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智”新時刻|華為雲石冀琳:共創產業實際價值,共赴全面智能化時代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易弋力
11月21日,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召開,華為雲全球Marketing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發表《共創產業實際價值,共赴全面智能化時代》主題演講,分享了在構建AI主權、中國AI的差異化之路以及全球AI商業生態等方面的思考與實踐。
在過去的一年,AI持續成為全球熱點,並逐步從產業戰略、行業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投資和初創企業數量屢創新高,智能經濟成為全球GDP增長的強大引擎,越來越多的國家發佈AI相關的目標及規劃。
同時,AI加速了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信息交互與融合,AI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重塑國家主權的邊界。“AI主權不僅關乎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還關乎到一個國家歷史、文化、信仰的傳承,甚至關乎到一個國家在數字世界的繁榮與存續”,石冀琳強調,沒有AI主權,就意味著沒有數字世界的話語權。
早在2017年,中國就已經把AI上升為國家戰略,無論是過去各省市的AI數據中心,還是如今正在建設的國家訓練場,中國一直在打造適合AI發展的優質土壤。
從國家GDP的構成來看,包含互聯網在內的第三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經濟規模和技術水平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同時,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在中國產業結構中亦占有相當高的比例,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最豐富的工業場景和最海量的工業數據。
“作為互聯網和傳統工業雙強國家,中國的AI產業空間巨大,有機會雙管齊下,走出差異化之路”,石冀琳指出,一方面,在互聯網的高強度競爭中,尤其在對話類應用、圖文視頻類應用等領域,要加大投入,持續提升能力,實現技術摸高。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在行業場景和數據等方面的優勢,積極發展產業AI,讓AI進入生產系統,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的新動能。
在根技術創新方面,過去一年,中國在AI芯片、計算架構、學習框架、核心算法等領域的能力持續提升,AI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作為中國AI能力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中堅力量,華為也在積極打造根技術能力,構築基於AI的技術生態。
石冀琳表示,華為聚焦鯤鵬、昇騰、鴻蒙、歐拉、CANN等根技術創新,並通過華為雲聚合算力、模型、工具、數據和生態,支撐應用百花齊放,為世界提供更優選擇。
2024年,華為雲在貴安、烏蘭察布和蕪湖部署了三大AI算力中心,通過雲服務,為企業提供高性價比的AI算力和全鏈路雲化工具鏈。華為雲還發佈了盤古大模型5.0,在全系列、多模態、強思維三個方面實現了全新升級。
在AI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方面,華為雲盤古大模型圍繞行業場景“解難題,做難事”,以AI重構行業核心業務系統,引領中國走出一條面向行業AI的領先之路。石冀琳表示,大模型落地行業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每一個行業大模型的開發與實踐,都是行業生產力的一次躍遷。華為雲期待與更多行業專家、生態夥伴攜手,用AI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實現各行業新質生產力的構建。在第二產業賽道,構建中國獨有的差異化優勢。
如今,華為雲盤古大模型已在30多個行業、400多個場景中落地,與核心業務系統結合,推動AI發揮最大價值。在鋼鐵行業,基於盤古鋼鐵大模型,寶鋼實現了高爐爐況的預測並指導生產調控,進一步降低了每噸鐵水的能耗。在高鐵行業,華為雲攜手夥伴,打造了基於盤古高鐵大模型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可精準覆蓋6大工位,8大類、350多種複雜故障場景,故障識別準確率高達99%,進一步提升了高鐵巡檢質量。在能源行業,基於盤古礦山大模型邊用邊學、零樣本開發、非正常即異常等能力,山東能源解決了礦山應用場景碎片化的問題,一個大模型可以覆蓋7大業務系統的1000多個細分場景,實現了“安全、少人無人、高效”的生產模式,讓煤礦工人可以“穿西裝打領帶”工作。
“期望未來華為雲盤古大模型能為行業做出更多貢獻,也期待更多的AI行業應用場景在中國率先落地,以點滴彙聚構築中國各個行業的新質生產力”,石冀琳表示。
在生態建設方面,華為希望以雲為載體,聚合鯤鵬、昇騰、鴻蒙、歐拉等根技術,構建一個泛在的、領先的、全球共享的AI新生態,給世界一個更優選擇。石冀琳指出,中國企業在智能化升級中的寶貴經驗和實踐成果,可以為全球各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同時也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支援和保障。
當下,智能化的浪潮已經撲面而來。石冀琳表示:“我們正在奔赴一項波瀾壯闊的開創性事業。在AI的浪潮中,我們不僅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和推動者。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華為希望與客戶、夥伴攜手同行,不斷創新,共創產業實際價值,共赴全面智能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