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倒閉近20萬家,奶茶店已成為創業黑洞
鈦媒體作者丨紅餐網
今年上半年,網紅奶茶品牌「圓真真」創始人謝瑤擺地攤賣奶茶的報導引發熱議。
創辦於2019年的圓真真,巔峰期曾開出300家門店,年流水近4000萬元,一度備受矚目。
然而好景不長,從2022年上半年開始,隨著頭部品牌的加速擴張以及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到來,圓真真的業績急轉直下,資金鏈逐漸難以為繼,陸續關閉大量門店。
到2023年最後一家直營店宣佈歇業時,圓真真累計虧損已超過千萬,創始人謝瑤也「淪落」到街邊擺地攤賣奶茶。在謝瑤講述上述創業經歷的影片評論區,有加盟商發出這樣一條評論:「你虧1000萬,我虧20萬,就是因為加盟你。」
讓人唏噓的是,謝瑤和圓真真的慘痛經歷,並未在業內引起足夠的重視。狂熱的氛圍下,大批從業者忽略了早已敲響的警鍾,直至雪崩之時,已失去及時逃跑的機會。現如今,奶茶行業的倒閉潮有愈演愈烈之勢。
根據紅餐大數據,從去年11月到今年11月,已經有高達19.7萬家奶茶店閉店倒下。在這場倒閉潮中受波及的,既有昔日高喊衝刺萬店的一線、準一線品牌和成千上萬的加盟商,也有不少受創業大潮推動湧向奶茶賽道的創業者。
「19.7萬」這個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既是巨頭們一蹶不振的股價和業績,更是創業者、加盟商數以萬計的虧損,以及無數幻滅的夢想。
奶茶店倒閉潮轟轟烈烈
能撐一年半載已是「高壽」
現在創業開一家奶茶店,能熬多長時間?
店主們給出的答案一個比一個令人揪心:從半年到3個月,存活時間越來越短。相比之下,能撐個一年半載,似乎已經算「高壽」了。
王汪汪花光5年積蓄開了一家自己的奶茶店,她自己設計logo、包裝,自己找渠道採購原材料,事事親力親為,苦苦經營了一年多,倒虧30萬。8月下旬,她選擇關店止損。
王汪汪從農產品行業跨界來到餐飲行業,自以為掌握了配方和上遊原材料採購鏈路就能開好一家奶茶店,結果卻倒在了選址、運營推廣以及和平台博弈時的認知壁壘上。
和王汪汪自創品牌不同,栗子加盟了一個在當地不算知名的三線茶飲品牌,前前後後投入的成本超過40萬,門店2月開業,倒在8月暑假旺季期間,僅存活了不到6個月。
籌劃開店的時候,栗子認為加盟非一線品牌是一個更有性價比的選擇,畢竟頭部品牌的入場費動輒百萬起,結果沒想到,便宜的另一面,是極為有限的品牌認知,以及粗放式的加盟管理。
關店後,她在社交平台上發文控訴品牌方:「總部一開始信誓旦旦地表示會提供各種幫扶,但所謂的運營策略只有一些低價活動,品牌推廣也完全不上心。」
她以自身的慘痛教訓勸誡「後來者」,加盟開奶茶店,選擇不上不下的二線品牌是「最危險」的,「要麼選最便宜的,要麼選大牌。」
栗子不知道的是,不少加盟一線品牌的創業者們同樣難逃一劫。
冰冰加盟了某個人氣頗高的一線品牌,從去年8月開始接連開了三家加盟店,到今年10月累計已經虧了200多萬。
11月底,冰冰透露即將關掉一家門店。由於經營過程中和品牌方存在種種摩擦,冰冰也在社交平台上發佈了一系列帖子對後者進行控訴。
有人開業1個月就倒閉
二手設備根本收不過來
比起未窺全貌的加盟商和創業者,作為「餐飲收屍人」的二手設備回收商們,看過更多更慘痛的案例。
在成都經營二手設備回收的劉哥表示,今年國慶後,成都奶茶店就迎來了一輪極為慘烈的倒閉潮,不少耳熟能詳的品牌加盟店,都是他的「常客」。最誇張的一天,他一口氣送了5家同一品牌的加盟店「最後一程」。
