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 幫助「打灰」,繆昌文院士目標將混凝土的設計壽命延長到 200 年

IT之家 12 月 18 日消息,科技日報 12 月 11 日發佈院士訪談文章,建築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繆昌文在訪談中透露,目前重大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的設計壽命為 100—120 年,他們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將混凝土的設計壽命延長到 200 年

繆昌文院士已在混凝土研究領域深耕 30 餘年。他先後帶領團隊參與多個工程建設,包括長江三峽大壩、京滬高鐵、江蘇田灣核電站、港珠澳大橋、南水北調等國家重大工程,以及巴基史丹卡拿奇核電站、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伯列斯聯的瓦卡水電站等國外工程。

IT之家注意到,繆昌文院士在訪談中透露,我國每年生產 80 億 —100 億噸混凝土,產量佔全球 50% 以上,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基礎設施建築材料生產和使用國家。在混凝土高性能的應用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方面,我國在國際上達到「並跑」水平,部分新材料、新技術在國際上達到「領跑」水平。然而在建築材料共性基礎理論與前沿工程技術方面,我們和國際頂尖水平還有差距。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興起。繆昌文院士對此表示,以高通量計算、大數據庫和機器學習等多源信息結合的數據驅動設計,成為突破傳統局限的新興路徑,並可實現以性能需求指導建築材料逆向設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可以有效賦能建築材料的低碳化、綠色化及功能化發展。

「未來,這類技術將會更多地應用於建築材料的設計、開發與應用。我們團隊也在積極跟進相關研究工作,通過建立工程材料大數據庫,開發材料智能設計平台,實現工程材料的高性能化,保障重大工程的應用需求。」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於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於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