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le XM-1 有線耳機體驗:入門進階,一步到位
於我而言,Noble 是一個很特別的高端牌子。
除了㨘靚招牌的旗艦,還有面向舞台和常規使用場景的正經 Hi-Fi 耳機產品,你會發現 Noble 在「不那麼 Hi-Fi」的「周邊」,也做了不少特別的東西。
例如體積相對大真無線耳掛模塊 Fokus kama,專門為聲音服務的真無線 Triumph 和 Prestige,很罕見地用上平板單元的頭戴式無線降噪 Apollo……
還有,這次要試的 XM-1。
一副定價在中階價位並用了特製單元的入耳式耳機,內置三塊 DAC,為此還用上了不那麼常見的可換線接口,並完全鎖定了 USB-C 耳機這一個形態……
不僅說有一點執著,甚至可以說是有一點點偏執,一點點「㓥雞用上斬艦刀」的偏執……
(笑
剛剛開頭沒說,Noble 給我的第一印象,更多的其實是:
「Fancy」
那,其實也很必然的事。
「當然啦,成 4-5000 蚊一副 USB-C 耳機, 肯定 Fancy 啦。」
(嗶——
包裝首層有最常見的封套,取出內盒之後就能夠見到兩側展開露出中心的紙盒設計,有耳機緩緩升起的感覺。
中心的坑槽已經放好了裝上線材的耳機,其餘配件收納在下一層。
像是出行的耳機收納包、尺寸分別為 S、M、L 的矽膠塞和雙節耳塞套合共六對。為應對上一個世代的 iOS 設備,Noble 還提供了 USB-C to Lightning 的轉接頭。
配置的話保證了基本盤,但要說同價位要有的豐富度和 Fancy,XM-1 也算不上。
先看看耳機,XM-1 的設計也很傳統。
耳機的正面板式是「紋理面板+Logo+透明面蓋」的常規組合,透明面蓋做了順滑的弧面,光線灑下的反光出一種非常飽滿圓潤的感覺。
機身腔體用類定製的設計,內側部分有貼合耳朵結構的弧面。金屬外殼處理得非常平整光滑,而且沒有非常特殊的弧面凸起,適配度高,佩戴簡單舒服並貼耳,有那種戴上後有明顯隔音效果的塞子。
唯一想吐槽的一下的就是,光滑的機面比較容易沾耳油,用的時候還是要經常清潔一下。
尺寸適中,哪拍在裡面用上特製單元以及放下了三塊 DAC 組成的電子元件組,XM-1 體積也相對克製。放入耳朵是剛剛好的尺寸,撐耳感並不明顯。
外觀上,鋁合金機身外殼搭配不鏽鋼音嘴保持了耳機整體穩定性,頂部容納可換線接口的部分也做得足夠粗,並加入了旋鈕鎖定結構。
基本上,只要不是直接坐到耳機上,這個接口也不那麼容易損壞,日常可以放心使用了。
是的,Noble 這次把 DAC 芯片部分做到了耳機機身裡面,為了讓供電和傳輸更為穩定,干擾可以做得更低,Noble 選擇了用 4 Pin 接口,讓信號傳輸和取電的部分分開。
此外,頂部的旋鈕鎖定除了增加外部保護,鎖定結構也能夠提升接口固定度,避免使用時鬆動產生的導致的接觸不良等問題。
不過,既然不是規格常見的通用接口,那後續想自行換升級線就很難了。
再加上,Noble 用的是 DAC 內置設計,而不是將 DAC 芯片放到 USB-C 接口上。所以之後就算可以替換線,原則上已經也不能直接通過換線變成一副常規音頻接口的耳機了。
「應該,了吧。」
不過在看資料之前,我也有一個『XM-1 把 DAC 模塊放到 USB-C 頭上」的錯覺。
最主要是,XM-1 的接線口做得比較長,是有那麼一點內置了 DAC 模塊的可能在裡面。
金屬材質的 USB-C 接口外殼做了半啞光處理,啞光槍黑色加上 Noble Logo 和螺旋紋理的組合,確實很有高端的感覺,是 Noble 強調的質感。
線材是體現成銀白色的定製 8 絞線,分別 7 絞 COO 鍍銀線和 1 絞的高村度同線,線身柔順,佩戴時動起來不會產生明顯的聽診器效應。只要選對了膠塞尺寸,就沒有問題。
長度基本夠,出門的時候接手機直接入袋也沒有拉扯感。
耳機配置亮點和核心,都在單元裡面。
XM-1 用上了一種名為 Cowell 的驅動單元,這款單元用上了 xMems 技術單元,並號稱是「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 MEMS 微型單元」。根據廠方公佈的解釋:
「這款單元通過金屬矽摸施加電壓產生聲音的運作原理,用單片環能結構在矽中實現製動和振膜結合,從而能大幅度提升中高頻的細節還原,達到接近 0 的相位偏移。」
xMems 也打出了「取代圈鐵」的口號,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優勢在中高頻表現、更容易驅動、聲音更加精準的單元,Noble 用到這裏是取代了動鐵的部分,和圈結合。
XM-1 也附帶了一個 8.3mm 動圈單元,主要呈現耳機的低頻和超低頻,讓耳機在這方面得到更好的延伸。
試聽部分,既然已經是 USB-C 接口了,那聽常規曲庫的部分我就直接用 TempoTec V3-D,中間會用 SOUNDAWARE PA-1 看看接入的差別。另外也照用手機和 MacBook 做個 Spotify 和 YouTube 看看日常狀態的表現:
XM-1 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個字——厚。
儘管 Noble 將大部分的著墨點放在 xMems 的 Cowell 單元上,但可能是聽感習慣的關係,我的注意力反而被吸引到這個 8.3mm 動圈單元上面。
