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創業會虧錢?我總結了6個原因

都說現在大環境不好,創業艱難,老闆比打工人還苦,這話一點不假。但你知道為什麼有的老闆會賺錢,有的老闆會虧錢嗎?

作為一個今年首次創業的10年打工人,我通過觀察和經驗,為你總結了以下6個虧錢的原因,看看有沒有中招:

1. 管理盲區:因為自己沒打過工,所以不知道不同公司規模、每個崗位需要什麼樣的人。

這點非常好理解,尤其是現在很多95後、00後的「富二代」或「創二代」們,他們可能從小在家裡耳濡目染,所以最後無論學曆如何,一定充滿了創業的野心。

但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年變化太快了,你父母那輩人的事業到你成年時可能已經處於衰退期了,或者需要完成數字化和產業升級,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那麼他們教會你的生意經驗,可能不足以支撐你現在的創業。

因為,他們的認知和依賴路徑可能已經過時了,所以可能也沒什麼有價值的經驗能傳遞給你,唯一留給你的就是人脈和經濟資源。

所以,面臨這樣的情況,如果你不去市場上打工曆練,也就無法真正補足認知盲區。

要知道,市場上有太多漫天要價的「高級打工人」,但未必能提供對等的價值。

如果很多事你自己沒親手做過,就很容易被這樣的人欺騙,結果就是錢花了,但沒有達到預期。

還有一點,就是因為你自己缺乏管人的經驗,儘管招的員工都很兢兢業業,但不能符合你當下的需要。這是人力規劃不清導致的問題。

很多老闆和以前的同事、同學關係很好,所以剛創業時一拍即合。但做著做著就發現,你們的目標發生了分歧,那到底誰配合誰呢?

這時,你就很難在理性和情感上做出選擇。

你說我找個牛逼的HR行不行,當然可以。

但這個HR必須很有經驗,並且在不同規模的公司待過,TA還要足夠瞭解你的經驗、能力和性格,才能幫你匹配到合適的助手。

另一個重要角色就是財務,管好錢袋子你就成功了一半。

2. 人性盲區:因為自己缺乏江湖曆練,導致看人不準,所以被坑錢。

這點是最要命的。

我們都不希望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但如果有人就是存心想坑你一筆快錢跑路,你真的有辦法解決嗎?

所以,很多老闆事業做大了以後,TA一門心思撲在業務上,可能別人用了一些伎倆和手段,把他孤立或架空了,或者乾脆把客戶的錢捲走跑路了。

比如曾經被踢出董事會的祖比斯,等等。

這時你的三觀碎了,心態也崩了,感覺一下子天昏地暗了。

一部分老闆會變得冷血和疑神疑鬼,從此再也不信任何人;另一部分老闆則乾脆放棄道德,轉而變成另一個「盜賊」,去禍害更多的人。

比如,很多搞招商加盟的,掛個「明星代言」就敢出來騙錢的。很多理想主義小白老闆就會被這些人搞死。

所以這個商業世界就亂套了。為什麼很多外國人不願意和中國人做生意?就是那些「盜賊」破壞了整個商業環境的信譽。

畢竟,大多數人學到的都是卡爾·馬克思的「拳頭」,但沒有學到馬克思·韋比的「新教倫理」。

當中國的商業環境缺乏基本的信仰和倫理根基時,必然導致謊言與盜賊遍地。

你看,同樣都是「馬克思」的先進思想,但不同的輸入和解讀,可能就會導致不同的後果。

3. 行業盲區:因為自己不懂行,所以不小心「交了學費」。

有的人之前沒在這個行業做過,然後盲目在新的賽道創業,導致了虧錢。

在所有虧錢的案例中,這已經算是最輕的悲劇了。因為好歹你是花錢買到了行業認知與教訓,這為入行節約了很多時間成本。

比如,有人打工很多年才看清行業的本質,你只用花錢就能快速看清本質。那麼你就比別人少吃很多年的苦頭。

所謂「拿錢換時間」,這買賣看上去似乎是虧了,但也可能是因禍得福。

這就像是打遊戲,低端玩家只能不斷做任務、刷經驗才能升級,但高端玩家可能靠氪金買裝備就能順利升級、進入下一輪。

那你能說高端玩家比低端玩家弱智嗎?

不能,因為人家可以用錢買時間,沒準TA最後靠賣遊戲帳號回本了。

4. 懷疑盲區:因為自己的疑心病,導致錯失了很多良機和人才。

佛教里說人性五毒是「貪嗔癡慢疑」,很多老闆修行了很多年,能先戒除前四毒就很不錯了。

偏偏是「疑」最難戒除。

我們都希望有個「人人互信」的社會,但「人人互害」、「甲乙方互騙」的現實也讓很多老闆都寒了心,怎麼戒除對人的猜疑、重建信任,是需要用一輩子來修行的。

比如曹操,本來是一個很有才華和遠見的人,敗就敗在難以克服好猜忌的弱點。這導致他錯失良機、錯殺忠良又不得民心,還容易被人利用。

經商也是如此。管理者如果能減少疑心的內耗,就會讓整個團隊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同事之間互信互助,才能建立合作,加速你的事業發展。

這甚至能關乎一個家庭的幸福。你的家庭穩健了,父母、夫妻、孩子、親朋好友互相信任,你的事業才能搞好。否則一地雞毛的家庭生活,也會影響你經商的心情。

畢竟,你不是為了你自己一個人在戰鬥。錢沒了可以再賺,搞到妻離子散才叫虧大了。

5. 眼界盲區:在一個領域深耕很久且賺到錢了,但來不及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

這點也是最常見的,都說年輕創業者容易吃虧,其實太老的創業者也不行。

最典型的就是:為什麼很多行業OG已經拚不過年青人了?答:因為在這個領域里待了太久,形成了路徑依賴,所以誤以為所有人都賺不到錢。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這個行業走下坡路了;

另一方面,是錢可能被別的產業、行業、企業或超級個體分走了。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互聯網行業。

互聯網的四大賺錢模式——軟件、遊戲、電商和廣告。除了遊戲現在還和以前差不多以外,軟件、電商和廣告的形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比如,現在的軟件不再是ERP和SaaS,而是靠企業定製化的AI智能體和大數據分發賺錢;

電商也不再是傳統的貨架電商,它可以被瓜分到所有新媒體、流媒體和區域/私域社群;

廣告也不再是傳統廣告人的「一家之言」,而是成為「人人皆可起號種草」的富媒體內容,甚至是一篇AI文章。

再比如,以前的明星經紀公司,現在變成了MCN機構;以前的公關與會議營銷,現在變成了在線連麥+彈幕直播,等等。

那麼商業形態必然發生很大的改變。

如果老闆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完成商業思維的轉變,就很難實現營收的突破,時間久了必然虧錢。

6. 市場盲區:不知道市場的真實需求、目標客戶群體是哪些人,以及自己到底能提供什麼價值、如何匹配上。

比如,這段時間很多做媒介投放的銷售來找我要錢,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會認為我是他們的客戶。

你說他們從犄角旮旯里找到我的線索,或在市場上花錢買了一堆線索,加了那麼多好友,成交率能到多少呢?這投入產出比真的極低。

市場上的真實需求到底是什麼,老闆一定要躬身做「田野調查」,不要拍腦袋想一堆偽需求,導致產品好不容易折騰出來了,結果卻沒人買單。

另外,這點我自己也深有感悟:在一個遍地都是「乞丐」的新媒體行業,能不虧錢就不錯了,想賺錢可能也趕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