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資本馬彥超:企業出海新挑戰,創新驅動迎接全球化機遇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趙娜 成都報導
2024年11月15日,第14屆創新資本年會暨21世紀卓越董事會(成都站)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在中國投資協會創投委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下,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成都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聯盟和成都高新文化中心·此地CyPARK協辦,本次活動還得到廣發基金的特別支援。
在以“科創投資的資本價值”為主題的圓桌討論環節,獅城資本合夥人馬彥超就中國企業出海的階段性變化、產品結構轉型及相關挑戰發表了深刻見解。他指出,中國企業出海已走過多個發展階段,從國家資本驅動到高科技企業主導,企業的全球化實踐不斷深化,而當前的全球市場為創新驅動型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中國企業出海的階段演變
馬彥超將中國企業出海的發展曆程概括為三個階段:2003年之前,以國家資本為主導,推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2009至2012年,以能源礦產開發為核心;2013年至今,高科技企業主導,包括消費品、製造業及醫療器械等新興領域。他表示,這一演變背後既是政策驅動的結果,也是國內競爭環境加劇及企業對全球供應鏈高附加值環節追求的自然延伸。
同時,他總結了企業出海的四個主要階段:從早期的貿易出口到海外營銷,再到本地化運營,最終實現全面供應鏈搭建。這一過程顯示出企業出海從單純依賴產品優勢,逐步向綜合能力輸出和全球資源整合邁進的趨勢。
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變化,中國企業的出海產品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過去以輕工業產品為主,如今新能源汽車、高科技產品(如風光電和電子消費品)正成為出海的主要品類。他提到,高盛報告顯示,全球75%的風光電出口來自中國,這展現了中國企業在新興領域的競爭力。
企業出海的挑戰與機遇
馬彥超曾在今年8月的“培育‘新質生產力’:科學家與投資人共赴創變之路”閉門研討會上提出,對於中資企業出海來說,東南亞並非所有國家都是一片藍海。他建議企業結合行業背景和發展階段,來決定出海策略和方式。
在本次活動中,馬彥超分析了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面臨的諸多挑戰,例如市場匹配問題、資源不足、併購難題等。他分享道,有些企業在面對市場不匹配時,會採取“重點攻堅一個市場、培育一個市場、探索一個市場”的策略,以分階段實現全球化目標。
在中國企業出海過程中,部分國家的商業環境的確存在對海外企業不夠友好的現象,尤其在併購交易中,信息不對稱導致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溝通和協調成本。相應的,馬彥超肯定了中國國內中介機構在交易層面的專業表現,並希望未來中資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能更好地整合資源,與本地夥伴合作,實現長遠發展。
“我們希望幫助更多的中資企業。”在他看來,全球市場對中國企業的認可度和期待值仍然較高。中國企業有能力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新的增長動能,團隊希望支援更多的優秀中國科技企業出海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