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 副業 」 ,怎麼成了頂流?

如果你發現自己對手機周邊、家用電器、生活用品有了新需求,或者說有了新的點子,那麼應該去找誰去實現呢?

老狐第一想法是他。

開個玩笑,我想如今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雷軍和米家,雷總的抖音評論區,已經成了許願池。

就拿小米在前段時間發佈的雙區洗衣機想瞭解的點這裏和上出風 Pro 空調來說吧。早在發佈會之前,就已經有用戶頻繁在雷軍的抖音評論區提到,想要一款把襪子、內褲和外衣分開洗的洗衣機。

也是因為用戶感到冷風直吹不舒服,想要一款冷風朝上,熱風向下的空調,小米發佈了上出風 Pro 這款空調

因為這些產品,小米跟用戶的聯繫更緊密,網民把這形容為,用戶需要什麼,小米就造什麼。

而米家這兩年風頭正盛,根據小米最新的財報數據,小米的 IoT 連接數量已經達到 8.222 億台,這個數字如果不出意外,應該是全球第一,畢竟一年前,小米 IoT 連接數還是 6.55 億的時候就已是全球第一。

米家正在成為許多年青人購買電器,甚至生活用品的首選,以老狐同事為例,除了小米手機、充電寶、數據線等手機周邊,有一半的同事買過米家的電器,包括小米的空調、冰箱、電視、熱水壺、電吹風、插線板。

老狐自己還用過米家的路由器、剃鬚刀、水壺、指甲鉗、巨能寫、溫濕度計……除了剃鬚刀壽命短暫。

如果要算我買過米家第一款產品,是 2014 年下單的 5200mAh 移動電源,這是小米除手機以外的第一款爆款產品。

2013 年,小米用鬆下的 18650 電芯,鋁合金的外殼,把 10000mAh 電池幹到 69 元,要知道當時市面上大部分 10000mAh 電池價格要一兩百,外殼還是塑料的,小米移動電源是對行業的降維打擊。

這款移動電源第一個月就在小米商城賣出了 60 萬個,第二個月 150 萬,第三個月銷量已經達到了 300 萬個,一年後,成為小米生態鏈第一款銷量千萬量級的產品。

正是因為小米移動電源,讓許多非小米用戶成為小米商城的消費者,進而成為米家其他產品的消費者。

不過,當時小米還沒有成立米家這個品牌,小米從創立之初,也就是 2010 年就在思考籌劃基於 IoT 的萬物智能互聯(現在叫 AIoT,即人工智能物聯網 ),足以見得雷軍對技術發展的準確判斷。

這一點不是我亂說的,而是在《小米創業思考》這本書中雷軍白紙黑字寫的。

2014 年,小米正式開啟生態鏈業務,比如小米與智米合作開發了小米空氣淨化器,和青米合作開發了小米插線板,加上之前與華米合作的小米手環,雖然不是小米自己生產,但是有小米的營銷,外觀設計和技術都非常出色,爆款自然不在話下。

也是這個時候,小米決定要開啟「手機+IoT」矩陣,於是在 2016 年,小米成立米家品牌。

米家成立後的第一款產品是米家 IH 電飯煲,當時也引起了非常多的討論,雷軍後來在採訪中提到,IH 電飯煲參考了日本高端電飯煲的技術,能使米飯更好吃。

之後米家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像是什麼音響電視掃地機、冰箱空調洗衣機、插座門鎖簽字筆、牙刷剃鬚(刀)風筒……用戶需要什麼,米家就造什麼,這句話沒有毛病。

到今年上半年,米家的營收達到 471 億元,佔小米總營收的比例超過 28%,更難能可貴的是,米家總能輸出爆款產品,就拿今年來說,小米的口袋照片打印機和雙區洗衣機,都是非常出圈的產品。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多次提到爆款,如果要分析米家成功的原因,首先要說的就是爆款產品。

這句話可能聽起來是廢話,想要成功不就得有爆款產品,支持企業的銷量和營收嗎?這樣想也沒錯,但低估了爆款產品在米家中的重要性。

爆款產品的高銷量對一家企業,尤其是小米生態鏈的創業公司來說,能幫助他們供應鏈談判中獲得主動權,有爆款先例,預期將可能採購大批量的零件,能把價格壓得更低。

而且爆款產品對於打開市場的作用是巨大的,爆品不僅僅是銷量高,口碑也非常不錯,能在消費者中口口相傳,從而幫助企業節省不少的宣傳費用。

一言以蔽之,爆品就是流量。

出一款爆品很多企業都做到過,可能是運氣,但想要推出很多款爆品,從流量變成頂流,那一定是能力,其中必然有方法。

雷軍曾總結過這些小米打造爆品的一些方法和經驗。

爆品要深刻洞察用戶和市場需求,明白用戶最需要什麼,然後在產品上做取捨,解決用戶最迫切的需求,就像小米當年做空氣淨化器,把淨化空氣這個功能做得非常優秀,而做小米插線板,除了插座,還加了 USB 接口。