「沒有一個奶茶品牌可以逃過國慶的魔咒。」劉哥感慨道。
在佛山經營回收業務的啊飛,最近半年在社交平台發佈的回收影片遠多於出售。10月中旬,他在佛山禪城一個商場回收一批奶茶設備,這家奶茶店的店主1個多月前才從他那裡購入這一整套設備,他去回收時設備仍有九成新。
「(開店)不到一個月就倒了!」啊飛很吃驚,他沒想到這批設備那麼快就要流轉到下一個人手裡了。
同樣在做餐飲設備回收的小五則發現,現在奶茶店都不是一家一家地倒,而是成批成批地關門。就在不久前,他在長沙一口氣回收了三家新晉頂流奶茶品牌加盟店的設備。這三家店都是同一個加盟商開的,據小五透露,其虧損在百萬級別。
毫不誇張地說,奶茶店倒閉的影響,傳導至二手設備回收行業,就連「餐飲收屍人」也開始「內卷」起來了。就像劉哥所說的那樣,「設備根本收不完」。同時,由於待回收的設備實在太多了,「收屍人」們也不再「來者不拒」。
「某些品牌的設備我們都不收了,收了也難轉出去,只能當廢品處理。」專門做茶飲設備回收的超哥告訴紅餐網,現在他和很多同行一樣,只收「好賣」的設備。
「判斷好不好賣,一般就看這個品牌在市場上的整體勢能怎麼樣,還有多少人願意開他家的店。」超哥說道。
寒風凜冽
頭部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
令人唏噓的是,當栗子、王汪汪、冰冰們不約而同地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閉店感想時,帖子下不僅有同樣忿忿不平、抱團訴苦的同行,也有一批前來取經,打探各個品牌加盟費或開店經驗,希望擠進奶茶賽道的小白。
困在信息繭房裡的他們可能並未意識到,茶飲江湖風起雲湧,遭遇經營困難的不止創業者,不少高高在上的頭部品牌,眼下也已自顧不暇。
根據公開信息,過去一年出現批量閉店現象的茶飲品牌不在少數,其中不少是早已站到金字塔頂端的頭部品牌。
今年4月正式掛牌上市的茶百道,今年上半年新開出826家加盟店,但同時也關閉了245家,相當於每新開3.37家門店就關閉1家。「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僅今年第三季度就關停了89家直營門店,年初更是全線關停了旗下子品牌「台蓋」的所有門店。
其他未上市的茶飲品牌並未公開官方數據,但從第三方機構的統計來看,多個規模居於行業前列的頭部品牌,閉店數量也遠超開店數。其中,表現較為糟糕的一個品牌,閉店超過千家,在新茶飲兵家必爭的一線、新一線城市損失尤為嚴重。
從時間線來看,今年二、三季度是頭部品牌閉店的高峰期——此時南方夏季消費旺季尚未完全結束,一批效益欠佳、經營不見起色的門店就已經難以為繼走向閉店,可見其經營壓力有多大。
除了一線大牌,一些曾小有名氣的網紅品牌以及區域連鎖品牌,同樣損傷慘重。
比如被稱為「重慶版茶顏悅色」的一隻酸奶牛,上半年就退出了30座城市。2022年,一隻酸奶牛走出重慶並高速擴張,門店總量一度破千,今年以來卻肉眼可見地增長乏力。
曾經小有名氣的伏小桃,今年以來關閉了杭州、北京等多個城市的門店,門店數從巔峰時期的230多家銳減到10家左右。初代網紅奶茶黑瀧堂,高峰時期曾開出2000多家門店,如今僅剩下200多家門店,關店速度更是驚人。
獨立小店接連倒下,頭部品牌的加盟店、直營店也都不好幹,大批茶飲從業者被捲入殘酷的生存遊戲中不得解法。此情此景讓人不禁想問,這麼多年一直紅紅火火的奶茶生意,到底怎麼淪落到這種地步的?
大牌內卷殃及小店,
價格戰「殺死一切」?
