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黨「僅退款」胃口漲至數千元 商家為追回268元跨省訴訟

作者/  IT時報記者  孫永會

編輯/  郝俊慧孫妍

一場因電商平台「僅退款」規則引發的爭議從年初延續至年末。

「僅退款」是指在網絡購物中,當滿足一定條件時,消費者無須退貨,而直接申請退款的方式。今年以來,它似乎已經成為電商交易中矛盾的「導火索」,起因是黑灰產、羊毛黨激化了矛盾。 

據《IT時報》記者今年7月的調查,因「僅退款」滋生的羊毛黨逐漸顯露「真身」,趁機做起了「生意」。而近期,伴隨「雙十一」大促這樣的消費熱潮,這一群體備受關注。

時隔4個月,當《IT時報》記者再度調查時發現,一方面,羊毛黨的「生意經」尚在,內容和早前大同小異;另一方面,社交軟件和交易平台上討論數量呈擴大趨勢;此外,在商家的投訴中,申請「僅退款」的金額已從小額擴至數千元。

「教程」大同小異

「僅退款」羊毛黨數量仍在增加

《IT時報》記者早前的報導中,羊毛黨的銷售模式共有兩種:其一,登錄他人平台帳號,幫其完成「僅退款」,所退費用按五五、四六、三七等比例分成;其二,售賣「教程」,同一份內容里的步驟和技巧適用多個平台。此外,在「吸睛」的話術中,他們常用「找碴」手段,退款理由歸咎為商品質量和商家服務兩個方面。而這條灰色產業鏈中,某一賣家所賣的教程其實亦是從其他賣家購買而來,自己再倒手賺差價。

「你的教程有什麼變化嗎?」近日,當《IT時報》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再度詢問此前以8.8元售賣某一平台教程的賣家「白嫖老師」時,對方回應「沒有」。在某一社交平台,當輸入「僅退款」的搜索詞後,較之於7月份,發帖的人數、討論數明顯增加。

「我是僅退款教學的。」此次,《IT時報》記者以「學習僅退款」為由聯繫到了新賣家甲,他如此備註自己的身份。「建議幫你退,後面免費給你(教程),但是我幫你退的錢得一人一半。」甲的模式同樣有兩種,第一種為登錄買家綁定電商平台的帳號完成僅退款,之後再贈送教程;第二種則是以70元的價格直接售賣教程。記者購買教程後發現,這是一個時長為13秒的錄頻,和前述「白嫖老師」以8.8元售賣的內容大同小異。

賣家王乙(化名)管理著一個名為「某平台僅退款不退貨群」的群聊,規模近50人。當新人進群後,她會先確認對方的目的是否為「做僅退款不退貨的」,之後將自己的微信二維碼發入群中,或進行私聊,再將交流的渠道轉移到微信。

「我們賣教程,不收徒弟,也可以操作,一單五五分,一單一結。」在王乙發的一份「菜單」中,包含拚多多、淘寶、得物、美團、餓了麼等平台的信息,比如淘寶15天內訂單、得物3個月內200元起退。

「教程原價388元,現在188元」「不唏噓,沒任何事」「又不是只做一個商家,不會被起訴的」……談及自己的行為,王乙「坦然」地說自己做了四個多月,只是在薅「僅退款」的羊毛。

「這不僅損害了商家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電商平台的正常經營秩序。」上海瀛東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夏百順對上述「白嫖老師」的行為解讀道,首先,如果羊毛黨通過虛假理由、惡意退款等手段獲取退款,實際上並未真正購買或消費商品,這種行為可能構成欺詐。如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關於詐騙罪的規定,將可能面臨最高超過十年的有期徒刑。

其次,羊毛黨通過售賣所謂的「教程」來獲利,如果這些教程涉及教授他人如何實施欺詐行為,那麼這種行為還可能構成傳授犯罪方法罪。此外,如果教程的售賣過程中存在虛假宣傳、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行為,還可能觸犯其他相關法律法規。

商家不妥協

為了286元從湖北告到安徽

「我就這樣水靈靈地去了。」11月中旬,商家付琴(化名)等了近3個月後,終於等來了開庭。出發當日,加上中轉,她乘坐了數個小時的高鐵從湖北前往安徽。

今年8月份,一名消費者在她的店舖買了8件共計286元的商品,後來進行了惡意「僅退款」。後續,付琴試圖聯繫買家,希望其能把商品寄回,誰料買家失聯,「怎麼也聯繫不上」。無奈的付琴開始取證,找律師調檔,決定進行起訴。據其講述,過了一個月後,買家收到起訴狀後悄悄地把商品寄回,除去非本店的商品,還有部分商品已經不能二次銷售。於是,她選擇了拒收,並期望買家能返還相應的貨款,但買家表示扣除16元快遞費用,她只能轉270元。

