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勞力士們在倉庫「積灰」,價格跌回四年前
2024年接近尾聲,「勞力士們」仍沒有走出降價的陰霾。
這半年,資深二手腕表賣家、奢小主表行創始人沈正奇已經習慣了跌跌不休的腕表行情,「市場購買力還在不斷減弱。」
持續縮減的腕表消費,讓勞力士、愛彼等「硬通貨」在倉庫積灰,這讓沈正奇等二手錶商們有些吃不消了,「現在動銷率較之前低了很多。最近三個月,入庫超過半年的腕表,已經佔總庫存的33%。同時這些腕表當初的收購價與如今市場價相比,普遍虧損15%到20%。」
沈正奇稱,這是個「可怕的數字」,因為以前90%的庫存周轉天數不會超過15天。
賣不動的不只是二手錶。據瑞士鍾表工業聯合會披露,今年10月,瑞士腕表整體出口額同比下滑2.2%至23.43億瑞士法郎(約等於人民幣193.7億元)。從出口目的地來看,瑞表對中國出口額跌勢連連——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瑞表出口額以38.8%和14.8%的同比降幅領跌。1月至10月,兩地出口額同比下滑26.2%和19.8%。
一、高價腕表在倉庫落灰,二手錶商趁勢補倉
在過去數年的社交語境里,勞力士手錶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商業品牌範疇,成為獨特的社交與文化符號。而佩戴它的人,往往更容易被貼上成功和有品味的標籤,許多人也將之視為「夢中情表」。
但是,勞力士產量十分有限,專櫃門口大排長龍已見怪不怪了。而如果要買那些熱門款式,排隊時間甚至長達一年,或是更久。
不平衡的供需關係催生了繁榮的二手腕表交易市場。許多人不惜砸下高於專櫃零售價數倍的「重金」拿下一款熱門勞力士。
在2022年初,公共衛生事件讓全球奢侈品消費避險情緒激增,一款售價為23.19萬元的勞力士黑圈迪通拿,在短短幾個月內的二手交易價飆升至31.9萬元。這也讓消費者們愈發相信,擁有這樣一塊腕表,就如同手握一張永不貶值的金票。
不過,奢侈腕表行情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一路俯衝。
全球二手腕表交易平台WatchCharts數據顯示,用於評估勞力士腕表在二手市場交易價格的指數在2022年3月14日到達30199美元的高點,但今年12月5日,該價格指數已經下跌至20853美元,與此前高位相比跌超30%,是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奢侈品行業評論家、投資人Danny Younis認為,如今的奢侈腕表二級市場無疑是「買方市場」,預計勞力士在二手市場的價格還將進一步下降。
疲軟的行情影響了中國二手腕表賣家。
沈正奇曾在2023年巨虧150萬元賣出一隻愛彼皇家橡樹系列腕表,儘管現在類似的價格暴跌已經不常出現,但熱門腕表價格仍在持續走低,「一隻勞力士‘餘文樂’迪通拿,半年時間從約28萬元跌至24萬元,跌幅約15%。」
許多消費者的腕表消費習慣也在悄然變化。此前,擁有歐米茄等品牌的瑞士鍾表巨頭斯沃琪首席執行官Nick Hayek就表示,中國消費者對價格變得更加敏感。
沈正奇也發現,以前一擲千金的豪客們,對高價腕表的接受度越來越低,「腕表消費在降班。不僅是客單價在下降,許多客人開始用高價表置換低價表,將套現的資金用做其他投資。而那些擁有多隻腕表的客戶,也將高價表款進行拋售。」近半年,他所經營的腕表生意銷售額同比下滑了20%至30%。
不過,沈正奇表示由於低價腕表利潤率相對較高,他們的利潤率反而較半年前有所提升。「成本1萬元的腕表,我們賣1.2萬元;而收購價為10萬元的腕表,售價也僅為10.5萬元。利潤率分別為20%和5%。」由於現金貯備相對充足,沈正奇仍在持續補倉,降低高價庫存腕表的持有成本。
二、勞力士下場搶生意,腕表經銷商賺錢更難了
相比沈正奇等二手腕表商家,能夠通過補倉靈活控製成本,品牌腕表的經銷商們就沒那麼幸運。
當勞力士們在二手市場賣出天價的同時,許多腕表經銷商卻只能「喝粥」。作為勞力士、江詩丹頓、歐米茄等腕表品牌的經銷商,盛時股份曾在招股書中披露,2020年,公司營收雖突破100億元,但公司淨利潤率僅5.6%。
曾就職於腕表零售行業的劉真對時代財經直言,2020年以來,看似繁榮的腕表市場存在消費泡沫,已經有供應超出實際需求的趨勢。彼時,奢侈腕表品牌及經銷商們都沉浸在「斷貨」與「供不應求」的喜悅中。
這類腕表經銷商們一般都代理多個品牌。要想買一款熱門表,配貨成為行業潛規則。時代財經瞭解到,被搭售的不僅是本品牌不暢銷的款式,可能還有競爭品牌產品。還有消費者對時代財經透露,購買一款勞力士腕表時,曾被要求消費伯爵品牌珠寶,「沒買過不用配貨的勞力士。」
「勞力士溢價紅利,除了同集團的帝舵之外,實際上許多是被別的品牌吃掉。」儘管這並不被品牌允許,但劉真指出,在行業上行期,問題很容易被掩蓋。但不知不覺中,這些品牌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更大的需求泡沫,「它們的實際供需關係被扭曲」。
隨之而來的是腕表品牌向更高端進發的策略,主要表現包括頻繁漲價和進駐重奢商場。「許多品牌腕表價格在近年上漲超過30%,IWC萬國等品牌部分產品定價已經超過了勞力士。」劉真說,沛納海品牌採用環保材料的表款定價則更為誇張。
然而,隨著下遊市場泡沫消減,需求回歸理性,品牌和經銷商們經營壓力也隨即增大。
據曆峰集團發佈的2025財年上半年業績(截至2024年9月30日),江詩丹頓、IWC萬國等品牌所在的腕表部門銷售額同比下滑16%,其中第二財季(截至9月30日)銷售額下滑19%。該集團主席Johann Rupert曾表示,瑞表行業應該減產以應對高端腕表市場的衰退。
劉真為國內腕表經銷商們算了一筆賬,「許多腕表品牌經銷商拿貨折扣提升。隨著線下客流回暖,商場扣點也高達8%至12%,加上人工等固定攤銷,如果一款腕表銷售價在零售定價的8折多,已經是一件非常有壓力的事情。」
「勞力士們」還頻頻釋出減少經銷網絡的信號。2023年8月,勞力士宣佈收購腕表經銷商寶嘉爾(Bucherer),並通過寶嘉爾加碼中國市場。同年4月,百達翡麗公佈重組全球銷售網絡的計劃,指出縮減約30%的經銷商網絡。
在行業人士看來,此舉意味著腕表品牌想在緊縮的市場里分到更大的蛋糕。
劉真指出,品牌市場策略的調整讓經銷商們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未來關店的情況會變多。
在高端腕表市場需求疲軟的當下,腕表品牌、經銷商們都在積極調整以重新適應市場。作為腕表界的頭部企業,曆峰集團已經調整了公司的經營策略,把業務重新聚焦至高級珠寶領域。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真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