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兒童發展藍皮書在京發佈,0—3歲兒童發展呈螺旋上升趨勢

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

近日,我國首部針對兒童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報告——《兒童藍皮書:中國0—3歲兒童發展報告(2024)》在北京發佈。

該藍皮書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等權威機構聯合編製,全面剖析了我國0-3歲兒童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藍皮書顯示,我國0-3歲兒童的發展呈現出一種螺旋式上升趨勢,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發展特點。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該藍皮書執行副主編高華俊在發佈會上強調,0-3歲是兒童成長和發育的“機遇窗口期”,這一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腦科學、兒童發展心理學、兒科學以及人力資本發展的經濟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都紛紛強調了這一時期的重要性。

據瞭解,語言環境不僅僅是語言輸入的渠道,更是培養語感和思維模式的重要條件。在一個自然的語言環境中,孩子可以通過反複接觸感知語言的語法結構、表達習慣和語境使用方式。這種“習慣性吸收”能夠讓孩子在實際應用中更加流利和準確,而非依賴規則記憶。同時,不同語言的思維方式往往有所差異,良好的語言環境能夠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與目標語言相匹配的思維模式,為更深入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育數字化發展以及數字設備和平台、數字內容和資源的日益豐富,讓更多的家庭可以營造擁有海量輸入輸出的語言習得環境。以i English智能英語學習解決方案為例,該方案以英語習得理論為基礎,從孩子最感興趣的動畫片入手,打造沉浸式英語學習體驗。不僅將所有素材進行難度分級,還會根據每個孩子的智能測評結果,為他們推送最適合的學習內容,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在最適合自己的節奏下學習。

i English未來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楊光指出,熟練的雙語者,尤其是在早期階段便掌握兩種語言的個體,在認知發展上展現出顯著優勢,如注意力轉換和行為監控能力的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兒童藍皮書:中國0—3歲兒童發展報告(2024)》填補了我國在兒童早期發展研究領域的空白,為科學育兒提供了寶貴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在數字化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多種多樣的創新工具,正通過構建沉浸式語言環境,助力兒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然習得語言,進一步推動了兒童語言發展的多元化和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