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

在今年1月份,分享過一篇《頂級台式解碼器只要4k多?拓品D90 III SABRE可太“卷”了》的文章,與大家詳細分享使用這“聲價比”十足器材搭配自己桌上繫統的聽感體驗。憑藉在這價位少有的雙ES9039S Pro、高階ALTERA MAXII時鍾處理器件、豐富的輸入輸出接口(在這麼小機身中還有IIS輸入)、高清無線傳輸協議以及高還原中又有足夠音樂性的配置和聲音,成為當時我桌面台式系統的“座上賓”,也改變了我對拓品這個被大家稱為“科Fi”品牌的印象。

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_新浪眾測

 

有必要先來澄清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何為“科Fi”?相信這也是“困擾”很多燒友的一個專業名詞,它的出現不僅讓很多老燒“談虎色變”更讓新人“繞道而行”,難道“科Fi”就這樣有爭議?

咱們先來看看專業名詞解釋:

“科學 HiFi(科 Fi)” 是一種理念,強調用科學的方法、客觀的測試數據來衡量和構建高保真(HiFi)音響系統。它與傳統 HiFi 觀念有所不同,傳統 HiFi 可能更側重於主觀聽感和品牌、外觀等因素。

詳細來講,在技術層面對音頻設備的各項參數進行精確測量是關鍵。例如,音頻功率放大器的總諧波失真(THD)、信噪比(SNR)等指標都需要用專業儀器精確測量。像Hi-end級別的功率放大器 THD 可以達到 0.001% 以下,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信號失真,真實還原音頻信號;而在揚聲器上,頻率響應曲線也需要符合科學標準。理想的揚聲器頻率響應曲線應該在人耳可聽頻段(20Hz – 20kHz)內儘可能地平坦,以保證不同頻率的聲音都能均勻地重放。

簡而言之,相較於傳統 HiFi 可能存在一些僅憑主觀印象來判斷音質的情況。科學 HiFi 則是通過嚴謹的雙盲測試等科學手段來驗證設備之間的差異。

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_新浪眾測

 

羽的包裝比較小,開箱儀式感要弱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說的“科Fi”強調的更多的是品牌方在最終發售前,經過嚴苛的硬件配置搭配、輸入輸出接口篩選、權衡定價考量時的“標準”,通常都相當客觀

並非常追求整體的“一致性”。

這放在台式桌面系統的解碼器、耳機放大器、界面、外置聲卡甚至是效果器中都沒問題,但如果一個本身就以“科Fi”見長,並深耕台式系統的品牌,突然推出了一款帶有獨立調音電路的入耳耳機,它又是否足夠“科Fi”呢?

提前總結下吧,在我看來,拓品第一款監聽耳塞ArpegEar羽(以下簡稱羽)就是一款擁有“科Fi”核心理念,追求整體的“一致性”的產品

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_新浪眾測

 

為什麼突然推出羽

相信這是不少資深發燒友首先想到的一個問題,為此我也在夜深人靜頭腦清晰時問了拓品產品經理這困擾我的問題。他告訴我,目前拓品在台式民用HiFi和專業音頻領域已經有了不俗成果,在做市場調研時他們發現,很多朋友都希望在或欣賞音樂也好,或承接為生產力工具也罷時,能夠有一套欣賞音樂的高標準揚聲器,而ArpegEar 作為 TOPPING 品牌的重要支線,就“承擔”著這樣的重任,羽就是這樣連接拓品高性能高還原標準理念和消費者的“橋樑”,也是拓品豐富自家產品線不可或缺的一條支線。

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_新浪眾測

 

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_新浪眾測

 

而羽之所以會使用PTC調音電路,提供最高達到16種不同風格,也是出於對消費者不同使用場景的考慮,而非單一欣賞音樂。比如在拓品產品經理就告訴我,像通過撥杆可以對低頻進行2/4/6dB的固定參數調節,是因為這樣可以讓音頻工程師在進行混音工作時,能找到低頻比如鼓聲是否有問題,同樣高頻也是同理;而對於需要進行現場返聽的歌手,則通過撥杆固定參數調整,也可以快速調整到能夠讓自己完全進入狀態的檔位;對於需要高還原的創作人,則不需要調整任何撥杆,直接使用預設檔位就能夠準確還原聲音。

