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調節投資與消費關係的唯一出路是增加居民消費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在政策的理解和落實中,有的時候會有一些思維定式,使得我們被這些思維定勢約束住了。”12月13日,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管學院院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白重恩在北京舉行的《財經》年會2025:預測與戰略暨2024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能打破這些約束,對各行業的政策理解和政策執行非常重要。

在分享中,白重恩以投資與消費的關係談到,過去所認為的,“投資就是積累,消費就是消耗”這樣的講法是不對的。

“長期來看,並不是這樣。”白重恩表示,消費可能會帶來對企業新的需求,就會帶來新的創新,就會帶來產業更好地發展,也會帶來技術上更多的積累。“所以,消費也可能帶來積累。”

事實上,過猶不及的問題同樣也會發生在投資上。白重恩以基建為例談到,過去,我們認為投資總不壞,最不濟就放在那兒不用,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害。“比如,修了一條路,不是放在那兒就沒成本了,因為這條路要維護,還有維護成本;即使這條路上沒有車跑,過了兩個冬天以後可能也需要維護。”

根據人社部數據,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佔比為48.1%,已成就業最大“容納器”。“在重大的結構轉型期,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居民的消費。”白重恩強調,未來的需求要特別強調居民的消費;由於居民未來消費的增長,可能大部分來自服務業。“我們要強調服務業做優、做強和做大,因為消費如果不足,就會影響某些重要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