009年發展至今,雙11不僅成為了消費者的狂歡節,更是商家展示風采、實現夢想的舞台。
雙11給商家帶來了哪些機遇?隨著電商行業競爭邁入新階段,商家如何看待今年的雙11?11月9日,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四川郫縣川陴豆瓣廠線上事業部總經理大晨,聽她講述一家老牌豆瓣廠和雙11的故事。
第一次參加雙11
就達成約5萬單的成交量
豆瓣被譽為“川菜之魂”。位於成都郫都區柏條河畔的川陴豆瓣廠在30多年的浮沉中,堅持古法工藝,翻攪辣椒、日曬夜露,因其優質的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保障,曾被選為“北京奧運餐飲食品供應企業”。
大晨是一名90後,也是這家老牌豆瓣廠的“廠三代”。多年來,川陴豆瓣廠積累了完善的線下經銷體系,基本打通了全國範圍的商超和餐飲渠道。2021年起,川陴豆瓣廠開始發力電商渠道。
“我們參與了三屆雙11活動,第一次是在2021年。當時我對活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平台所帶來的流量優勢以及對商家的支援力度,特別是補貼政策。這些因素不僅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也為商家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大晨表示,“第一次參加雙11,我們就達成了約5萬單的成交量。2021年,我們年成交量最高,這一年的銷售表現充分體現了市場需求的強勁以及我們營銷策略的有效性。”
大晨回憶稱,每年雙11的籌備時間因公司營銷策略的調整和平台規則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通常在10到60天之間。參與籌備的團隊成員並不固定,主要涉及電商部門與工廠人員的緊密協作。準備工作包括前期與平台及達人進行的對接,中期活動方案的製定,以及後期的備貨和發貨流程。
態度很佛系
商家需靈活調整策略以適應市場變化
過去,雙11因其狂歡的氣氛和實實在在的折扣而備受矚目。但隨著頻繁的促銷活動使得消費者感到疲憊,優惠信息“套路”繁瑣,反而導致了消費者不願參與。大晨坦言,近兩年確實有過放棄參與雙11的想法。這主要是由於我們商品在各大平台的銷售數據呈現下降趨勢。雙11期間需要提前備貨,若市場反應不佳,容易導致庫存積壓,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對於今年的雙11,大晨的態度很佛系,“今年我們並沒有特別為雙11進行詳細的策劃,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線上銷售重心正在逐漸轉向其他渠道,而雙11主要依賴於傳統電商平台,因此在資源投入上有所減弱。”
雙11誕生之初,作為雙11發起者的阿里一家獨大,而後隨著京東崛起,阿里與京東對峙多年。如今,拚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已都成為強有力的“搶食者”,雙11競爭格局也從兩強爭霸演變成為多頭混戰。大晨告訴記者,除了淘寶和天貓,我們還參與過拚多多及抖音等平台的雙11活動。未來的雙11可能面臨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和平台生態不斷變化的挑戰,商家需要靈活調整策略以適應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