低頻來說,XM-1 的質感很厚實,每一下鼓點保證了清晰分明,敲下去的力道充足、質感圓潤飽滿,有種一口口被喂了一顆餡料充足的鮮肉餛飩一樣。一口就能夠滿足的同時,還能持續不斷,真可謂不能不滿足。
人聲是比較貼身,有官方宣傳出那種「埋身感」。
但這種埋身並不是貼耳細述,而是在室內的小型演唱會裡面坐在握手位的效果。耳機營造的空間不算特別大,不侷促但延展的位置也不多,標準的錄音室感。
歌手聲音飽滿充實,不會有那種人聲被捏緊的感覺。加上祥師兄收放自如的控制力,再用耳機聽著因編曲變得更飽滿的新舊歌,質感就出來了。
xMems 的優勢則表現在樂器聲上,HitHat 的尾聲延展能夠清晰還原出來。XM-1 可以說是在我聽過這個價位的耳機裡面,尾聲處理得最清楚、最突出的一款。特別是聽 acapella 版的《矛盾一生》時,人聲演奏的尾聲更是把喜歡這一類的 J 點推到頂峰。
另外,XM-1 把每一粒音做大做厚的同時,也把聲音輪廓清晰刻畫出來。要聽一些理性一點,高頻細節多一點的聲音時,XM-1 都可以應付。
只不過,這個輪廓真心「似剃刀鋒利」,還沒到非常刺激的地步,但我個人會有那麼一點受不了。這時加上 SOUNDAWARE 的 PA-1 之後,邊緣在確保清晰度同時也會「柔順」得多,整體權衡也在往我需要的方向上靠,體感會再好一點。
換上 Spotify 的話,聲音特點和聽播放器的時候沒有太大變化。
低頻先行的聲音風格聽一些鼓點主導、節奏快的歌曲有奇效,陳伯和 milet 這套組合加上 XM-1 基本上就是入坑標配。低頻能量感充足,鼓點鮮活紮實,拳拳到肉,整體是非常抓耳的表現。
但在沒有 PA-1的手機,以及低規格的流媒體面前,XM-1 的高頻還是會稍稍有點刺激。檔案質量不佳帶來的毛刺感和其他瑕疵,也都比較容易在 XM-1 上呈現出來。
另外就是,XM-1 對輸出會有點需求。
V3-D 沒有問題,我音量控制到 20 左右就夠用了。但如果要用手機或者 MacBook 的時候,音量要推到 80% 左右音效才「夠聲」,音量調整空間會稍小一點。
所以,就算在外面,我可能都會更願意用 XM-1 外接到播放器,更多時候是外接到 V3-D 上面。
聽專輯的時候就聽本地,如果要聽新歌,那選規格一個好一點的流媒體 app(例如 Apple Music)直接 AirPlay 過去,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總體來說,我覺得 Noble XM-1 是一款很特別的產品。
在它身上你看到有特質單元和將 DAC 直接置入耳機內的獨特設計,有招牌級的做工,這些細節都呈現著 Noble 的執著和心思,他們是真的在用聲音先決的傳統 Hi-Fi 思維來做這些形式相對特別的耳機。
聲音表現很特出,定製的動圈單元和 xMems Cowell 單元兩者結合就像兩位屈膝與小黑房的大師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施展著自己的渾身解數,要銳度有銳度,要厚度有厚度,要味道都可以有味道。
當然,個人覺得上兩位大師之間欠缺一點有機的連接,有種各位其政的感覺。
但聽著其實無傷大雅,如果你中意分開 J 這些特效的話,XM-1 的表現依舊能夠讓你拍手叫好。整體不算融合的特別好,但聽起來其實已經足夠了。
以前以為玩 V3-D 這一類的設備,就要完完全全打散來玩,有種從轉盤到小尾巴到連接線再到耳機,要這幾方面做到完完全全的通力配合才能夠獲得好聲的結果,有種「化整為零」的執著。
現在有了 XM-1,彷彿就是 Noble 在說:
「播放器和轉盤傳好自己的檔案就可以,剩下的交給我們的耳機就行。」
有那麼一種,化零為整的激進。(笑
讚了這麼多,是不是要開始下一個非賣不可的結論?
我覺得,作為一款 USB-C 耳機,XM-1 在這個賽道上有這樣的表現,無疑是超班之作。對 USB-C 這個輸出執著的移動用家,我覺得可以是一件入門,一步到位。
但是,我想說一個但是。
在到位之前,我還有那麼一點想說。
第一個,是後續的可玩性。
不管是 4 Pin 還是耳機內自帶 DAC 的限制,XM-1 這個獨特的設計註定著它可替換的部分基本都是專用了,除非 Noble 會推出新的升級線,那玩家可以「玩」可以組合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在 USB 前面加個類似 PA-1 的物體,或者換換膠塞了。
第二點在聽感部分提到,那就是檔案質量的影響。
XM-1 基本上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的表現,你給的檔案質量如何,它的播放表現也必如何。
如果你是用 V3-D 或一個 USB 輸出相對好的播放器設備,那 XM-1 必然就能夠發揮穩定。但如果你主要用手機和電腦,聽的也是流媒體的話,那最好就給它喂一個好一點的流媒體服務了。
不過換個方面想,如果你是給手機聽歌做升級,這樣的話似乎有那麼一點……奇怪。
第三點,XM-1 會比較敏感,加上之後會有一個可以察覺的底噪在裡面。在外面和聽歌的時候不是特別明顯,只是通電的時候可以感知出來。
我試過換了設備和接上 PA-1 也不能杜絕,所以在這方面介意的用家可能也要注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