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小老闆們,全都跑到檯球廳去談事情了
我有一堆狐朋狗友,有干工程,也有做材料的,還有做小額貸款的,就是典型的「手裡有倆糟錢,不知道怎麼霍霍」的那種。他們的人生愛好,單一而純粹,除了吃喝之外,就是把娛樂精神發揮到極致。時間久了,難免有一種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蒼涼感,直到最近,他們把娛樂活動的主陣地從KTV挪到了檯球廳,抱著「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的想法,我去看了看,曾經一度沒落的檯球,怎麼又成了這幫「老炮」的心頭好。
唯有檯球還能「上頭」
天一擦黑,那 「星耀檯球廳」(化名)就跟被施了魔法似的,從冷冷清清變得人頭攢動,原因就一個,下班了。
老張今年四十多歲,是個不大不小的包工頭,天天累得跟狗似的,不是在施工工地,就是在要賬的路上,整天灰頭土臉,邋裡邋遢。可一邁進檯球廳,人就跟活過來似的,從自己的破霸道里拿出一個小盒子,裡面是他的專屬檯球杆,眼裡有光了,手也不抖了,拎著小箱子走進洗手間,再一出來,頭鋥亮,「謔!整個一東壩奧蘇利雲」。
「這呢,這呢。」球友老韓正站在包廂門口,扯著嗓子招呼。老張踱著小步,帶著多年修煉的穩重,掩飾著內心的小鹿亂撞,氣定神閑地說道:「怎麼就你一個人,老曹和老孟怎麼還沒來。」「人家早到了,在那邊打散台呢。」
再看那邊,老曹、老孟和他幾個散客正打得熱火朝天。老李,骨灰級股民,手上有個連鎖餐廳,時間上,除了看盤之外也沒什麼別的事情,幾乎把這檯球廳當成第二個家了。
咱得說,中年人的揮杆確實有著別樣的成熟與穩重。在檯球廳里,看年青人打球大多是為了耍帥,各種花里胡哨的姿勢,球打得劈里啪啦響。這些大哥們呢,動作雖然沒那麼麻溜,姿勢也少了幾分輕狂,但每出一杆,那都是滿滿的沉穩和內斂,跟他們做人一樣,一步一個腳印。每打出一球,他們那腦袋里跟裝了個計算器似的,把球的走位、角度、力度算得明明白白,就像他們在生活里權衡利弊,規劃著家庭、事業的下一步棋。
只見老李麻溜地給球杆擦巧粉,心裡早就算好了球路,那眼神,跟盯著獵物的老鷹似的,死盯著球桌上剩下的球,就好像那些球都欠他錢似的。然後瀟灑地進行收割,旁邊只剩下的年青人目瞪口呆的表情。
一局完事,只見他一邊擦汗一邊感慨:「想當年年輕氣盛的時候,來檯球廳都是一杆收,現在不行了,打個檯球都呼哧帶喘的。」看著老韓在那招呼,他明白了,今天的大戲即將開場。
檯球廳「變形記」
如果你是80、90後,對於檯球廳的印象,大概還停留在父母對你諄諄教導上,「那地兒能去嗎?都是小混混。」那時候的檯球廳里,繚繞著煙霧,四下裡到處都在吆五喝六的聲音,那時候的人娛樂項目也匱乏,小年輕,學生黨都會跑過去消耗旺盛的荷爾蒙,「借錢」這樣的事情,在檯球廳里時有發生,所以被廣大的家長們列為「禁地」。
而現在的檯球廳,那可真是鳥槍換炮,和以前那破破爛爛的模樣大不一樣了。趁著老韓他們吃飯的功夫,我找到 「星耀檯球廳」老闆小趙聊了聊,發現他可太懂現代化的檯球廳該怎麼開了。
中國的檯球廳有自己獨特的國情,和歐洲那種球會的形式不同的是,檯球在中國,更像是一種群眾運動,所以,對於熱衷這項運動的個人來說,要兼顧高端和個性化的需求,更要兼顧客人們的社交屬性。
所以首先從裝修上,小趙就下了一份功夫,首先是擴大每張台之間的間距,不能讓客人互相打擾,有侷促感。與此同時,以前檯球廳里晃眼的白熾燈一律不用,燈光那叫一個柔和,不晃眼還賊溫馨,照在臉上都感覺自己年輕好幾歲,方便人打卡,女生來了也出片。
牆上掛著都是世界名畫,一改之前街頭運動的基因,就倆字「高雅」,感覺不是來打球的,是來參加藝術展的。球桌也花重金用和國際接軌的球桌和絨布:「咱這球桌,那可是高科技,檯面每一寸都水平儀校準,庫邊彈性均勻得不像話,打起來那手感,杠杠的,保準你打上就停不下來。」
休息區各種咖啡零食飲料可勁兒造。方便客人有個安靜的角落休息,當然,這隻是檯球廳的冰山一角,學問更大的,是檯球廳里的助教。
「現代檯球廳的核心資產,可以說是陪練,或者說助教,水平不等。客人除了開台,也可以花錢請助教陪自己一起打球。現代人都強調社交、交友。而助教能提供的更多是情緒價值。」小趙說。
說到這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讓老張他們神魂顛倒的是這個,助教里男生女生都有,根據水平每個小時價格在300—700之間,除了球技上差別之外,更多的是能夠提供給球友的情緒價值。
這些助教的球技嘛,也是參差不齊。但對於中年人來說,情緒價值帶來滿足感,遠遠大於打球的快樂。閱盡千帆的老張說:「其實就是多了一個收費項目,尤其是針對我這種常常一個人打球的。但是我看那些陪練,無論男孩女孩,手都很生,實際上是我花錢請我教他們打球嘛。」
回到包廂,幾個熟識的老哥們早已心照不宣地打起了球,這中間少了一份爭吵,多了一份從容,旁邊的助教還在不時地指導:「大哥,你這姿勢不太對,得這樣……」 糾正姿勢,分析球路,陪練起來有模有樣。但對於老張、老曹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在努力抓住青春的尾巴,此時的他們,好像回到了二十郎當歲,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時。
包廂里還有KTV設備,方便老張等人打累了還能唱唱歌,難怪現在的 KTV 如此的不景氣,敢情是這種多功能的檯球廳搶走他們的生意,對於老張他們這些人來說,檯球廳玩著玩著把事情談了,何樂而不為呢。
是什麼讓檯球廳翻紅的?
