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信心來自哪裡?陳釗:一靠民營企業,二靠對外開放
12月3日,由東方證券攜手新浪財經聯合打造的《大國・經濟》系列活動第二季走進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暢談“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
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副院長,複旦大學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釗表示,“當下正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在加劇,信心來源於哪裡?在迷霧裡要找方向,首先要在不確定性里找到確定的東西。”
什麼是確定的呢?陳釗表示,中美競爭是確定的。在他看來,未來非常關鍵的一件事就是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美國技術封鎖。“很多政策會變,但這個政策不會變,一定是高度重視並是連續性的。”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信心來自哪裡?在他看來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必須要依靠民營企業;二是,必須要依靠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陳釗強調,“必須重新理解民營企業的地位,可以說中美競爭主力就是靠民營企業,有了這個理解之後就知道,進一步營造好的營商環境,對我們有多重要。”
此外,他談到,未來想要主動應對中美競爭,就需要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比如汽車行業的民營企業能夠發展起來,第一就是因為開放,開放之後外資企業進入,大量地進行本地採購,培育了非常發達的汽車上遊零部件廠商,所以民營老闆們比如李書福以前修摩托車的,現在可以造汽車,不然是沒法想像的,這是開放帶給我們本土技術提升的故事。”
陳釗直言,“我們以前一直講市場換技術,特別注重中方控股,其實這沒那麼重要,更重要是本土採購,是提高外資企業在本土的國產化比例,或者是配套比例,比如特斯拉獨資進來以後,大量培養產業鏈上的本地供應商,這才是我們真正注意的能夠技術引出,這是開放的故事。”(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