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西蘭獼猴桃聯合實驗室揭牌十週年,科研總體水平躍升到領跑階段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11月21日,中國—新西蘭獼猴桃聯合實驗室揭牌十週年工作座談會在成都舉行。本次活動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等承辦,省院省校創新合作四川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野生植物四川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協辦。

記者獲悉,實驗室的主要依託單位是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和新西蘭皇家植物與食品研究院。兩者開展科技合作已有30多年。2014年,雙方共建的中國—新西蘭獼猴桃聯合實驗室揭牌;2020年,該實驗室被科技部納入“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序列。

經過十年建設,聯合實驗室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中方實驗室面積1000增加到3500平方米,增長了3.5倍;科研基地100畝增加到500畝,增長了5倍;核心科研團隊10人增加到40人,實現了兩翻;獲得科技成果數量超過前30年的總量;建成世界最大的紅肉獼猴桃種質資源圃;新品種轉化推廣從國內走向了國際;科研總體水平從跟跑、並跑躍升到並跑、領跑階段。

活動現場展示的獼猴桃活動現場展示的獼猴桃

在產業協同創新方面,共同聯合實施科技合作項目,突破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總體邁步全球獼猴桃產業創新最前沿。一是10年間深入15個省(市)、105個縣(市、區)收集種質資源,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紅肉種質資源圃。二是率先創製出抗潰瘍病四倍體紅肉獼猴桃育種材料,解決了紅肉獼猴桃育種缺乏大果型和抗性育種材料的世界性難題。三是率先發明含紅色素基因獼猴桃父本創製方法,開發出紅肉獼猴桃雜交幼苗雌雄鑒定技術,紅肉獼猴桃種質創製及高效育種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使育種年限減少3—5年。四是育成全球首個四倍體抗獼猴桃潰瘍病紅肉新品種,培育出熟期配套優質新品種10個,實現獼猴桃種源種業自主可控。五是構建了紅肉獼猴桃早結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和以潰瘍病防控為主的綠色栽培技術體系,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

在成果轉移轉化方面,目前,新方轉化的‘陽光金果’和中方轉化的‘紅陽’兩個品種。一是中方探索形成了成果獨家授權、區域授權、定製研發授權等轉化模式,十年來獲得成果授權費近500萬元,70%獎勵給創新團隊,充分激發科技人員創新熱情。二是主動服務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主戰場,紅陽等自主品種及配套技術在全國15個省(市)推廣應用累計約120萬畝,占全國獼猴桃總面積的30%、四川的70%以上,助力四川成為世界上最大紅心獼猴桃生產基地。三是推動品種走出去,在14個國家和歐盟獲得品種權保護,授權許可11個國家種植3500餘公頃,提高了中國獼猴桃核心競爭力。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永誌表示,2023年雙方簽署了新一輪《“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協議書》,今年上半年又簽署了《未來五年工作計劃合作協議》。“下一步我們將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重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