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追打英偉達
文 | 華商韜略,作 者丨王愷文
01
12月9日晚,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一則公告,瞬間成為焦點話題。
「因英偉達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及《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附加限制性條件批準英偉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公告〔2020〕第16號),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英偉達公司開展立案調查。」
一場四年前的收購案,為何引發了這場反壟斷風暴?
邁絡思(Mellanox)作為一家在無限帶寬技術與以太網互聯方面領先的以色列芯片公司,在2019年3月被英偉達以69億美元正式收購之前,早已與其合作過多年。
收購完成之後,邁絡思大部分員工順理成章地被併入了英偉達的以色列研發中心,相關技術則被用於英偉達的核心GPU產品研發,人才與技術都被黃仁勳一舉囊括。
尤其邁絡思在高性能計算與數據傳輸上的技術優勢,明顯增強了英偉達數據中心的處理效率與存儲安全,以及在AI領域的計算與網絡深度集成。
可以這麼說,這次成功收購很大程度上為兩年後英偉達的大爆發打了基礎。
由於當年在收購時,英偉達的年營收額已經達到了117.16億美元,且收購雙方都是外國公司,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若外資企業全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人民幣,並在中國市場實現了4億元人民幣及以上的收入,則其收購需要納入中國的監管範疇下。
當年的英偉達穩穩地達了標。
於是,2020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該收購進行了審理,並最終批準放行,但批準附加了限制性條件。
根據2020年4月16日發佈的《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附加限制性條件批準英偉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其主要限制包括:
「向中國市場銷售英偉達GPU加速器與邁絡思高速網絡互聯設備時,不得以任何方式強製進行搭售,或者附加任何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不得阻礙或限制客戶單獨購買或使用上述產品;不得在服務水平、價格、軟件功能等方面歧視單獨購買上述產品的客戶。」
「依據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向中國市場繼續供應英偉達GPU加速器、邁絡思高速網絡互聯設備和相關軟件、配件。」
如今來看,這兩條核心限制條件精準地預判了英偉達與邁絡思強強聯合後的更大能量,以及它可能給中國造成的挑戰。
當年英偉達已佔據全球GPU市場約75%-80%的份額,邁絡思則在高速以太網適配器與專用網絡互聯設備領域佔據超60%的市場份額。
如今,英偉達早已不是四年前的英偉達,公司越做越強,但對華出口的芯片則是越來越少,美國的禁令,更令當時中國監管部門提出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向中國市場繼續供應英偉達GPU加速器」等成為泡影,進而為如今反壟斷再調查點燃導火線。
根據我國《反壟斷法》規定,若最終認定反壟斷事實成立,英偉達將面臨「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若情節嚴重,影響特別惡劣,還需按規定罰款數額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具體罰款數額。
英偉達2024年財報顯示,其在中國市場的全年營收達到了103億美元,若是調查後決定要罰,罰款當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如此多金的英偉達若不想完全退出中國市場,以及得罪我國監管部門,估計得如數繳納罰金。
而事實上,中國監管對英偉達,已經是非常客氣了。
02
英偉達此次在中國被反壟斷調查之前,早就成了多國監管部門的眼中釘,肉中刺。
僅2024年以來的典型案例就包括:
2024年2月,英國監管部門將英偉達列入業務審查名單。
2024年7月,法國政府宣佈對英偉達開啟反壟斷調查,主要緣由是英偉達旗下運算架構平台CUAD(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涉嫌阻礙相關領域內的市場競爭。
2024年8月,美國本土啟動了對英偉達的反壟斷調查,主要原因是英特爾向監管部門多次舉報,稱英偉達濫用其在AI芯片領域的市場支配地位,嚴重影響市場競爭。
2024年12月,歐盟也正式開啟了對英偉達的反壟斷審查,其重點關注事由為英偉達是否通過捆綁銷售硬件,以及不正當的價葛斯略等手段來排擠競爭對手。
無論在以上哪個國家,英偉達可能都將面對高達全年營收10%的反壟斷罰款。
而且,處於反壟斷風暴當中的英偉達中招率都極高,畢竟它的強勢,世界有目共睹!