此外,爆品要有「明天屬性」,這個明天屬性就是能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用過再也回不去。

用過智能手機,就再也回不去功能機,用過電動牙刷,再用手動牙刷就感覺難受,在通勤和旅途時用過降噪耳機,就明白降噪耳機有多香,包括智能家居的便捷……這些就是產品的明天屬性。

除此之外,爆品想要功能出色,體驗優秀,對技術和供應鏈需要調整,例如小米充電寶,就是第一次把用於筆記本的 18650 的電池用在了充電寶中,因為電芯採購量大,又給掃地機器人和平衡車採購電芯降低了成本……這種對技術和供應鏈的重組,在米家爆品中屢試不爽。

還有就是營銷,怎樣把產品信息傳遞給用戶,怎麼製造熱點,這都是小米擅長的,關於小米的營銷能力,這裏就不提了,東哥就給過結論。

除了爆款產品多,米家另一個特點是他的商業模式,小米生態鏈企業並不是小米旗下的企業,而是小米出資提供平台扶持,然後由其他公司來研究技術,開發產品。

而且小米早期爆品,經常發生在「螞蟻市場」,這個所謂的螞蟻市場是指某個行業存在眾多中小型企業,市場佔有率都不高,沒有領導者,就像是數量眾多但體量小的螞蟻企業瓜分了市場。

然後小米進入,把錢和渠道給到生態鏈企業,利用技術和供應鏈的整合能力,使得產品體驗遠遠領先行業的其他玩家。

米家空氣淨化器、平衡車、掃地機器人都是這樣玩的。

不過這一套是米家早期的玩法,最近兩年,米家產品中最亮眼的反而是大家電產品,也就是冰箱空調洗衣機,尤其是空調,近幾年的增長都達到了 40% 以上,根據小米最新數據,小米空調第三季度出貨量達到 170 萬台,線上銷量僅次於美的和格力。

為什麼小米開始往大家電,尤其是空調發力,前段時間盧偉冰在直播時認為,空調行業過去十幾年技術進步緩慢,「寡頭」已經形成,小米要給這個行業一點小小的震撼。

這可能是米家從螞蟻市場轉向大家電市場的一個動向,畢竟螞蟻市場有限,但大家電是所有人的剛需。

米家爆品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是價格,低價是小米的標籤,產品體驗高於預期,但售價低於預期,這套打法貫穿了小米曆來所有的產品,包括小米汽車。

別的安卓旗艦賣四五千元,小米賣 1999 元,別的平衡車賣 10000 元,小米賣 1999 元。

雷軍曾在發佈會上說,小米的硬件淨利潤永遠不會超過 5% ,2023 年,米家的毛利率只有 16.3% 。

作為對比,大家電的格力製造業部分毛利率達到 34.98%,美的的毛利潤為 28.37%,小家電廠商小熊電器的毛利率是 36.61%,九陽的毛利率也超過 25%。

米家的毛利率遠遠低於這些廠商。

這對我們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個好事,但是對米家生態鏈企業來說,就不是了,在小米生態鏈,生產方沒有自己品牌,供應鏈和銷售渠道還在小米手裡,米家產品低,他們也就賺不到錢。

米家是小米供應鏈企業的跳板,但也成了限制他們成長的天花板。

所以很多米家生態鏈的企業紛紛自立品牌,開發更高端,溢價能力更強的產品,試圖去小米化。

生產小米手環的華米,去做了 amazfit 智能手錶,擁有更豐富的功能,價格從入門的 399 元到旗艦的 3999 元,溢價能力提升明顯。

曾經生產小米平衡車的九號,如今電動車才是他的主業,作為小米掃地機器人生產方,石頭掃地機器人現在也是幹得有聲有色。

小米能否一直堅持把米家的硬件產品淨利潤壓在 5% 呢,這對咱們消費者很重要,同時對小米來說也很重要,物美價廉,是米家爆品的重要標籤。

從 2013 年第一款充電寶至今,我們已經見證小米生態鏈這項「副業」打造了無數爆款產品,從空氣淨化器到簽字筆,再到今年的口袋照片打印機、雙區洗衣機,下一款,大家認為會是什麼,或者說,用戶新的需求是什麼呢?

大家可以在評論區預測一波。

參考資料:

雷軍:《小米創業故事》

有數:小米生態鏈難以跨越的大山

遠川研究所:小米生態鏈的「去小米化」運動

新財富:市值蒸發 3000 億後,從生態鏈底層邏輯看小米

編輯:餓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