茶飲行業之所以出現今天的困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過去幾年茶飲行業進入加速擴張模式,大大小小的品牌都在抓緊跑馬圈地,與此同時,職場的內卷壓力促使不少年青人離開格子間加入奶茶創業大軍,兩大推力作用下,市場上的茶飲門店數量在短時間內暴漲直至供過於求。
公開資料顯示,光是在2023年上半年,就有多家一線品牌提出萬店目標,其中不少品牌預計全年新增3000+家門店。
一年新增3000家門店,意味著平均下來一天要開至少8家門店,各個品牌都要鉚足了勁搶黃金地段和優質加盟商。但優質資源是有限的,喊出去的目標無法改變,品牌方只能放寬標準:原本要求直徑一公里範圍內只能開一家店,要縮短到500米,因為這個點位你不要就會被競爭對手拿走;加盟保證金的要求可以降低,加盟商的經驗也是可以忽略的,因為你不給他批加盟資格,他就有可能投奔友商。
為了加速開店而降低準入門檻,本身就是對加盟商的不負責任,也為日後的經營問題埋下了伏筆。
其次,由於供過於求以及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門店經營壓力劇增,各品牌在重壓之下偏離理性發展軌道,祭出了「價格戰」之類的騷操作,加速了門店的資金枯竭。
奶茶店越開越多了,奶茶的口味卻越來越像,是不少奶茶愛好者的第一感受。產品同質化嚴重,是茶飲行業眾所周知的痛點,這很大程度要歸咎於品牌產品創新能力弱化以及創新意願不足,一切向效率和成本看齊的策略。
前段時間,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興起了一股「在家自製XX奶茶店招牌產品」的熱潮,一點點的「茉莉奶綠」、茶百道的「泥石流」等爆款產品都是重點模仿對象。網民們熱捧「DIY」飲品的背後,說明奶茶店原材料、配方、品控其實沒有太多秘密和門檻,也很難做出口味差異化,不管是今年大熱的輕乳茶,還是經典的水果茶,都是如此。
口味上做不出很大的差異,消費者的忠誠度自然就無從談起。這時候,各大品牌只能想到一個最傳統、最樸素,看起來也最有效的競爭手段:降價。
統計顯示,2021年至今,國內近30個連鎖奶茶品牌的客單價出現下滑,頭部品牌中只有本就降無可降的蜜雪冰城例外。其中,奈雪、喜茶兩個高端市場的代表,三年間客單價分別下降10.7元和10.4元,遙遙領先一眾同行。就連本就瞄準中低端市場的Coco都可、書亦燒仙草等品牌,也都在進一步下探價格。
今年以來,新茶飲價格戰愈演愈烈。一款產品疊加各種促銷優惠,價格直接打到10元內,成了中腰部品牌們的常規操作,越來越多品牌直逼蜜雪冰城所在的10元以下價格帶。
打價格戰,或許能在短時間提升客流和單量,但也必然會挫傷利潤,同時也或多或少地將競爭壓力轉嫁給底層的員工和加盟商。
這就要說到第三個問題:頭部品牌的嚴重內卷以及主動掀起的價格戰,加速吞噬獨立小店的生存空間。
一線、新一線城市的茶飲行業高度連鎖化,能經營多年的獨立奶茶店早已是鳳毛麟角。但在此前這段擴張期,大批品牌高舉下沉大旗,在縣城甚至鄉鎮安營紮寨,搶走了當地大批個體小店的生意。
在一線品牌的強大攻勢下,個體小店的知名度、營銷能力都有欠缺,在相似的口味和價位下,自然很難搶到一線品牌的生意。再加上資金實力有限,大多數小店都難逃被擠出局的命運。
大規模拓店導致市場供過於求,沉迷低價內卷拖累全行業利潤,存量競爭時代大品牌對小店形成無情擠壓……一環接一環,壓力層層疊加,構成了一個無解的惡性循環,命運的齒輪把幾乎所有玩家都捲入這場沒有贏家的零和博弈之中。
如今,短短一年間近20萬家奶茶店走向不歸路,整個行業面臨無比嚴峻的考驗,從業者們已經到了不得不放下增長執念,好好思考日後的路到底該怎麼走的時候了。
劇烈洗牌過後,
茶飲行業能否回歸初心?
如果以喜茶2017年爆火為分界點,新式茶飲行業滿打滿算已經狂奔整整七年。這七年時間里奶茶店數量、消費者數量都完成了N級跳,這樣瘋狂的增速顯然是無法一直持續的,慢下來在所難免。
當然,增速放緩並不意味著奶茶行業已經完全喪失增長空間。萬聯證券的研報預測,到2027年,國內現製奶茶市場規模將達到5118億元,2023至2027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9%,增速雖不及巔峰時期,但仍有部分潛力可供挖掘。
慢下來,意味著遊戲規則已經發生許多變化,大品牌不能繼續迷信以虧損換規模的打法,創業大軍也要意識到茶飲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無論是誰,想要存活下去,都得適應這些變化,並應變化調整經營策略。
首先,告別野蠻生長,回歸理性經營道路,維穩發展才是硬道理。
作為行業榜首之一,喜茶就率先調轉船頭。今年9月中旬,喜茶宣佈退出價格戰,「不做同質化產品、不做單純的低價內卷」,探索更多差異化產品與品類;同時,門店增長從求規模轉移至求質量,調整加盟政策,嚴格把控開店速度與數量,嚴控門店加密,切實提升開店質量及現有門店的運營品質。
每個品牌的情況不一樣,像正處於風口,閉店比例很低的品牌,自然可以保持合理的拓店節奏,有序擴張。但對於那些一邊開店、一邊關店的品牌而言,現在是時候停下來了,好好打磨門店模型,做好現有的加盟商管理,而不是繼續盲目開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盟商管理這個環節,「馬太效應」預計會變得愈發明顯。有實力的優質加盟商加速向頭部品牌聚攏,逐漸孕育出一批區域性大型加盟商或加盟公司,留給普通創業者的資源會變得越來越少。
