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三國殺”:中日韓市占率差距持續擴大,寧德時代、比亞迪領跑市場

中企優勢持續放大,韓系廠商差距拉開,日系電池淪為邊緣。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鞏兆恩 廣州報導

中日韓“三國”動力電池爭霸賽,中企優勢正在持續放大。

日前,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佈全球動力電池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總量達686.7 GWh,同比增長25%,這一增速較去年同期的44%有所放緩。

但進入前十榜單的六家中企仍保持著較高速的增長,平均增速達37.17%,總市場份額超過六成,寧德時代、比亞迪強勢領跑;反觀日系、韓系動力電池廠商,前十月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蛋糕不斷做大的過程中,與之反向行走。

此消彼長,日韓電池廠商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差距持續擴大,中日韓動力電池“三國殺”,中企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強,“獨占鼇頭”之勢愈發明顯。 

“雙雄”領跑,中企抱團猛攻

榜單顯示,今年1~10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排行前十企業中,共有六家中國動力電池廠商,韓國企業三家,日本企業僅剩一家,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市占率持續攀升。

寧德時代連續七年蟬聯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榜首,今年前10月實現了252.8 GWh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28.3%,作為全球唯一一家裝機量突破200 GWh的企業,繼續穩居全球榜首。

就市占率來看,僅寧德時代一家就佔據了全球36.8%的市場份額,較上年同期微增,“寧王”地位依舊穩固。

SNE Research分析指出,在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客戶涵蓋極氪、問界、理想等在內的多家中國本土汽車主機廠,佔據優勢;而Tesla、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大眾等海外汽車品牌,也為其電動車型匹配了寧德時代的電池。

拋開中國市場來看,寧德市場在海外依然享有最大的市場份額,前10月裝車量達76.6GWh,同比增長7.8%,超越韓系廠商LG新能源,市占率達26.4%。

為了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中尋求新份額,寧德時代加大馬力快速“出海”,目前已將目光投向了巴西、泰國、以色列和澳州等海外市場。SNE Research預計,加速擴充全球版圖,寧德時代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將迅速擴大。

比亞迪位居其後,1~10月動力電池裝車量為115.3 GWh,同比增加了31.3%,市占率為16.8%,較去年同期提升了0.8個百分點,排在全球第二位。

不同於寧德時代向全球市場眾多主機廠的供貨模式,比亞迪的動力電池主要搭載在自家品牌電動汽車中。SNE Research分析指出,比亞迪憑藉多樣化的車型組合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在全球市場中受到歡迎,採取“雙軌”方法同時瞄準純電與插混賽道,進一步加速市場增長,並迅速擴大其在中國市場以外的市場份額,逐步進入亞洲和歐洲市場。

跟隨整車出海,比亞迪動力電池在海外市場的裝車量激增,今年前10月達11.7GWh,雖與寧德時代差距較大,但同比實現142.9%的增長,市占率從上年同期的1.9%升至4.0%,“出海”動作加速。

“雙雄”領跑下,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家中企前10月就撐起了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剩下留給中國二線動力電池廠商以及日系、韓系動力電池廠商分食的份額,不足五成。

中創新航以33.1GWh的裝車量,排在全球第四位,同比增長25.4%,4.8%的市占率與去年同期持平。今年以來,中創新航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市占率持續攀升,連續反超了日韓電池廠商SamsungSDI、Panasonic以及SK On,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除了向吉利、小鵬、蔚來、零跑汽車等更多主機廠供貨帶動量的增長外,中創新航海外市場的“狂飆”也助力其份額的進一步增長。前10個月,中創新航在海外市場的裝車量從去年同期的1.3GWh提升至6.2GWh,同比猛增372.1%,市場份額為2.1%,同比提升了1.6個百分點。

此外,國軒高科、億緯鋰能以及欣旺達三家入圍前十榜單,依次位列第八至十名。雖名次不及排名靠前的三家中企,但增速較快,同比分別增長38.3%、31.5%、68.2%,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份額均超過2%。

1~10月,以裝車量計,六家中國企業的總市場份額達65.5%,上年同期這個數字為62.8%。“雙雄”領跑,在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中,中企的話語權不斷放大。

中韓份額拉開差距,日系電池淪為邊緣

不同於中企兩位數的增速,三家在榜韓企的增速均為個位數,平均增速為6.07%。

其中,韓企LG新能源位列全球第三,今年前10個月的動力電池裝車量為81.2 GWh,同比增速為6.4%,市場份額為11.8%,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1個百分點。

加之SK On和SamsungSDI兩家,榜上三家韓國企業的總市占率下滑至20.2%,而前10月六家中國企業的總市場份額達65.5%。

中方優勢不斷擴大,韓系動力電池廠商不僅增速不及中企,雙方之間的市占率差距也進一步擴大至45.4%,去年全年,這個數字為40.4%。

而僅有一家Panasonic在榜的日系廠商,前10月裝車量大幅下滑21.1%,成為榜單中唯一一家逆增長的企業,市場份額也從去年同期的6.6%縮水至4.1%。

SNE Research指出,Panasonic裝車量和市占率變化的原因是,其主要向Tesla供應電池,年初因Model 3改款,造成一段時間的銷量下滑,以及Tesla2024年銷量負增長所致。

在中日韓這場動力電池“三國殺”中,日本已經淪落到邊緣位置。市場更多關注的是中韓雙方呈現怎樣“此消彼長”的態勢。

據悉,接下來,Panasonic依然將專注於Tesla,預計將通過推出Tesla2170和4680電池,重新獲得市場份額,以挽救日系廠商的份額。

除了裝車量,根據SNE Research發佈的2024年三季度全球動力電池企業銷售業績前十三名榜單顯示,中國企業在銷售額和出貨量方面也表現突出。

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分別以82億美元及35.3億美元位居銷售額榜單第一和第三名,市占率分別達28.5%、12.3%。除了兩大巨頭外,中國廠商中,中創新航以9.9億美元的銷售額排在全球第六位,市場份額為3.4%;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蜂巢能源、欣旺達、孚能科技同樣在榜。

出貨量方面,中企三季度的總市場份額為69.4%,韓國三家電池企業的總市占率為17.3%,不及寧德時代一半。

SNE Research分析指出,根據三季度銷售額排名,排名第七以下的企業大多為中國企業,這些公司的排名競爭日益激烈。預計未來不僅在中國市場,進入新興國家市場的中國電池企業也將大幅增加。

換言之,“雙雄”格局下,除了目前一二線的中企外,還有更多三四線的中國動力電池廠商正在加速放量,並尋求“出海”的機會。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中,中企依然具有較大的潛力。

此外,SNE Research方面預測,隨著全球市場的變幻,為韓國電池行業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登台,市場預計他可能會發佈相關的行政命令,以中和拜登政府頒布的《通脹削減法案》。

據悉,拜登政府期間《通脹削減法案》下的尖端製造生產稅收減免(AMPC)的實施,為韓國企業帶來了巨大收益,但特朗普曾評價此為“綠色新騙局”,並稱要取消該法案下未使用的資金。

SNE Research指出,如果根據AMPC製定的稅收抵免被推遲或減少,此前受益的韓國電池廠商將受到重創。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危機,韓國電池廠商有必要密切監測美國的政策變化。而從長遠來看,韓國電池廠商也應該減少對AMPC稅收抵免的依賴,並建立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歐洲對電動汽車需求放緩,韓國電池廠商不太可能從歐洲市場方面受益。以寧德時代為例,其供應鏈更加多樣化,且具有一定的價格競爭力,保持著較高的盈利能力,因此,韓國公司應該更加關注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的開發和採用,以加強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