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觀察 | 數據資產化有望五年內實現收益 釘釘阿里雲騰訊雲處於行業頭部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當作為生產要素之一的數據逐漸被企業視為核心資產,數據資產平台技術的價值日益凸顯。相關技術呈現怎樣的趨勢?還有哪些痛點?
近日,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佈的《數據資產平台技術能力評估》報告預測,未來五年,企業部署數據管理解決方案最主要的目標是實現數據資產表現管理,數據資產化落地路徑和可能有望實現價值收益。但目前,企業在數據價值評估、數據訪問上還面臨巨大的挑戰,超半數受訪者表示,數據在獲取後很快就會失去價值。
由於數據具備分佈式、多樣化和動態的特性,導致了其在管理和使用上,無法與其他生產要素一樣。報告顯示,企業每年產生的數據只有不到2%是長期存儲的,絕大多數數據僅短暫存在,只是即時使用或分析。基於此,在1024名受訪者中,近44%的人表示他們無法訪問完成工作所需的數據。51%的受訪者表示數據在幾個小時內就會失去價值。因此,當人們找到、準備和分析數據以支援所尋求的決策或業務結果時,數據往往已經過時。
“只有將數據作為資產和產品,進行實時更新和管理,才可以確保數據消費者獲得決策所需的最新見解的方式生成和打包數據。”IDC中國新興科技研究組高級分析師李浩然認為,當前企業需要技術供應商提供數據資產平台,進而實現多模態數據一體化管理、元數據管理、血緣分析、數據分級分類、數據工程和數據安全合規,以推動企業實現數據資產入表、數據資產評估、數據流通/交易、數據質量管理,為後續的數據產品登記、數據交易獲利作準備。
那麼,該如何評估一家數據資產平台?報告將數據資產平台能力分為,數據治理、數據資產化、生態能力、落地支援、製造行業應用、教育行業應用等多個維度。其中,柏睿數據、釘釘、華為雲、騰訊雲等平台入圍,同時,釘釘在上述幾項能力評估中獲得滿分。
對於企業而言,借助數據資產平台的力量,能夠將數據視為產品進行簡化,並提高其使用、管理和評估效率,從而提高數據開發者、使用者、流程管理者的生產力並確保組織從其數據投資中獲得最大收益。李浩然分析稱,當前大數據解決方案已基本可以滿足企業數據資產管理的需求,但重點對於數據一體化管理等,不僅需要打通數據流通和治理邏輯,還需要與企業內部人員共同探討合理路徑,這樣才可以確保數據供給的準確、合規、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