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廣告又翻車,給 AI 產品做創意怎麼就不能 Think different
AI 廣告又又又又翻車了。
為了推廣自研的 Apple Intelligence,蘋果從這個月的月初起,陸續推出了幾支創意廣告。然而,一支比一支詭異,繼年初 iPad Pro 廣告翻車之後,又倒了一次胃口。
巨頭們接二連三在 AI 廣告上翻車,怎麼回事,AI 的廣告這麼不好做嗎?
Apple Intelligence 可謂是蘋果今年最受矚目的重磅之一,由 GPT 提供支持,嵌入到整個操作系統層面,軟硬件強強聯合。雖然目前只在部分地區推出,但絕對稱得上萬眾期待。
而蘋果又是科技巨頭裡,做創意廣告的行家裡手。不管是兩年前為 Apple Watch 製作的「讀信」影片,還是一系列以價值觀為出發點的品牌廣告,都展示了蘋果卓越的美學
包括針對 AI 的新系列,一開始,事情還沒有那麼不對。第一階段的三支廣告里,找來了在《權力的遊戲》中扮演小熊女萊安娜·莫爾蒙的 Bella Ramsey。
她在一個聚會上碰到一個絕對見過、但就是想不起來名字的熟人。電光火石之間,她掏出手機問 Siri,之前見過這人是誰來著?短短幾秒,化解了尷尬。
後面還有兩個廣告,一個是借助 AI 的郵件內容總結功能,混過去了一個工作談話。另一個是用智能生成功能,給妹妹做了一支影片。
Bella Ramsey 出鏡的這個系列,整體沒有特別顯眼包的缺點,只是隱隱覺得哪裡不對。不過,這些生活中的「小創口」靠 AI 來縫補,也不失為一種創意。
到了 11 月釋出的第二個系列,就非常詭異了:所有的主角不再只是耍點小聰明,而是被刻畫成了又蠢又懶的樣子。
這是被噴得最多的一個廣告。 主角看上去 一整個辦公室混子,什麼活不幹,寫個郵件都寫不明白。 而這一切經過 AI 之後,不僅毫無痕跡,甚至美美升級,領導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家庭場景里的,是妻子忘記了丈夫的生日,趁他看孩子們送來的禮物時,她抓起手機生成了一段影片作為生日禮物。
MKBHD 的創意導演 Brandon Havard 很不喜歡,他評價這兩個廣告的立意格外糟糕。
當然,另外兩個他也沒放過,雖然不算太差,但蠢也是夠蠢的。
除了立意不恰當之外,作為廣告本身,它們的表達能力也令人懷疑。
首先被批的比較多的,是這支以生成影片為創意的廣告。實際上調用相冊內素材,並且自動配上音樂,做成動態展示,這個功能已經有了八百年了。這支廣告里看不出來 AI 加持之後,有什麼特殊之處。
更迷惑的是開會時用 AI 總結的這個廣告,全場里最令人費解的存在。
場景是沒問題,但就真的不懂為什麼要安排主角在所有同事的注視下,緩緩離開會議室,不為別的,就為了用一下 AI 總結……
好迷,好像 AI 總結是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它的價值不就是為了能在一眨眼間,不著痕跡地完成任務嗎?
更重要的是,除了沒能展現產品特點,這一系列廣告也跟核心標語相去甚遠。
這次給 Apple Intelligence 的核心廣告語是「I am genius」,更多像是一句誇誇,類似於「我可太厲害了」「我可太牛了」。
急中生智地化解麻煩和尷尬,當然很厲害,只是不太涉及 genius 的字面含義:天才。
這幾條廣告的內容,不能說和天才有所距離,只能說是毫無關係,反而把自家產品降班成了耍滑頭工具。
要知道,大家對蘋果出品的 AI,期待還是很高的。人人都在等待著看,集成在強大硬件上的系統級 AI 到底能有多「天才」。這樣幾支廣告出來,反而起到了預期管理的作用:可能也沒有多天才,主打一些小機靈。
「天才之作」在哪裡?
這麼說來,給 AI 做創意廣告,還真是不簡單。
總體上,AI 產品的廣告經常出現的雷區有兩個:1. 人可以被人工智能直接取代;2. 人在人工智能面前突然變笨。
比如巴黎奧運期間,Google 給 Gemini 做的奧運專題廣告也被狠狠地批評了一把,就是因為踩到了第一個雷:讓 AI 取代人。
現在人人都只知道這個翻車黑歷史,其實 Google 給 Gemini 做了很多創意廣告,其中不乏品質不錯的。比如五個月前推出的一支影片。
用了音樂劇的風格,展示 prompt 輸入方式的簡便和有趣,更重要的是,沒有矮化用戶,也沒有暗示人可以被取代。
Google 也不是不會拍廣告嘛。既然 Google 能拍好,蘋果拍不好?不可能。
蘋果手裡出過太多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作品,比如經典永流傳的《Think different》:
每一年,都有風格、體裁、情緒各有不同的廣告片。有多少人知道蘋果這些年陸陸續續在做一個叫《The Underdogs》的系列短片?
其實 underdogs 翻譯過來是「失敗者」的意思,這是四個倒霉的打工人,在公司做包裝設計,經常碰到工作幺蛾子。
比如去年的一期以展示安全系統的短片,故事就是裝著重要 PPT 的 Macbook 被飛車黨偷了,需要一路去追回來。八分鐘的長度故事非常完整,各種不同類型的蘋果產品和服務都絲滑融入在情節里,並且展示了角色之間互相幫助、決不放棄的戰友情。
當然,也全靠蘋果的各個產品,給戰友們爭取了時間。
結尾處還「貼心」地展示了所有參與這部短片的「主演功能」。
雖 然有這麼一層「失敗者」的意思,但是在短片中,主角們從沒有被矮化: 他們碰上的麻煩大多是外部因素導致,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很積極。 或許有些笨拙,但絕對真誠可愛。
所以嘛,要是說蘋果拍不好創意廣告,我肯定是不信的。
在 AI 廣告上的翻車還折射著另一個維度的問題:我們無法想像一種尚未發生的、與 AI 的關係。
想要為 AI 產品想一個有趣的創意點子,的確很難。 AI 還沒有深刻地介入生活,一切都有待發生。 這時候想要給 AI 拍廣告,就必須得體現它自身獨特的價值: 它能寫得更好、畫得更好、安排得更好,等等等等。
但「更好」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修改一下郵件、總結一下內容,這些都「很好」,但能不能稱得上是「更好」,又或者有沒有好到讓人直呼「天才」的程度,實在難以下結論,更難以用一支幾十秒的廣告呈現出來。
不過,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表現 AI 的能力與聰明,不應該以矮化用戶為前提。
展示一方的技能與強大,就非靠矮化另一方才行嗎?被矮化的還是準備花錢的用戶,怎麼想都很奇怪吧。
之前在巴黎殘奧會即將開幕的時候,蘋果發了一支《The Relay》的廣告。這支廣告雖然對手錶的展示比較多,但是真正的主角,是備戰殘奧會的運動員們。
最終畫面定格在「為每個人而設計」。
不管是《The Underdogs》系列還是《The Relay》都能讓人切實感受到那個不言自明的「更好」是什麼。「更好」或許沒有一個金標準,絕對不是從放低初始標準開始的。
我們仍在期待一支驚豔的廣告,能夠不言自明地展示 AI 的能力與強大,那將會是真正的天才之作。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PPSO」,作者:發現明日產品的,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