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_新浪眾測

 

對於絕大多數音樂愛好者而言,就可以“百分百”利用撥杆來折騰搭配,找到自己喜歡的聲音風格了。

在我看來以上這些都是建立在一個大前提,即忠實還原的一致性,是獨特的電路設計和DLC類金剛石振膜作用結果,也是拓品這品牌對於聲音調校的理解,前者是果,後者是因,他們都是對於“科Fi”最核心的理解:科學的嚴謹性。

那聲音是否“科Fi”呢?

而我想表述的另一重要觀點在於,“科Fi”更多的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態度”而非賣弄技術。畢竟對於魚龍混雜的入耳耳機市場而言,市面上有太多存在堆單元和技術但聲音是一坨的高價位塞子,而有高聲音還原一致性的羽,除了價格不到千元外,在聲音表現上也同樣值得長時間折騰。

在詳細聊聲音前,有必要先來聊聊驅動,也為大家打個“預防針”,羽因為內部使用了四檔位調節開關,從官方資料來看應該是使用了電阻調節模式,80歐姆的阻抗在單動圈入耳中並不常見,因此想要完全驅動開,在我嚐試了從入門小尾巴到旗艦播放器後,建議大家“一步到位”直接選擇便攜播放器,並開啟中增益

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_新浪眾測

 

先來按照我自己喜好來個不同檔位配置推薦,最後聊聊不同配置應該怎樣選。在搭配了飛傲CP13、ONIX ALPHA、海貝R8二代後,最符合我的“聽音觀”配置是只撥動第二組開關,在這檔位下會讓低頻提升4dB。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恰到好處的低頻氛圍,建議打開這選項,其他保持不動,在這檔位下,雖然在不同播放前端下的聲音會有不同,但低頻氛圍感的營造都是大差不差的,如果保持全部關閉或者開啟1、2開關,低頻氛圍會過薄或者過厚,前者在聽BGM時會缺少厚度,後者則會略微有些肥大。

此時搭配飛傲CP13時的中頻人聲亮點頗多,雖然絕大多數飛傲播放器調音是較為直白中性的,但CP13因為本身是磁帶機,加上在硬件配置上又多了針對模擬味道的特殊優化,因此在耳機搭配上還是比較“挑搭配”的,搭配得好就是人聲利器,如果搭配不好就會讓人聲過衝過亮。在只開啟2號檔位開關時,不僅沒有其他同價位耳機或乾癟刺耳或肥大混沌的聲音表現,反而能夠在忠實還原基礎上,增強一定音樂味道,這時候三頻是相對均衡的,也讓中頻人聲有不錯的加持,注意這裏的“加持”主要說的是素質和聽感,素質上突出人聲線條感,人聲結像非常紮實,聲像距離合適不偏不倚,男聲適應面要好於女聲,在表現一些老派港台略帶顫音以及滄桑感的周華健這類歌手以及帶有甜美滑潤嗓音的流行男團都有很好的控制力,加之本身中頻密度就比較大,因此在氣韻、韻味、口型上要更飽滿豐腴。而低頻則體現一種“遊刃有餘”的控制力,雖然放在2檔位提升了4dB,但也不要期待會大幅增加低頻量感,整體依舊是相對克製的,只開啟1檔位以及1、2檔位都開時,凝聚力和彈性並沒有太大變化,這時低頻量感充沛同時,也保持了高瞬態速度和比較寬裕的微動態變化,讓低頻變化層次感會更為出色。此時的高頻則同樣是克製內斂的,在延伸泛音上非常接近在我之前去過的中山音樂堂時的那種聽感,非常追求高頻的整體均衡性,而非抓耳感,器樂結像紮實線條穩健,當然在這種模式下會有些過於板正,如果喜歡比較靈動活躍的高頻以及更為充盈的泛音,可以開啟4檔位來增強高頻表現。

