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散”選對很重要,TT三件套裝機
眾所周知,台式機中對性能影響最大的是CPU、主板、顯卡,這三個配件也被大家稱之為“三大件”。其他的配置對性能多少也會有影響,比如內存條和硬盤的讀寫效率、“機電散”的綜合支援能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我們通過一次裝機談談關於機箱、電源、散熱器這“機電散”的整體表現如何,對電腦性能會產生何種影響。
這次要出鏡的TT“機電散”們先亮個相:TT透視TOWER 600機箱、TT GF1 850W限定版電源、TT 鋼影Ultra360散熱器。
機箱:TT 透視TOWER 600
TT TOWER600這個機箱採用八角柱外形,棱角比長方體多了很多,剛柔並濟的感覺。
三面玻璃帶來更大的可視範圍,機箱內可以搞點事情。全模塊化的機箱,先不說定製化如何,怎麼拆都有理這個事就很有趣。
TOWER系列機箱我也用過幾個,給我的感覺都是“複雜又簡單”,說複雜,是因為TOWER系列的機箱結構設計和常規機箱差距很大,每次裝機都需要研究很久才知道如何動手;說簡單是因為這個系列的機箱基本都採用無工具設計,通過卡扣、磁吸的設計,徒手就可以拆裝,非常便捷。
這個機箱除了透明的玻璃面板外,其他面都遍佈通風孔,無論採用何種風道設計,都能完美匹配。可玩性再一步提升。
內部空間很大,支援ATX/M-ATX/ITX類型主板,且預留出主機板的空間給背插主板走線;CPU散熱器限高210mm,相較於大多數機箱支援160mm左右的空間相比,可操作餘地更大——但這麼好看的機箱,裝風冷的美感就下降好多,上水冷啊!
顯卡是性能提升的有效部分,這款機箱支援最長400mm的大顯卡,中高端顯卡安裝沒問題;電源方面,則支援220mm,大功率的傢伙可以裝。
空間既多又大,散熱可選餘地就很多。機箱左側支援360mm水冷,右側則支援420mm水冷,整機最多13個120mm風扇或9個140mm風扇,散熱性能巨好。
機箱頂部頂部標配2個140mm無光風扇(型號CT140),迅速帶走機箱內熱量。標配140mm風扇屬實厚道。
頂蓋I/O面板配置豐富,除了常規的開關、重啟、3.5mm音頻接口外,搭載了1個USB3.2 Type-C與4個USB3.1接口,相當豐富。
背部視角,中央是巨大的磁吸可拆卸式散熱網,頂部預留走線口,左下側則為電源位。
得益於機箱整體櫃式結構,其背部空間很大,可以支援1個3.5寸+2個2.5寸硬盤的安裝(或3個2.5寸硬盤),容量空間充裕。
機箱的其他配件也蠻多,主要是顯卡套件,機箱本身支援PCI翻轉,通過與可改裝的顯卡支架配合,讓顯卡可以垂直或者水平方向展示。
此外,這套配件還有一個擴充屏幕面板,如果選購配套的3.9寸LCD擴充屏幕,則能實現系統實時信息、時間及當地天氣等趣味顯示。
溫馨提示:屏幕雖小,價格不菲……
TOWER的另外一個套件是機箱支架配件組,組在一起可以讓機箱用非常悠閑的方式橫躺,橫躺效果下文裝機後展示。
電源:TT GF1 850W限定版
這款電源是標準的80PLUS金牌認證電源,這就代表權其轉化效率超過90%,850W×90%=765W,應對絕大多數配置妥妥夠用。
GF1限定版和標準版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電源側面有沒有瑤小喵的貼紙~二次元的人們在意的就是這個,限定版可以說是專為二次元們準備的,不在意這個的用戶可以買標準版。
好的電源為了追求穩定輸出,都是選用的全日系電容。日系電容市場口碑良好,效能高、穩定性好,整體使用壽命也高。
於是TT GF1電源放心開出7年保修的條款,也是源於對產品的自信。
全模組電源的便利之一也是因為想插什麼就插什麼,除了主板供電、CPU供電是必需線材外,PCI-E線、SATA線等都可以按需使用。
120mm高風壓軸承+低噪音風扇配置其中,控制噪音方面做功夫了。只可惜的是,我是風扇愛好者,喜歡機箱內多安排風扇,多風扇的噪音即使再控制,也是會有風噪。
專屬開關
電源線接口這裏安排有兩個開關,1個是電源主開關,另外1個則是只能溫控開關——開啟後,低負載情況風扇不轉,力保控音。
近期全模組電源的線材做了一波升級,原來那種硬硬的材質都升級成全新的壓紋線材,線材傳輸不受影響的同時,鹹菜更柔軟,便於理線。
在40系顯卡發佈後,中高端顯卡的供電接口也升級為12PIN接口,4+8的配置,兼容ATX3.0規範,支援最多200%瞬間功耗輸出。
散熱:TT 鋼影Ultra360
CPU散熱器首先要選水冷,既不擋內存條(好看),散熱效果也更好(性能高),選定TT 鋼影Ultra360一體式水冷。
同樣的瑤小喵元素,二次元這塊讓TT玩明白了!
這款水冷帶有一塊LCD小屏幕,可以探索出很多玩法來~
水冷頭面板可以拆下,通過彈性觸點傳輸數據。如果以後升級設計成可旋轉冷頭就太好玩了!
冷頭底座是純銅純平大底,與CPU接觸面積更大,導熱更快。
3個120mm風扇已被預裝至冷排上,再省用戶力氣。
360水冷配備3個120mm風扇,傳統玩法是每個風扇都帶2條線材,現在則是彙總一起,3個風扇彙總出2條線來,更美觀,也更方便安裝。
冷排鰭片遍佈,探究極致散熱面積。想想機箱四面透風的體質,水冷一定是如魚得水的歡快散熱感。
扣具一如既往穩定,intel與AMD主流的型號全部支援。另外還標配了矽脂和矽脂刮片,小白用戶也方便安裝。
裝機:聽號令,集合!
主機板CPU部分並未採用鏤空設計,所以散熱底座需要預裝固定好才能固定主板,否則就需要預裝水冷頭固定好之後再把主板固定至機箱內。
水冷對面的風扇位,則是安裝3個CT120白色RGB風扇,有光有色有散熱。
安裝完畢,一次亮機沒毛病~水冷頭瑤小喵出現。
鋼影Ultra360支援驅動管理,通過驅動頁面可以精準設置冷頭屏幕顯示的內容。
屏幕圖案和方向也可以隨時調整,多種預設動畫都非常可愛。
神光同步,水冷、風扇、內存條全都隨時可換顏色。
機箱尺寸著實不小,27寸顯示器在機箱旁邊顯得特別小巧。這個“櫃子”放在桌上也是一道靚麗風景。
支架配件組安裝到位之後,機箱變成橫躺模式。
有趣的是這麼一橫躺,主板的方向就變成了大多數機箱安裝的方向,水冷屏幕也變成了橫向,此時驅動中變更顯示內容就好。
橫躺之後,占地面積就更大了……1.6m的桌子,放了音箱、顯示器和機箱後,橫向空間完全鎖死。
空間大、安裝方案多,又具備立放、橫躺放置方式的機箱;二次元好看又能打的電源;還有帶可愛屏幕的360強力水冷散熱器,這份“機電散”組合,面對性能強悍的“三大件”不遑多讓,電腦的隱形配置,可不是簡單說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