其次,價格戰只治標不能治本,沒有品牌能長期堅持下去,要留住消費者,還得回歸到最核心的環節:出品。
雖然沒有一款飲品能獲得所有人的肯定,但現製茶飲行業興起以來,也誕生過許多熱銷全國的爆款:喜茶的多肉葡萄幾乎憑一己之力帶火水果茶賽道,奈雪憑藉霸氣玉油柑開闢了將冷門水果融入原材料的風潮,霸王茶姬一款伯牙絕弦賣出6億杯……這些爆款,才是奶茶行業最核心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才能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錢買單。
正如前文所說,口味趨同,各個品牌的出品失去特色,顧客加速分流,和隨之而來的價格戰已形成惡性循環,對品牌,對消費者都並非好事。
唯有回歸產品本身,努力研發出更符合消費者口味、更有品牌特色的產品,才有機會打破這個死結。此前宣佈退出低價內卷的喜茶,或許也正是從上線一個半月就賣出1000多萬杯的全新爆款——「纖體瓶」植物茶系列中,重新找回的自信。
第三,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市場更考驗的是品牌的綜合實力:不止產品研發、品牌運營和加盟商管理能力,還有背後的供應鏈、物流等等,都將成為決勝的關鍵。這就要求品牌方努力修煉內功,補強自己的短板。
比如為了提升管理效率,一些品牌已經緊跟時代步伐,將目光投向了AI賽道。不久前,蜜雪冰城投資成立了雪王愛智慧科技(鄭州)有限公司,專注於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等業務。在今年年初,蜜雪冰城還成立了一家智慧供應鏈子公司,探索利用AI技術提高供應鏈、倉儲管理效率。
最後,由於內卷的困局短時間內無法完全緩解,預計會有越來越多品牌出海尋求新增長機會,以緩和壓力。
以霸王茶姬為例,雖然赴美IPO的傳聞遲遲沒有定論,但其已經以另一種方式叩開了美利堅的大門。據公開報導,霸王茶姬計劃2025年春季進軍美國市場,首批門店將落地加利福尼亞州的爾灣市和洛杉磯市。
而在更早之前,一大批頭部品牌早已組團殺到歐洲、東南亞等地。尤其是東南亞,簡直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蜜雪冰城早在2018年便在越南開出首家直營門店,目前已成為東南亞頗具規模的連鎖奶茶品牌;喜茶出海首站也選擇了東南亞,於2018年在新加坡開出首家海外門店;奈雪則在去年12月高調進軍泰國,首家直營門店落戶曼穀。
和國內相比,海外現製茶飲市場起步晚、缺乏有影響力的本土品牌,仍有大量增量空間可以挖掘。以現階段奶茶品牌最看重的東南亞為例,根據華安證券的研報,2023年該地區現製茶飲GMV約為63億美元,僅佔現製飲品市場的三分之一左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預計未來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20%。如果考慮到氣候、地理位置等因素,東南亞地區夏季時間長、天氣炎熱,幾乎擁有一個奶茶消費市場所需的所有積極因素。
總而言之,世界那麼大,適合賣奶茶的地方還有很多。出海當然不是一本萬利,當地飲食文化和政策的差異,供應鏈的管理,都是需要面對的問題。但比起一味內卷,主動探索更多新增長可能,無疑更符合品牌乃至行業的長遠利益。
寫在最後
在鏡頭前發聲並重獲關注後,謝瑤似乎正一點點找回昔日的自信,並開始深刻反思自己的失敗。複盤這段噩夢般的創業經歷時,謝瑤反復提到「盲目自信」這個關鍵詞:為了打開知名度花重金投流、打廣告;大規模擴張的同時拒絕資本介入;門店流水開始出現下滑趨勢時沒有及時停下來,反倒花更多的錢來升級;沉迷開大店……
做出這一系列決定的時候,謝瑤相信奶茶行業的增長會持續下去,只是沒想到現實那麼快就給了她當頭一棒。謝瑤和圓真真的失敗當然不是特例。
投入全部身家開店又閉店的創業小白們,擠破頭搶加盟權又忙不迭歇業止損的加盟商,以及瘋狂擴張又成批閉店的頭部品牌,或多或少也敗於這種盲目自信,以及對行業發展趨勢的錯誤預估。
將目光放回當下,仍不斷有新人渴望湧入奶茶行業——即便大家都清楚,這條賽道早已殺成一片紅海,也還是想再拚一把,抓住那可能早已不存在的紅利。
不可否認,餐飲是創業門檻較低的行業之一,茶飲又是最容易入門的餐飲細分賽道,未來一定還會吸引許多想擺脫工作壓力的「職場牛馬」入場。但有如此多慘痛經歷在前,還想加入奶茶大軍的小白一定要想清楚:任何時候,開一家茶飲店都不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以後要賺錢也只會越來越難。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千萬不要盲目入場。
本文授權轉載自紅餐網(hongcan18)
作者|安泰奧雲 編輯|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