據最新季度的財報顯示,英偉達第三季度營收高達350.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3.7%,淨利潤達到了193.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9%。
瘋搶、限購、捆綁銷售等字眼,更是近年來英偉達身上甩不掉的知名標籤。
尤其隨著英偉達旗下Blackwell GPU的全面投產,這一趨勢估計還會加速。
該架構弱化了單芯片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用高帶寬內存與片內互聯等技術創新組合來完成了芯片迭代,其核心優勢在於將會為未來的AI數據工廠提供更強的效率支持。
而該架構的核心技術突破點,正是利用了邁絡斯在帶寬與互聯上的獨特技術優勢。
黃仁勳自信聲稱:「未來將繼續供不應求」,因為在他眼中,加速計算與生成式人工智能已跨越臨界點,全球各大公司、行業及國家的需求將呈現爆炸式增長。
所以多方分析英偉達的下一季度業績將持續走強,稱得上是芯片時代的最猛印鈔機,甚至是該行業唯一掙了錢的「賣鏟人」。
強悍的業績表現背後是「馬太效應」般的市場分化。
英偉達在當今全球GPU市場已經處於贏家通吃的狀態,市佔率超90%,最新季度的毛利率達到了74.6%,就連光刻機巨頭ASML的同期毛利也僅有50.8%。
英偉達爆炸式的發展也讓老闆黃仁勳身價猛漲,從2022年的206億美元陡增至2024年的1241億美元,隨之而來還有各種高調亮相。
十年前的黃仁勳還是在小米發佈會上宣傳自家產品的站台嘉賓,現在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AI芯片教主,也是無數數碼迷心中的業內頂流網紅。
過去兩年中,黃仁勳在中國的能見度也是越來越高。
他在英偉達上海年會上甩東北大花布、在台灣女主播街頭直播時路過點歌、到頂尖大學與行業會議多次發表演講、前往港科大領取榮譽博士學位,最後還在香港街頭吃大排檔。
近期,他還親赴越南,討論在該國建設人工智能研發與數據中心的相關事宜,同樣是坐在街頭,與越南總理一起吃燒烤喝夜啤酒,好不自在。
在富豪榜上節節攀升之外,黃仁勳還從英偉達累計套現了數十億美元,且通過「不可撤銷信託」「贈與人保留年金信託」「基金會捐贈」等多種途徑,機智避掉高達幾十億美元的潛在稅款。
除了老闆滿面春風,英偉達的員工們也不是在財務自由的路上,就是在社交媒體上隔三差五地曬出超高薪酬。
這些行為引來諸多羨慕的眼光,也加重了英偉達壟斷市場獲取暴利的形象。
但英偉達真正的挑戰,可能還不止這些。
03
在各國市場監管層面受到挑戰之餘,不甘落後的大小競爭對手們,都在伺機對英偉達發起反擊,頗有群起而攻之的架勢。
諸如亞馬遜,微軟等傳統巨頭,過去苦於被英偉達卡算力,就像在奢侈品店購物一樣,需要接受頗為霸道的配貨機制。
想要立即拿貨,要麼接受捆綁銷售,要麼買多者先得,不然就只有慢慢等待配貨。
為了不被卡脖子,很多英偉達的重要客戶都在尋求替代乃至自力更生之路。
今年11月,微軟推出了其首款用於內部業務的數據處理器Azure Boost DPU,全力支持其Azure雲計算和AI相關的服務和軟硬件產品。
微軟宣稱,搭載了自研DPU芯片後,旗下Azure服務器能在提升現有性能400%的基礎上,降低三倍的功耗。
言外之意,DPU比英偉達還強。
今年12月,亞馬遜宣佈將推出Trainium2芯片,該產品是亞馬遜為旗下AWS雲計算與AI業務專門打造的深度學習芯片,目的就是要減少對英偉達H100/A100等AI芯片的依賴。
亞馬孫AWS的首席執行官就因此表示:「目前GPU市場只存在一種選擇,就是英偉達,若是市場上有更多選擇,我們相信客戶會歡迎」。
當前無論是高通、蘋果、還是從OpenAI分家出來的Anthropic,均在嘗試採購亞馬遜最新芯片來完成對旗下AI大模型的訓練。
與此同時,傳統競爭對手AMD和英特爾,也在想方設法追趕甚至反超英偉達。
比如Meta已經開始使用AMD全新的MI300芯片來支撐其最新AI大模型的訓練,AMD預計該產品首年能創造50多億美元的銷售額。
英特爾則推出了Gaudi3人工智能芯片,其最大的宣傳點在於「該芯片成本僅為英偉達H100的一小部分」,可見其針對性。
一批新興的AI芯片初創公司也在異軍突起,矽谷的Cerebras,SambaNova Systems、Groq等公司都開始全力研發自己的AI芯片。
無論是在AI推理計算領域用定製化與更低成本挖英偉達的牆角,還是在晶圓級芯片(WSE)、可重構數據流架構(RDA)、流式處理器(TSP)等領域繼續發揮獨特優勢實現彎道超車,這些公司都在苦英偉達久矣的巨頭們的關注和加持下,迅猛成長。
面對這些挑戰,現在的英偉達當然有技術與資金上的雙重底氣,短期內其地位仍難以被撼動。
就在12月10日,英偉達針對國內的反壟斷調查,做出了自信的回應:「英偉達憑藉實力取勝,這反映在我們的基準測試結果和對客戶的價值上,客戶可以選擇任何最適合他們的解決方案」。
但前有監管,後有追兵之下,黃仁勳的皮衣顯然已是越來越感受到寒意……
[1]《英偉達的競品,真的出現了?》華爾街見聞
[2]《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競爭政策協調司相關公告》
[3]《被中國監管部門立案調查,英偉達市值一夜跌去近千億美元》界面新聞
[4]《全力挑戰英偉達!微軟發佈首款數據處理芯片,推動服務器性能提升400%》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