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授齊聚成都,探討如何預防校園欺淩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易弋力

近日,由國家開發銀行支援,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發起的“相守計劃”2024年第四期教師賦能培訓活動在成都啟動,來自四川古藺縣、貴州道真縣、正安縣、務川縣的60名項目實施校教師參加培訓。此次培訓聚焦“守護和諧校園——校園欺淩的識別、預防與處理”主題,旨在通過專業培訓提升教師們對校園欺淩的認識和處理能力,共同營造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

欺淩是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和教育問題,其影響波及全球。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校園暴力和欺淩:全球現狀報告》中指出,每年全球約有2.46億名兒童和青少年遭受欺淩。無論欺淩行為在何處發生,以何種形式呈現,它都會對參與者——包括施暴者、受害者以及旁觀者——在心理、情感和行為等多個層面造成負面影響,並且這些影響往往是長期而深遠的。

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群體性教育機構,學校在處理和解決欺淩問題方面可以且應該承擔和發揮關鍵作用。2024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開展基礎教育“規範管理年”行動的通知》中明確將“嚴禁校園內發生以多欺少、以強淩弱、以大欺小等學生欺淩行為,或教師漠視、縱容學生欺淩行為”作為基礎教育規範管理負面清單條目之一,這對於提升學校對反欺淩工作的認識、推動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應對措施,防止校園欺淩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教師作為學校教育實施的中堅力量,在校園欺淩行為的識別與處理、監督和干預以及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等工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期“相守計劃”教師賦能培訓致力於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內容,增強教師在預防和應對校園欺淩方面的專業技能和意識,從而為構建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開班式上,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相守計劃”項目負責人樊青霞詳細闡述了本次培訓的重要意義。她指出,校園欺淩的防治需要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通過專業培訓和實踐,教師們將能更好地識別和干預欺淩行為,創建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

開班式結束後,重慶市教委原副巡視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入選專家李源田老師,以《弘揚教育家精神,爭做新時代大先生》為題,做了首場講座。李老師認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弘揚教育家精神,通過不斷地自我“修煉”和學習反思,加強對校園欺淩防治工作的認識和責任感,持續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和師德水平。

隨後,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原任院長遊永恒教授,帶來了《校園欺淩行為的防範與干預》的專題分享。遊教授詳細分析了校園欺淩的多種形式和特點,並提出了從家庭教育、學校層面、學生層面多維度進行校園欺淩的識別、防治、干預的策略,實現校園欺淩的干預。

在培訓前的問卷調研中,絕大多數學員表現出了對提升教育專業能力的強烈願望:有85%的學員期待掌握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方法;接近92%的學員渴望瞭解校園欺淩表現形式和預防應對策略;超過93%的學員對如何迅速識別和妥善處理校園欺淩事件感興趣;85%的學員希望掌握解決家庭與學校間潛在矛盾的策略;80%的學員希望學習防治校園欺淩的先進經驗;超過78%的學員關注如何在法律框架內進行教學,並識別防範教學風險;接近82%的學員希望提高溝通技巧,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學生和處理學生間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