「一分錢也不能少。」付琴不接受這個結果。

「倘若不去,案子自動撤訴,去的話無非是花點時間和錢。」付琴說,商品價值不高,只為出一口氣,讓羊毛黨知道商家並非不採取行動。

「我只買了200多元的東西,憑什麼要賠這麼多?」調解庭上,該名買家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著,法官則對其進行了普法。這段維權,付琴共花費了1000多元,最後在法官調解下以和解結束。

羊毛黨「心安」地賣著教程,留給商家的唯有心焦。

在某平台開戶外用品店的陳康(化名)因14元燈具被買家「僅退款不退貨」,決定將官司打到底。時隔4個月後,最新消息是法院未立案,他時常打電話詢問進度,得到的回覆是「請等待」。

在上海開高客單價服裝網店的張蔓(化名)最近同樣因「僅退款」感到憂心。11月16日,系統里一則金額達3250元的「僅退款」申請讓她發怒,買家收到貨後,以商品破損、汙漬,顏色錯誤為由申請了「僅退款」。但根據發貨影片、買家驛站的簽收監控,以及買家在驛站的拆包影片,張蔓發現,買家在信口雌黃。「明明就是按紅色需求發的貨,為什麼到買家口中,就成藍色了?」目前,她提交了全部舉證材料,尚在等待平台小二的處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19日,張蔓的後台又出現一則「僅退款」申請,買家於5月10日簽收的衣服,以「假冒品牌」為由申請了「僅退款」。「為何過去6個月,買家還能開啟售後?」就此,張蔓得到的客服回應是「看消費者信譽,有的時間超過1年的,消費者聯繫消費者客服都可以開通」,這讓她感到不解。

據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台「電訴寶」聯合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24年電商平台「僅退款」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一份主要來自淘寶/天貓、京東、拚多多、抖音小店、快手小店、小紅書等主流電商平台2000餘位商家的問卷反饋中,7.9%商家在近一年里商品被申請「僅退款」的比例達八成,10.09%商家的「僅退款」比例佔據一半,34.31%的商家有三成,46.65%的商家有一成,僅有1.06%的商家未遭遇「僅退款」。在態度方面,89.05%的商家對「僅退款」的實施持非常反對態度。

優化「僅退款」規則

給商家更多自主權

「僅退款」服務最早由京東自營在2014年推出,2017年,亞馬遜推出「退款不退貨」的售後服務,目的是通過減少退貨流程來鼓勵下單。2021年,拚多多推出相關售後服務,2023年9月,抖音電商也加入陣列,今年年初,淘寶、京東等主流電商平台陸續跟進或更新「僅退款」相關服務。自此,「僅退款」服務成為電商平台的「標配」。

據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的電商「僅退款」司法案件大數據報告,截至2024年7月11日,以「僅退款+消費者」為檢索詞,共有1448篇球證文書。也就是說,因消費者發起「僅退款」而引起的官司就至少有1448起。再如吉林省長春新區人民法院長春互聯網法庭的一組數據,截至2024年7月31日,其共受理「僅退款」案件78件。

歸結起來,激化商家、平台與消費者之間矛盾的「罪魁禍首」是羊毛黨和貪小便宜之人。不過,也有消費者表示擔憂,當自己提出合理的「僅退款」訴求後,是否會被商家當成羊毛黨?

可以看到,多家電商平台有主動優化「僅退款」規則。比如今年7月26日,淘寶宣佈將依據新版體驗分提升商家售後自主權,對優質店舖減少或取消售後干預。相關策略將於8月9日正式實施。據該平台於10月公開的一組數據——日均攔截不合理「僅退款」超40萬筆。

「該機制本身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但也不能完全忽視商家的利益,應該從多方因素進行考量。」某電商平台的內部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平台在優化規則的同時,羊毛黨進行教程交易的平台也應加強監管,注重對內容的治理。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方超強曾公開表示,從平台維度,對於破除不合理的「僅退款」政策,「解鈴還須繫鈴人」,還得依靠平台,總的原則應該是,給予商家更多的自主決策權。

可以的話,平台或可嘗試允許商家自主關閉、開啟‘僅退款’這一功能。」夏百順亦表示,電商平台應該加強監管,完善退款機制,對惡意退款行為進行識別和打擊。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採訪對象  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