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風商場,成了年青人的進貨天堂
當代年青人逛商場,已經沒什麼購物體驗可言了。
「樓上的服飾箱包區,走一圈只敢翻翻吊牌猜猜價格,而後去樓下的B1B2填補點肚子,最後兩手空空回家。唯一硬氣的時候是發薪金的那天,結果好不容易去快時尚品牌消費一筆,回家發現四五百買的毛衣,成分竟是聚酯纖維混紡的。」
不想花錢當冤大頭,也不想被高檔商場的價格背刺,一批年青人開始懷念小時候樸素的線下購物體驗,尋尋覓覓之後,他們在物美價廉的國營老商場找到了歸宿。
國營老商場,如今已成時代的眼淚,印象里它們是開在市中心黃金地段的「第一、第二百貨大樓」,集最新潮的穿搭、好吃好玩的於一體,是所有小孩童年的夢。
在物質不算豐富的年代,國營老商場撐起了消費的半邊天,後來逐步沒落。而今殘存的國營老商場一般店面樸素,招牌甚至還沒有旁邊的飯店花哨。
雖然看著不起眼,但推開塑料門簾走進去就發現,裡面藏著一個低價高品質宇宙。
「位於北京東城區的華表商場,羊毛毛衣98元一件,加了鵝絨的棉服也只要158元。高檔商場B1飾品店動輒100塊的圍巾,這裡通通20一條。」
物價和時間一起凝固了,衣服也保留著古早品質。當你盯著300塊的羊絨衫陷入深思,疑心這是從什麼羊身上扯下來的毛,旁邊識貨的阿姨只會上手一搓並感歎:「呦,這個料兒實在。」
第一次走進國營老商場的年青人總有種穿越感,「衣服是成堆擺放的,每件衣服上都貼著手寫大價簽,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憑紙票繳費,交完錢憑票提貨的儀式感。」
這裏沒有滿300減40,積分換錢等花里胡哨的套路,通通一口價。如果你問能不能便宜點,銷售阿姨會說:「國營的都是一口價,而且營業額不歸我,商場分百貨組、針織組、搪瓷組,這賣的算我們整個百貨組羊毛部的銷售額。」
高檔商場像是精裝修的遊樂園,而國營商場才是年青人的平價軍火庫。
「你可以在這裏批量採購過冬裝備,甚至能一站式備齊衣帽鞋包、日用百貨。再往里走走,還有定製棉被、維修配件的檔口。」
一些年青人還發現,國營商場竟是隱秘的美食天堂。
北京燕豐商場的炸雞、栗子、串串香被稱為燕豐三絕,而哈爾濱的奮鬥副食商場,擠滿了來炫粉腸和老式麵包的年青人。
北漂流行去華表商場、永安路百貨買冬裝,去燕豐商場吃串串,而上海楊浦區國營的環球超市,相傳比奧樂齊還划算,聚集了最會慳錢的一批滬漂。
最近的年青人,流行去國營老商場進貨
如今年青人去高檔商場轉一圈,會發現兜里的錢就像歡樂豆一樣不經花,而去國營老商場之後,才找回了手裡的錢是真錢的實感。
「買兩件馬甲,一個純棉的79,一個含羊絨的100,硬生生把服裝店逛出了東北早市的感覺,而且秋褲只要29塊錢,你都不好意思講價。」
有些年青人去大商場逛街,經常戰戰兢兢的,「不敢多問多試,很怕看店員臉色。」
但來國營商場,銷售阿姨不會打量你,大手一揮讓你隨便試,還附贈滿分的情緒價值,「陪媽媽來的誇你孝順,自己來的誇你會過日子,還沒買東西呢,就誇得你迷失自我了。」
「後來才知道這邊的售貨員阿姨,都是早年間的銷冠,有些從供銷社年代就在這裏工作了,甚至還被評過勞模。」
來國營老商場逛街也沒有身材焦慮,因為商場大多面向叔叔阿姨輩的中老年人,所以衣服一般寬鬆舒適,「往身上比一下不會擔心自己穿不進去,反而是偏瘦的年青人,在這裏買不到合適的衣服。」
北漂玲玲體重130斤上下,明明身材很勻稱,但在均碼預設100斤的年代,去商場已經很難買到合身的衣服了。偶然間走進國營老商場,依著慣性讓阿姨找了個L碼,誰知阿姨上下一打量,「孩子你穿L太大了,阿姨覺得M都肥,你試試S的。」
過去,國營老商場一直是城市中心的時尚統治地盤,是最初始的潮人聚集地。而今衣服款式雖然不再新潮,但只要避開大紅大紫的配色,專挑黑白灰的基本款也不會出錯。
有的打工人來過一次國營老商場,一年四季都和這裏形成了深度綁定,「秋冬有三合一、北京市服,夏天有透氣T恤,棉麻汗衫。」
當中產還在琢磨怎麼給自家羽絨服充絨,打工人已經先一步去國營老商場的裁縫店,定製羽絨衣、鞋帽和棉服了,「咱老百姓也有自己的高定專櫃。」
多少年青人,被國營老商場寵瘋了
一開始年青人去國營老商場,是為了守住過冬體面買冬裝的,後來才發現這裡面門道有多深。
