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更加積極”和“適度寬鬆”是一套組合拳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易弋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後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這是14年來首次,中央定調再提”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釋放出哪些重要信號?知名經濟學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分享了他的觀點。
盤和林表示,從實踐看,貨幣政策基調由緊到鬆依次可劃分為“從緊”“適度從緊”“穩健”“適度寬鬆”和“寬鬆”等區間。自2001年以來,央行只在2009-2010期間使用過“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12月,大家都在等政策,因為12月要定明年財政貨幣政策基調,基調定下來,財政部才能圍繞這個基調去做2025年財政預算,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所以,12月所有中國人翹首以盼。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先開,其中有一句話值得重點關註:“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盤和林稱,劃重點:“更加積極”、“適度寬鬆”。更加積極是遞進,是比今年更大的財政力度,這屬於預期內。但“適度寬鬆”是首次看到,因為從2011年開始,我國的貨幣政策一直是“穩健”,表述一改,做法全改,2025年,財政和貨幣政策要放大招。同時,“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也有明確的指向: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
財政如何更加積極?盤和林表示,搞清楚財政只需要一個公式:財政開支=財政收入+財政赤字。財政收入在2025年不可能一下子多出來,所以,財政更積極的本質,其實就是增加財政赤字率,多發國債,借錢來擴大財政開支力度。但這裏有個問題,財政借錢向誰借,理論上是向銀行借,但銀行的錢來自央行和儲戶,儲戶的錢不會憑空多起來,所以,如果財政這邊要多發債,那麼央行那邊要保持低利率和貨幣寬鬆,要讓銀行有能力買國債和地方債。所以,“更加積極”和“適度寬鬆”是一套組合拳。
從歷史看,2011年我國開始穩健的貨幣政策。但2009年和2010年是適度寬鬆,那麼,為什麼那兩年是適度寬鬆?盤和林表示,“因為07年次貸危機後,08年我國採取經濟刺激策略,既然經濟刺激是08年年底頒布的,那麼寬鬆貨幣自然是在09和10年。也就是說,我國正在進入新一輪政策刺激週期當中,本輪經濟刺激的力度,個人認為不會低於2008年那次。”
“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定調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主基調,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是明年中央財政預算和貨幣政策製定的基礎,所以,現在我們只是在等待一個數字,基調已經確定,具體增長幾個百分點的財政赤字率還需持續關注。”盤和林稱,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央財政多出來的開支應該怎麼花?我認為會和2008年有很大不同。2008年強調的是規模,而2025年強調的是質量,中國財政政策更加註重“有效”投資,所以,我認為會花在兩個領域:一個領域是民生、養老、醫療、教育等,另一個領域是科技,基礎研究的經費會有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