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交會上,我們從南山展區看懂了深圳AI的產業化路徑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石恩澤 深圳報導
中國“百模大戰”的創業熱潮如今已經進入了調整期,但城市之間的AI產業競爭仍處於白熱化階段。
在超一線城市里,科研實力雄厚的北京以大模型數量勇奪全國之最;上海則採取放大優勢場景的策略,積極推動AI大模型與金融服務的智慧結合;深圳,作為一個以電子信息產業鏈高度市場化聞名的城市,其AI產業化路徑卻讓人看起來有點朦朧。
11月14日,在深圳每年科創濃度最盛的第二十六屆高交會上,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深圳AI創業氛圍最濃厚的南山區,觀察到一條深圳在AI領域的產業化路徑。
這個路徑與一般的“AI+主導產業”不同,深圳在AI發展上,依舊保持著自己獨有的方式,即把市場交給企業發揮,政府切實做好服務,以多線“賽馬式”發展,助力AI初創企業融入現有產業發展。
從抱團到搭營,政府為初創企業創新兜底
廣東AI看深圳,深圳AI看南山。在AI生態發展上,截至2023年底,南山有近900家AI企業落戶於此,占深圳全市AI企業數量近四成。
南山不僅彙聚了眾多頂尖高校科研機構與騰訊、中興、金蝶、萬興等行業領軍企業,還擁有3個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金地威新軟件園、南山智園),形成了從技術研發到產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然而,在本次在高交會上,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留意到,以南山區展台為代表的深圳各區,不約而同將聚光燈對準了科創型高成長企業,而非再是一面倒的成為大公司發新品的盛宴。
即便南山區彙聚了深圳最多的上市公司,但此次高交會現場,南山區選擇將有限的展台留給了更加新鮮的血液,近3年誕生的初創公司比比皆是。此外,南山區還特意為11家初創企業開闢了一塊路演舞台,誠邀企業家上台發聲。
不僅物理意義上搭建舞台,南山區還為初創企業的日常工作打造了一個大模型生態社區——模力營。
今年6月,深圳南山區宣佈在全市搭建首個大模型生態社區“模力營”。11家AI初創公司作為首批“入營”成員入駐了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的雲科技大廈。
半年後,在南山區展台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看到,有4家企業帶著打磨得更加成熟的AI產品亮相展會。
其中,深圳鹿影科技有限公司最初是要做一個類Soar的一站式AI動漫視頻創作工具。在經過半年的產品打磨後,記者發現,鹿影科技團隊不僅讓視頻工具迭代得更加流暢,還在產品背後延伸拓展了YoYo平台,支援二次元工具和內容雙邊平台框架的建設,讓用戶可以通過文字或參考圖輕鬆實現動漫生成。
而能夠讓鹿影科技無後顧之憂打磨產品,則離不開南山區為“入營”企業提供每年最高100萬元的算力補貼,以及兩年免租的配套服務。
過去企業之間講求“抱團”發展,這是企業之間自發的市場化行為。然而,在融資規模更高的AI研發上,企業自發“抱團”的效用開始變得有限,政府層面的助力愈發重要起來。
鹿影科技創始人李倩向記者表示,算力補貼對初創企業而言至關重要,但各家對於GPU卡的要求又略有不同。對此,南山區領導班子多次與企業溝通,最終採取了“算力券”的模式,即補貼算力服務合同費用30%的方式,讓補貼能夠精準到位。
其次,以“營”的形態出現,也與過去深圳在軟件產業的成功經驗有關。早期南山科技園的起步,與政府在產業園區載體上的規劃設計息息相關。這在後期為南山區粵海街道的軟件集群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企業“抱團”到政府搭“營”送“模力”,深圳南山區政府在潤物細無聲中,從源頭為企業掃清研發路上的障礙,成為企業創新迭代路上的有力臂膀,也遵從了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的經濟發展模式。
創新供需對接機制,助力企業“小閉環”快速迭代
在中國AI下半場競賽中,搶占場景應用里的用戶心智開始成為比拚重點。就連百度CEO李彥宏都在頻頻對外喊話,“不要卷大模型,要卷AI應用”。
而在中國那麼多區域發展里,沒有哪一座城市比深圳更加適合發展AI應用。從去年李彥宏專門南下,在南山區高交會西麗湖專場進行AI“布道”,便可以看出深圳南山區AI生態的吸引力。
數據顯示,南山區涉及人工智能產業的企業超13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850家,今年上半年行業增加值達207億元。
但AI應用數量上的蓬勃發展,又帶來了新的問題。這些應用的進一步普及,一是需要在場景中不斷大打磨產品,二是需要在市場中被不斷驗證。這也是如今AI圈子內不斷強調的PMF(產品市場契合)理論,即以一個個“小閉環”快速試錯、快速優化、快速迭代。
但打造“小閉環”的前提是,有一個能夠與市場暢通的對接機制。對此,南山區政府在去年進行了前瞻性佈局。
2023年10月,南山區發佈了《南山區加快人工智能全域全時創新應用實施方案》,內文提出要創新場景供需對接機制。不僅政府要帶頭開放政府服務、城市治理、醫療等場景給企業打磨產品,還要圍繞人工智能創新需求,製定常態化場景發現、發佈、對接、推廣、培育等工作機制。
尤其在場景發現上,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留意到,近年來南山區舉辦的所有展台都會特意留出一塊地方,給一台機器臂進行咖啡拉花表演。研發這台拉花機器人的公司正是2015年在南山區成立的越疆科技。
早期,越疆科技的機械臂作為協作機器人,用於3C製造、汽車零配件生產等傳統工業場景中。但在科技展會上的頻頻曝光,為越疆機器人吸引來了更多關注,幫助其在無人零售場景中快速完成“小閉環”驗證。
在南山區的助力下,越疆科技在商業場景里快速找準自己的新定位,為公司發展打開了新格局。後續,越疆科技還將“機械臂+咖啡師”的AI無人化解決方案,拓展至後廚備餐、艾灸理療等其他商業服務場景中。
今年6月,越疆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材料,正式殺入“協作機器人第一股”爭奪戰。這意味著,南山區在對越疆科技近10年的孵化培育上,取得了階段性正反饋。而在南山區里,還有無數類似越疆科技這樣的公司,在政府部門的創新對接機制下取得新突破。
而深圳AI產業融合路徑,在南山區的示範帶動下逐漸清晰——不同於北京選擇通用大模型的“大閉環”路線,深圳正在以一個又一個市場化的“小閉環”串聯起一個生機勃勃的“大生態”。
近期,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還發現,南山區率先在企業和市場之間創新的供需對接機制正在全市推廣,福田、寶安、龍崗等區政府都在助力AI企業搭建自己的“小閉環”,屬於深圳特色的“AI+百業”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