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_新浪眾測

 

搭配ONIX ALPHA、海貝R8二代這類比較有特點的旗艦播放器時,不開啟任何增益衰減檔位,這時候曲線更加接近哈曼。需要注意的是,接近哈曼並不意味就“索然無味”了,而是會還原整個音源特點,比如所搭配的播放器是什麼風格,所播放的音頻文件又是什麼風格,都會不遮掩直接表現出來。在這檔位下,會“放大”前端播放器特點以及音源問題,所以我建議如果不調整任何開關,想“原汁原味”感受拓品羽的高還原一致性,要儘量選擇高規格音頻文件。

如果要讓我回答,是喜歡放在2號檔位搭配飛傲CP13的聲音;還是喜歡全部關閉搭配ONIX ALPHA、海貝R8二代這類比較有特點的旗艦播放器,我最終還是會選擇後者,因為後者更加強調整體性,而非單獨頻段的提升。

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_新浪眾測

 

這樣的“整體性”是三頻加聲場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靠單獨頻段來拔高,這也和前端播放器有很大關係,比如我就非常喜歡用ONIX ALPHA來聽《最後的莫西干人》,這首曲目在這套搭配下和用海貝R8二代來聽是兩種感受,ONIX ALPHA本身就突出背景和分離度,搭配羽本身並不貼臉的中頻人聲,就能感受到那種浩渺蒼涼、悠揚悲壯的情愫,開始的沙錘聲音清晰可辨,頓挫有力,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由遠及近的動態感,此時並不突出瞬態速度感,因此會比開啟高頻增益更耐聽一些;換到海貝R8二代就非常適合聽威廉姆斯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帝國序曲》,這時整個低頻和高頻氛圍就會融合起來,管弦器樂高密度、渾厚略帶金屬光澤的質感就體現出來了,在高增益下形體感會進一步增強,如果覺得過於注重器樂音色還原而少了一絲活躍感,可以適當開啟4檔位,這時候的聲場會同時兼顧橫向和縱向,整體呈現出扇形,橫向寬度要好於縱向,不過因為本身耳機定位監聽關係,高頻所營造的空氣感會弱一些,並不太適合聽大型古典編製。

以上用了大篇幅來講個人搭配喜好,最後來聊聊官方給出的搭配建議適合聽什麼音樂吧:

全部關閉:適合器樂,注重人聲和器樂還原,可以搭配一些有特點的播放器。

撥動1其他關閉:適合現代人聲流行,可以搭配一些偏暖前端。

撥動2其他關閉:較早的港澳人聲流行,男聲優於女聲,建議搭配一些偏暖前端。

撥動1+2:同上可以根據需求選擇

撥動3:輕音樂

撥動3&4:女聲,這時中頻有最佳聽感

撥動4:小編製、三四重奏

小結:

拓品羽自從拿到後我就一直在折騰搭配,一方面是在不到8百元價位就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可玩性,另一方面是這背板羽翼的造型也確實好看,拿起來在光線充足環境下微微晃動就能看到內部的羽片會隨著光影變化,時而明,時而暗,時而亮,時而滅,非常有意思,誰再說拓品設計刻板就真可以把羽懟他臉上。

拓品ArpegEar羽夠“科Fi”嗎?_新浪眾測

 

回到題目,拓品ArpegEar羽耳塞夠“科Fi”嗎?我想經過了聽感分享,大家應該都有了自己的答案。讓我回答,這是能代表拓品“科Fi”內核的產品,這次更是在保障對於科學嚴謹性態度和對聲音完整性追求為大前提下,把更多選擇權交給用戶,為用戶“創作”出更多使用場景,這才是科學普惠的價值所在。

優點:

注重聲音音色還原同時還有豐富的可玩性。

線材非常柔軟

價格實惠

缺點:

阻抗高比較難搭配

外觀色彩較為單一

包裝比較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