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用Lepod pro心電記錄儀監測心電全記錄
做為一名馬拉松跑者,雖然長期都在進行跑步訓練, 但是我也隨時在關注自己的心臟健康;畢竟馬拉松對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算是一項極限運動,對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有傷害。而在平時的一些關於跑步的報導中,也會時不時出現因跑步而猝死的新聞,更會引起警覺,提醒自己身體才是第一位。
不過,真正讓我覺得需要進行心血管健康管理的原因,是源於前個月的一次感冒之後的恢復性跑步訓練,在這次訓練里,當我跑到五公里時,突然覺得心頭一緊,有一種喘不上氣的感覺,抬手看了一下心率,才140多還不到150次/分,配速也在5分鐘之外,但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在高速狂奔供氧不足的狀態,於是不得不放慢腳步由跑改成走,一直休息了七八分鐘緩過來,才能夠再慢慢起步,繼續完成訓練。
可以說,在我跑步幾十年的曆程里,這次發生的這個情況,也是極為罕見的。諮詢了身邊的幾位醫生朋友,也都給不一個統一的答案,但大都建議我去醫院做一個心電檢測甚至24小時心臟監測,以免出現意外。
一想到要在身上緾著一大堆的線,躺在病床上無所事事的樣子,我立馬毫不猶豫拒絕了,不過又有一個朋友笑著對我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如果不想去醫院,心臟監測也可以在家裡做呀,只要買一個樂普Lepod Pro心電記錄儀。
既然敢於說在家裡也能做心電監測,說明這個牌子還是有點門道的,於是我百度了一下:
樂普做為國內心血管醫療器械龍頭企業,蟬聯全球醫療器械100強,國產心臟支架行業市場占有率第一,科技部唯一授予的“國家心臟病植介入診療器械及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位列中國百強企業,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用戶遍佈110+個國家,合作醫療機構14000+家,年銷量2.8億+。在2024年全球百強醫療器械榜單中,唯6的中國品牌,樂普排到第2,並且樂普是國內為數不多的一家在心電領域可以和國外品牌PK的國民品牌。
它的核心技術AI-ECG,基於互聯網+AI技術,持續研發更智能的生命指征監測及診斷分析管理系統,覆蓋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的人工智能“心電分析軟件”,國內首款獲批註冊,2018年11月19日通過美國FDA註冊批準,2018年11月5日取得歐盟CE證書,2020年1月22日獲得 NMPA 註冊批準,,是目前唯一同時獲得NMPA批準FDA批準和CE認證的人工智能心電產品。
而這款全稱為樂普Lepod Pro多導聯長程動態心電記錄儀的多參數監測儀,就是樂普2024年度的最新產品。可以在家實現12導聯24小時動態監測,讓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以前只能去醫院做的心臟檢查。
打開包裝盒,迎面而來的是一張10電極的黏貼示意圖,看上去讓人一目瞭然。
接下來看到的是位於紙盒正中間的心電記錄儀本體,有點像我們平時見過的鋼製捲尺般大小,但重量並不重,只有30克;
內置鋰電池,背面是充電觸點;還連接著一條掛繩,原來還以為是為了便攜使用的,後來才發現是為了掛在脖子上
側面是數據接口以及開關機鍵;注意這個插口不是充電接口,不是充電接口!
此外,盒內還包含了諸多的配件:分別有10電極心電導連線,OTG轉接頭(Android+IOS), 充電頭+磁吸充電線,TYPE-C數據線,可調節掛繩等,一次性心電電極片等。
這本使用指南的小冊子,在正式開始使用前,不妨多讀幾次,就會發現用起來還是挺簡單的。
第一步是當然是打開主機,檢查是否有足夠的電量;
可以看到主機下正面還有一個液晶顯示的小屏幕,在這裏可以看到電量是否充足;
接下來需要安裝一個“樂普健康”的APP,然後在APP內做一個綁定的操作;
APP內會顯示電量,固件版本,以及使用方式指導;
接下來開始正式監測過程:
將監測儀通過卡扣與掛繩進行連接;
把監測儀貼身掛在脖子上,調整掛繩上方的卡扣來放長或收短繩長,儘量保持監測儀的位置是在前胸;
然後將10電極心電導連線與監測儀連接好;
接下來就是最需要細心操作的環節:貼電極片。
電極片是一次性使用的產品,如果需要再次進行監測,需要花30元來購買;
將電極的按扣按到電極片上,揭來透明薄膜,就可以往身上貼了;
貼的時候,可以按照推薦的順序,先佩戴肢體導聯(上下左右的),再佩戴胸導聯(中間的)
如果體毛較發達的,建議先處理一下再貼,不然撕下來的時候可能會有一點痛。
在家人的幫助下,黏貼好10個導聯電極後就像上圖這樣了。
開始監測後,可以從樂普健康APP或者監測儀的小屏幕上看到心電波形圖;
為了儘可能獲得更多的數據,我就這麼戴著這套裝備上床睡覺了。雖然看上去掛著一大堆線纜,但穿上衣服後,並沒感覺到有什麼阻礙,睡覺過程中也沒什麼不適,總之一覺睡到大天光。
接下來需要把數據從監測儀中導出來,可以導入手機,也可以導入到電腦。導入手機的話需要利用數據線和OTG轉接頭;
在樂普健康APP中選擇左下角的”同步設備數據”,然後通過瀏覽找到“LEPOD”設備,進入後點選你需要導出來的心電數據,點擊右上角“打開”,就開始同步了;雖然顯示下載24小時的數據需要15分鐘,但我這裏只是7小時左右的數據,所以只需要一二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導入手機之後,會有一個上傳雲端的過程。
可以看到是一個時長七小時的心電數據,可以添加測量時是否有心悸氣短胸悶各種症狀,然後可以選擇AI智能分析和醫生解讀;當然,醫生解讀服務也是需要花費148元在APP上充值購買的;
這是AI智能分析基於我的這個七小時心電監測,給出的心電報告結論
AI智能分析給出來的結果還是蠻詳細的,畢竟是房顫篩查準確率達到99.97%的醫療級智能分析算法,其中的竇性心動過緩對於馬拉松跑者而言是一個普遍的症狀,而室性早博,室性早博成對,室性早博三聯律僅是疑似而已,從具體出現的次數佔比來看也很小,很有可能是我睡前喝咖啡所造成的影響。
所以,通過這次樂普心電記錄儀在家進行的心電監測,我的擔心也基本上排除了。
通過這次在家進行的心電監測,我不禁感慨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也對這款樂普Lepod Pro多導聯長程動態心電記錄儀報以更大的信任,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要趁著這個雙十一的尾巴的優惠,購買幾套一次性使用心電電極備在家中,以防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