國營老商場才是美食界的old school,「一樓食品部的老式蜜餞糖球、奶油糕點從小就愛吃,小時候最喜歡槽子蛋糕現在還在賣,還有上面帶著紅綠絲的沙琪瑪,叫青絲玫瑰。」
在這裏,年青人還被勾起了童年的回憶。
「以前過年的時候,大家會多買點甜品來串門。售貨員會把它們打包進紅色的鐵盒子,盒子上面印著嫦娥奔月,還有牡丹等圖案。小時候爺爺為了防止偷吃經常鎖在櫃子裡,我還學會了簡易的開鎖技術。」
相傳國營商場的員工都是活體電子秤,「一抓一個準」。北漂熙熙第一次去燕豐商場買果乾,還不信邪,讓大爺稱了袋冬瓜糖,「大爺掂了掂說20塊錢,結果上稱19塊9毛9,準得嚇人。」
穿過美食部來到日化檔口,這邊的護膚品全是鬱美淨、萬紫千紅、友誼那種便宜好用的國貨,「買一瓶Lamer的錢,可以買下老商場一整個櫃檯的化妝品。」
售貨員阿姨會挖一點放在你手背上,邊搓邊說:「就是這種老味,沒有濃濃的化學味道,不刺鼻 ,柔柔的還有點甜,關鍵才兩塊錢,兩塊錢現在能買到什麼。」
打工人瀟瀟第一次去永安路百貨,在日化檔口買了瓶鬱美淨,結賬的時候大爺竟然拿出算盤敲珠子。
她尋思這年頭誰還用算盤啊,結果大爺說:「我從17歲開始,在這上了40年班了,這是吃飯的傢伙,不會用這個都上不了班。本想跟大爺再嘮兩句家常,結果人家說,’不好意思6點了,我得下班了。’」
除了洗護,國營老商場把年青人的生活也安排得明明白白。
大到能用一輩子的三角鐵鍋、搪瓷臉盆、天然草蓆,小到刮煎餅果子的工具、8毛錢一個的紐扣,還有以前姥姥家刷鍋用的絲瓜瓤。
裡面的裁縫店不但能彈棉花被,還能定製四件套和窗簾,衣服胖了瘦了也不用重新買,改一改還能穿。
被消費主義迭代速度硬控的年青人,來國營老商場轉一圈就能體會到那種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樸素感,不僅在消費上省下了真金白銀,還直接在三觀上進修了極簡主義。
一些年青人還把國營老商場當成了復古寫真片場,「有的地方員工還是統一工服帽子,店裡保留著白熾燈、電風扇、還有玻璃櫃檯。把這裏當成背景板,就能一秒穿越回了那個樸實、簡單、快樂的年代。」
年青人在國營老商場,回味起了童年
因為國營老商場一般開在市中心的位置,所以年青人小時候去一趟就跟進城一樣,「九幾年的時候裡面都是最時興的款式和牌子,以前在國營商場消費的才是真正的老錢。」
老北京王哥說:「小時候家附近的朝陽百貨大樓,旁邊就是當年特別貴的小區國際友誼花園,放學的娛樂活動,就是去附近樓下數大奔玩。」
滬漂小劉回憶:「小時候經常陪爺爺去國營商場買414毛巾和蜂花檀香皂,東西質量好不好,一摸一看就知道,爺爺還在那附近給我買過全套的《老夫子》。」
一些年青人還帶著喜歡的女孩來這裏約會,「高中帶女孩子來這裏約會特別有面子,最不喜歡聽到的就是薩克斯音樂《回家》,因為播了就意味著閉店,要真的分開回家了。」
對不少年青人來說,國營商場就是童年時最大的誘惑:「過年的時候爸媽才會帶著逛,一層是浪琴、天梭表的大店面,往里走是零食百貨。」
「當時個子不高,爸媽和售貨員在頭頂付錢找錢,感覺那就是大人的世界。看到大紅大紫的漂亮衣服,夢想以後也要穿上當都市麗人。」
「而如今長大了,也有錢了,但就算去再豪華的商場,都沒有小時候那種新鮮的開眼界的感覺了。」
ENDING
現如今,一部分國營老商場沒落了,勉強被穀子店包圓繼續運營,而一些老商場還在堅守著,裡面堆滿了高性價比的實惠貨,被打工人盤成了裝備庫。
對打工人瀟瀟而言,逛國營商場是她的私藏愛好:「國營商場養活了我的媽媽我的姥,承包了我的褲子我的襖。有時候去也不是為了買什麼,只是喜歡推開門簾的一瞬間,那種坐上了時光機的感覺。感覺又回到了小時候對一切都很新鮮的、無憂無慮的年紀。」
國營老商場是瀟瀟的童年,也是她媽媽的青春:「93年媽媽20歲,剛上班,每個月薪金90塊錢,第一個月發薪金的時候,她去解放大樓買了件100塊錢的粉色毛衣,上面用五顏六色的小珠子和塑料管,穿著一隻亮晶晶的鳳凰。」
「今年她50多了,還記得穿著新毛衣回家的那天,那天天氣很好,她在路上騎著飛鴿單車,感覺自己’整條街最美’。這就是她們那一代人,最美好的青春記憶。」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