那麼,這個幾年前看上去江河日下的夕陽產業,又是如何在一夜之間翻紅的呢?其實,在中國,檯球人口遠遠比我們的足球人口數量多多了,而且這一運動上手簡單,也不太累。據共研產業諮詢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桌球用戶超過2500萬人,消費人次超過8億,且2016年—2022年期間,上述兩項數據總體呈增長趨勢。
在大城市,各類檯球賽事的舉辦也日益頻繁,如中式檯球世錦賽、桌球中國公開賽等,這些賽事的舉辦不僅提高了檯球運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激發了人們對檯球運動的興趣和熱情。
與此同時,像是小趙這樣的老闆,更是變相促進了檯球廳的發展,在此之前,密室逃脫、轟趴館,搶佔了大量年青人的客源,也順便搶了不少潛在客戶。而現在,隨著服務檔次的提升,以及人們社交場景的改變,檯球廳,又再次成為城市新中產的心頭好。
除去情結之外,性價比也是當下中產優先考慮的問題,對於大多數商務人士來說,網球很累,騎馬太遠,壁球一身汗,KTV太俗,似乎想想,能在城市里集合休閑與娛樂於一身的場所,非檯球廳莫屬,這也讓時下的檯球廳有了更多的機會。
以前國內的檯球廳,大多是各自為戰,一個老闆一家店。隨後加盟連鎖檯球球會的出現,讓行業趨於穩定,同時也缺乏變化。現在,個性化的追求讓各種風格迥異的檯球廳又再度被關注起來。
與此同時,老牌的品牌連鎖仍舊在與時俱進,很多品牌直營店已經超過100多家,通過加盟連鎖的方式,在全國迅速攻城略地。平均每家店的品牌加盟費收十幾萬,利潤相當可觀。
但如果你想參與這項生意,怕是也沒那麼容易,據我租寫字樓的朋友老蒯說,一個2000平米的檯球廳,投資大概200萬元,採用助教陪打經營模式,一個月能做到100萬的營業額,年入1200萬以上。
當然,對於真正打檯球的人來說,很多自助檯球廳也是當下不錯的生意。這些自助檯球廳大多開在大學或是居民區附近。
每小時收費十幾到三十元不等,這些自助檯球廳同樣可以找到大的品牌加盟方,他們提供統一的場地、設備。比如一家自助檯球廳公司公佈的數據,這家連鎖球房在全國已有超過4000家門店,自有用戶超500萬。而另外一家目前擁有超3500家門店、超300萬用戶。
這樣的自助檯球廳有兩大特點:面積小、智能化。方法特別像樂刻健身。自助檯球標準店的投入在15萬—20萬,他們會給加盟商提供品牌、技術、方案和用戶,月均收入2萬元以上平均6—8個月即可回本。
但與之相對的,就像是沒錢的時候會選樂刻健身,而有錢之後,你大概率會選私教。所以對於老張這樣的中年人來說,「體驗感」至關重要。自助檯球廳砍掉了人工,的確方便。但人與人的交流才是他們更看重的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門不錯的生意,投入低回報高,回本週期短。
但是,任何看起來完美的生意,都有看不見的風險。
隨著這種模式逐漸被市場認可,還會有大量的民間資本進入,檯球廳會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競爭一定會加劇,回本週期也會被迅速拉長。
與此同時,極度內卷之下,一些檯球廳老闆為了生存和盈利,會不斷拉低行業道德底線,打著檯球助教的名義搞擦邊。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但人們內心需求始終如一,傳統低價高性價比的檯球廳,正在被高價的檯球廳淘汰;一群大老爺們打球的檯球廳,正在被助教陪打的檯球廳替代。曾經檯球廳的百元娛樂,一不小心就變成動輒上千的大型消費現場,對於現代人來說,需求的升級,也創造出了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