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保費突漲!這三招把保費降下來

作者/  IT時報記者  林斐

編輯/  王昕  孫妍

這幾個月,好幾位報社同事私家車車險到期續保,結果油車續保費用基本沒變,而多輛新能源車保險費相比前一年均有上漲,主動來拉新能源車保險的業務電話也較之前者少了許多。

前段時間,本報的《車主喊貴、險企叫苦,新能源車續保太難了》報導曾引來新能源車主紛紛「抽水」。與「投保難」相對應的是新能源車險保費的快速增長,據「界面新聞」的報導,今年前10個月,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達907億元,同比增長52.74%,遠超全行業車險整體保費4.06%的同比增速。而據中國銀保信統計,新能源車險的單均保費比傳統燃油車高21%左右。

高昂的車險正逐漸成為影響新能源車快速普及的潛在阻礙之一。如何破解?三管齊下,也許就能解決問題。

招數一,新能源車企與保險公司成立合資公司。

車險算是大型汽車企業集團普遍間接參與的傳統業務。在國內,廣汽集團是眾誠保險發起股東之一,上汽集團旗下有上海汽車集團保險銷售有限公司。在新能源車領域,特斯拉在2020年成立了自己的保險經紀公司,中國新能源車企小鵬、理想、蔚來和小米都已經直接或者間接擁有保險經紀公司。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新能源車企中除了比亞迪是自己下場賣保險之外,其他新能源車企的保險業務基本上都停留在「經紀中介」的角色。這也造成新能源車企保險公司的保費報價普遍要高於傳統保險公司。

圖源:企查查圖源:企查查

不如乾脆讓車企與保險公司直接成立合資公司,雙方投人、投錢合作經營。

成立合資公司的好處很多,新公司既可以從車企獲得新能源投保車輛更詳細準確的信息,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特有屬性,如整車動力結構、電池種類及安全性能、電池續航里程、零部件構成等,提高定損準確度,也能利用保險公司關於定價模型、風險預測、定損、理賠等環節的經驗,從而構建完整、專業的新能源車險風險識別與應對方案,規範風險把控與處置流程。最終傳導到消費者處,可以獲得保費降低的紅利。

招數二,建立更公開透明的數據交易市場。

2021年,上海保險交易所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首批掛牌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等12家財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落地服務提供支持。

其實交易平台的上線只是第一步,數據交易市場的健全對車險業也裨益良多。比如保有量、出行大數據、駕駛信息、關鍵零部件屬性、車輛故障監測數據、配件廠商數據等,在經過隱私安全評估後都可以進入數據交易市場。由此可以打通數字壁壘,在確保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推動保險公司與車企、電池企業、售後維修企業等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為核保理賠等提供便利。

同時數據交易市場也可以為行業積累真實準確的風險損失率,為保險公司開展產品創新及提升理賠服務提供數據基礎,保險公司可以利用這些數據開發基於新能源汽車動態數據的專屬保險,並且也更符合風險管控要求。

招數三,快速普及UBI,做到因人而異,千人千價。

在車險行業有一個詞叫UBI(根據客戶用量保險),可理解為一種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通過將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周圍環境等數據綜合起來,建立人、車、路(環境)多維度模型定價。2021年10月,特斯拉推出自家的UBI車險產品。

從車主角度來看,UBI能夠合理反映出自己的保險和風險成本,體現保費的公平。比如有的司機喜歡猛踩油門、刹車,則判斷為風險較高,這樣保險費用就高;相反,如果司機開車非常平穩,保險費用相應更低;又如,經常行駛在複雜路況和氣候惡劣地區的車輛保費就會更高。

以往這些方面的數據在傳統油車OBD設備中較難準確獲取,而現在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基本上都引入了車聯網技術,可以便捷地進行駕駛習慣數據記錄,進而有助於更精準的風險評估和定價。理想狀態下,新能源車的車險保費能夠做到因人而異,千人千價。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企查查  新能源車險交易平台  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