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又搗鼓出好東西,有了這款AI學習神器,考試起碼多考50分

GoogleAI版「十萬個為什麼」,讓學習不再是「苦差事」。

Google真的藏了不少好東西!

繼火遍全網的 NotebookLM 後,Google又「獻」出了另一款實用型工具 ——Learn About!

鏈接直達:https://learning.google.com/experiments/learn-about/signup

它是基於Google今年春季發佈的 LearnLM AI 模型構建,旨在提供更豐富的視覺和交互元素,並採用教育性的格式呈現答案。

通俗來說,這就像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 AI 家教,只需對話就能幫你掌握新知識,並加深理解。

比如,火烈鳥的羽毛天生是粉色的嗎?

為什麼有些海洋生物會發光?

北極光是怎麼形成的?

任何稀奇古怪的問題都可以拿來問,它都能給出教科書式的回答,不僅圖文並茂,還有影片、網頁鏈接等。

這簡直就是升級版的《十萬個為什麼》。

一手實測

在大部分人眼裡,學習是個苦差事。

一看到教科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曲裡拐彎的數學符號就頭大。

對於家長來說,輔導孩子學習更是要了半條命。

而Google Learn About 這個神器,不僅可以回答歷史、物理、生物、藝術、天文、地質等問題,還能教生活小妙招……

我們直接上傳一張愛德華・蒙克的《呐喊》,並輸入問題「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Scream” by Edvard Munch?」

Learn About 從藝術風格到時代背景,再到作者的人生經歷,全都解釋了個遍。

它的回答頁面大致分為兩欄。右側欄是針對該問題的回答,左側欄是根據回答歸納出來的主題。

它先是簡單介紹了《呐喊》的基礎知識點,為減少幻覺,還附上了相關鏈接。

然後給出蒙剋日記中記述的創作靈感,同時以知識貼片形式,解釋了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

它還由此延伸出關聯背景知識。

如果覺得這個回答不夠豐富,我們還可以點擊「Simplify」、「Go deeper」、「Get images」三個按鈕,讓它從多角度進行闡釋。

比如,點擊「Go deeper」,它就能給出更深度的介紹,包括《呐喊》的背景、對藝術和文化的持久影響等。

它還通過單詞定義來擴展詞彙量,或者給出愛德華・蒙克的一生關鍵時刻時間軸。

在「Stop&think」模塊,它還能主動拋出問題,引導我們思考。點擊「Tap to reveal」,它就能顯示答案。

若是點擊「Get images」,它又能呈現出流行文化對《呐喊》的二次創作,每幅圖像都能打開相關鏈接。

要是點擊「Simplify」,它就簡化回答,提供《呐喊》在流行文化(比如電影、電視節目、廣告、表情包等)中的引用模仿。

根據右側欄的回答,Learn About 在左側欄實時生成主題清單,點擊任意條目,它便能作答。

值得注意的是,Learn About 作為一款實驗性的 AI 教育工具,仍會「胡說八道」。

初次使用時,官方還會彈出提示:回覆的答案有可能會遇到不準確或誤導性的信息,所以請再次檢查回覆。

目前該工具僅支持英語提問,也只能在美國區域使用,其他國家或地區暫時無法直接訪問。

它與 Gemini 有什麼區別?

同為Google旗下的 AI 工具,Learn About 和 Gemini 到底有什麼區別?

比如,我們輸入同一個問題:Why do dogs always stick out their tongues in summer?(為什麼狗在夏天總吐舌頭?)

Gemini 搜索各大網站的相關信息後,僅以純文字的形式呈現答案。其內容相對簡單,大多是提供事實和定義,界面也稍顯單調。

而 Learn About 則創建了類似教科書的框體,先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回答該問題,並附上狗伸舌頭的圖片,然後在「Why it matters」模塊中介紹狗伸舌頭的重要性,還由此延伸出相關問題。

同時,它提供的「簡化」、「深入瞭解」和「獲取圖片」等互動按鈕,讓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調整學習體驗。

左側的主題清單,則方便我們繼續進行系統的學習探索。

總的來說,Gemini 像一個 AI 助理,通過自然語言理解和生成來提供幫助,它能夠理解用戶的請求並協助完成更複雜的任務。

而 Learn About 更注重教育和學習體驗,它提供的答案不僅包含信息,還融入了豐富的視覺和交互元素,以教育性的格式呈現,有助於用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Google,到底有多少好玩意兒?

其實,Google搗鼓出的好玩意兒,絕不止 NotebookLM 和 Learn About。

前段時間,Google藝術與文化實驗室的藝術家 Christine 和 Gaël,利用Google AI 語音模型,搞了 4 個有趣的 AI 小項目。

1. 會說話的導覽(Talking Tours)

鏈接: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periment/8AGlfzgsYmBeIA

這是一個在家就能逛遍全世界文化地標的項目。

我們只需在地圖或列表中選個地方,用鼠標四處走動,再拍個快照,Google AI 就能根據看到的場景給出有趣見解。

而且,我們還能隨時提問,AI 會根據我們所在的場景生成三個問題。

不管是泰姬陵,還是秘魯的馬丘比丘,抑或是南韓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我們都能邊聽邊看,有身臨其境之感。

該項目用到了Google多模態大語言模型 Gemini,它能分析場景圖片,然後生成描述和腳本,最後由 AI 音頻模型實時轉換成語音。

不過,這些內容都是 AI 自己生成的,可能並不代表Google的觀點。

2. 博物館里的小老鼠(Mice in the Museum)

鏈接: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periment/cgFauCYvmS5XGQ

兩隻虛擬的小老鼠 August 和 Pearl,會帶我們逛遍全球 100 多家博物館,聊它們看到的藝術品,比如倫勃朗的《窗邊的女孩》或維米爾的《倒牛奶的女仆》,而這些對話均是由Google AI 生成。

3. 唇形同步(Lip Sync)

鏈接: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periment/sgFpVi3us5Jy0g

兩片會動的嘴唇就文化話題進行實時對話,它們可以從藝術、手工藝聊到美食、旅行。

藝術家們策劃了 100 多個問題,如「藝術家從哪裡獲得他們的創意?」「未來可能有哪些新型旅行?」Lip Sync 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方式,讓我們發現新的觀點並學習新東西。

4. 塗鴉指南(Doodle Guide)

鏈接: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periment/FQFug-9023UsLw

這也是個實驗性工具,可以幫助提高繪畫技巧。我們繪製完塗鴉後,它基於Google AI 生成實時評論,還能根據畫像生成一張新圖像,並分享一些藝術改進的建議。

Google曾有個傳統:每個工程師都可以自由支配 20% 的工作時間,來搗鼓任何他喜歡的事情。

也正是這個 20% 制度,造就了提供郵件服務的 Gmail、Google最賺錢的廣告工具 Adsense、月活超 1.5 億的Google地圖。

而在這波 AI 浪潮中,看似暫失先機的Google,仍搞出不少腦洞大開的 AI 項目,這當然也為 AI 創業者們貢獻了好點子。

工具鏈接:

Learn About 鏈接:

https://learning.google.com/experiments/learn-about/signup

Talking Tours 鏈接: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periment/8AGlfzgsYmBeIA

Mice in the Museum 鏈接: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periment/cgFauCYvmS5XGQ

Lip Sync 鏈接: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periment/sgFpVi3us5Jy0g

Doodle Guide 鏈接: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xperiment/FQFug-9023UsLw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機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楊文,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