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堅:我國仍有很大降息空間 降準空間也同樣存在
12月3日,由東方證券攜手新浪財經聯合打造的《大國・經濟》系列活動第二季走進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暢談“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複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分享了全球經濟長週期低穀時代對生態環境和消費投資的影響,並對於“中國在2025年是否能夠脫穎而出”這一問題進行了相關探討。
孫立堅表示:世界金融行業的運轉都是順週期的的規律。中國也不例外。當經濟下行時,它很自然地會強調控製風險,減少投資和支出。但有時候,如果不處理好,順金融的特點會帶來很大的影響。”通過分析80年代到2023年的數據,他認為,以前沒有收斂的經濟增長,到2000年後,包括中國在內,收斂與趨同的現象非常明顯。
“世界進入低利率低通脹時代。很多研究發現,1990年開始2019年貨幣的增長和通脹率,不再是貨幣主學派強調的貨幣現象,而是出現了完全負相關,貨幣增長越多經濟通縮的壓力越大。”他說。
孫立堅表示:我國仍有很大降息空間,降準空間也同樣存在。當前的問題是結構性失衡,資金進不到消費和投資領域,反而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儲蓄中。
“最近,國家也開始注意到要解決資本市場的資產價格問題來修復大家今天的債務問題、壓力”,孫立堅說,以前我們想先解決經濟增長,再解決收入分配,但“九月底開始的價格修復是市場信心的關鍵,市場有了循環,經濟增長空間起來了,結構性調整就有了非常好的市場環境保障,然後再來做二次收入分配,這樣,全球化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也可以解決”。(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