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24丨先導集團董事長王燕清:全力開啟出海征程,把中國智造的新能源裝備推向全球

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

近年來,新能源裝備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調整和環保意識的提高,新能源技術裝備的需求尤為迫切。

在技術創新方面,新能源裝備行業取得了顯著進展。儲能技術、氫能技術裝備等領域在不斷創新和突破,為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12月11日,先導集團董事長王燕清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時分享了自己的2024年關鍵詞以及對2025年的展望。在他看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全球性的使命,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和努力,為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更大的力量。

封面新聞:回顧2024年,這一年的感悟是什麼?

王燕清:回顧 2024 年,我深感這是充滿挑戰與機遇,且收穫滿滿的一年。儘管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技術革新和市場開拓的壓力如影隨形,但我們深知,只要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憑藉堅定的信念、卓越的團隊以及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仍然能在風雨中穩步前行。這一年里,先導智能在諸多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不僅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也為推動全球新能源裝備行業的進步貢獻了力量,這讓我倍感欣慰與自豪。

封面新聞:對於你(你的企業)來說,2024 年的關鍵詞是什麼?

王燕清:我認為 2024 年先導智能的關鍵詞是 “技術創新,全球發展,責任踐行”。

“技術創新” 體現在我們對技術研發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這一年,我們在鋰電池、光伏、氫能等核心業務領域不斷推陳出新,全固態電池整線解決方案、量產型光伏 0BB 串焊機、XBC串焊機、第四代氫燃料電池膜電極卷對卷裝配產線等創新產品成功推向了市場並獲得客戶認可。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我們自身的競爭力,也推動了整個新能源裝備行業的技術進步。

“全球發展” 是指我們在國際化道路上的重大突破和快速發展。今年2月,我們啟用了位於德國奈拉的首個歐洲物流中心倉,完善了本土化的服務團隊和生產製造能力,以便快速響應客戶需求。近期,我們成功交付了國內首條出口海外的全極耳圓柱電芯產線設備,這批設備將用於歐洲某頂尖豪華車品牌位於德國的電池生產線。

“責任踐行” 則是指先導智能對社會責任的深度詮釋與切實履行。2024年,先導承諾在2030年年底實現公司核心運營層面的碳達峰,2035年年底達成碳中和,成為新能源智能裝備領域國內首家公佈碳中和目標的企業。此外,我們還與騰訊公益合作,通過舉辦公益活動、提供資金援助、分享技術經驗等多元方式,積極反哺社會。先導智能深知,企業存在的價值絕非局限於自身的擴張與盈利,更在於踐行社會責任,為構築更為美好的世界而堅毅前行。

封面新聞:展望未來,您有什麼樣的想法和期望?

王燕清:首先,我期望先導智能能夠繼續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大步前行。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技術迭代日新月異。我們必須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以及行業夥伴的合作,不斷探索和突破新能源裝備製造領域的技術瓶頸,並且提前佈局未來技術方向,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具競爭力、更智能、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其次,在全球市場拓展方面,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全球化+平台化”戰略,緊跟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和客戶需求,持續優化全球服務網絡和資源配置,提升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我希望先導智能在智能製造和產業佈局優化上取得更大的成就。通過持續推進智能製造升級,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數字化和綠色化,賦能客戶降本提質增效。我們要繼續完善產業佈局,加強上下遊產業鏈的協同合作與整合,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增強公司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從而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

最後,我也期待行業內能夠形成更加開放、合作、共贏的良好生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全球性的使命,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和努力。我希望先導智能能夠與同行企業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創新,共同推動新能源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為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更大的力量。

封面新聞:“請回答” 從 2020 年啟動至今已五年了。對於過去這五年,你有什麼想說的?

王燕清:過去這五年,國內新能源行業可謂是迎來了井噴式發展,這是國家佈局未來、尋求彎道超車的重要賽道。我們能在這期間一路發展壯大,離不開政策引導與支援,以及整個新能源行業積極向上的大環境。我們深知這機遇來之不易。未來,先導智能會以更堅定的信念,全力開啟出海的征程,把中國智造的高品質新能源裝備推向全球,讓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閃耀全球,用實際行動為國家新能源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全球新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貢獻先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