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禮:未來產業將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孕育一個全新的產業,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12月13日,“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創始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在“《財經》年會2025:預測與戰略暨2024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未來產業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重塑產業鏈和生態系統,是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是戰略競爭的製高點,也是我國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那什麼樣的產業形態才屬於“未來產業”?白春禮認為,未來產業有四大特徵:第一,未來產業深度植根於前沿科技的發展與突破。最近幾年,從技術研究到產業應用的週期越來越短,速度也越來越快,使得基礎科學對未來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也越來越強。尤其是突破性的科學進展產生的爆發力是巨大的。
第二,未來產業展現出重塑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大潛力。植根於前沿科技發展產生發展的產業還處於孕育期,從技術發展邏輯上看,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還將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可以帶來新的產品和服務,激發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來創造大量新的市場、新的需求。
第三,未來產業具有不確定性,而且需要持續高強度的投入。未來產業依賴於前沿科技的發展,而這些技術往往處於探索階段,存在較高的不確定性,需要持續性、高強度的投入。
第四,未來產業是創新生態和學科融合發展中產生。未來產業通常都是多種技術和學科的交叉融合發展的結果,是多個學科領域融合、協同中發展的,既需要自身領域的重大突破,也依賴於相關領域的科技進展和突破,這些生態系統包括科研機構、大學、企業、風險投資以及政府支援政策。
談及未來產業的機遇與挑戰時,白春禮強調,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突破,我們還需要進行前瞻的佈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他同時希望企業能夠更多關注基礎研究。
“企業要高度重視學術領域新的進展,加強產學研的合作,這個東西不是一個口號,還需要有實際的行動。”白春禮說。
“未來產業需要耐心資本。”白春禮表示,如果沒有耐心資本,產業的風險怎麼共擔,怎麼把它變成一個實際的產業,這也是問題。“所以需要產學研和政府幾個部門共同發力,才有可能把它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