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AI捲得最狠的是奶茶

萬萬沒想到,幾塊錢的奶茶比幾十萬的汽車更先賽博了起來。

北京地鐵站已經開始搞奶茶無人機了,掃碼點餐、機械臂製作、全程無人工,妥妥的i人福利。

不僅僅是北京,全國各地都開始出現了機械臂搖出來的奶茶,有的是全程無人的全自動售賣機,有的是人機結合的創意奶茶,還有的是AI設備加上人工奶茶的創意結合。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小紅書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小紅書

總之,馬斯克的汽車機器人沒等來,倒是奶茶機器人先被等來了。

各大新茶飲也下場佈局,蜜雪冰城成立技術公司、喜茶上線多個智能化產品、庫迪咖啡旗下的茶貓實行人機結合形式…

低成本的新茶飲為什麼要往最費錢的AI里卷?奶茶機器人,要來了嗎?

01 奶茶捲向AI?

誰能想到,中醫、AI、奶茶有一天會同時出現在一個商業企劃書里。

「我們都沒想到,點奶茶的盡頭不是根據自己的口味,而是根據AI把脈之後推測出自己的體質來點。」一個做AI奶茶培訓的機構在網絡上發佈了這樣一個引流影片。

小紅書商家小紅書商家

實在是想不通中醫把脈和AI怎麼結合到一起的,我就去聯繫了這家培訓機構並且要了份資料。打聽一番明白了,這個中醫AI其實就是培訓機構會賣給你一個「面診機器」,類似很多美容院會有的面診機一樣,只不過這個是更貼合中醫「望聞問切」方式的,要先拍張正面照、再拍舌苔的照片,然後回答幾個平時日常身體狀況的問題,最後給你得出一個你是什麼體質的結論。

我再問,這個AI還有什麼其他的嗎,對方表示「沒了」。接下來就是常規的奶茶如何製作的一系列資料。從提供的資料裡面,據說他們已經培訓了700多家奶茶店。

機構培訓手冊機構培訓手冊

一個面診機器,一個AI概念套在常規奶茶店裡,這有人買單嗎?——還真有。

「我還真就在成都出差的時候去過這麼一個概念店,其實我自己也知道是噱頭,架不住服務流程是真的好啊。進去之後一套流程煞有介事,AI面診之後服務小姐姐再給我一套話術,三言兩語說出我一些亞健康問題,推薦一款茶飲,最後成功讓我消費小50塊錢。」雅雅(化名)講起自己喝「AI奶茶」的故事。

還有一種更好玩的AI+奶茶概念的體現,是「奶茶機器人」。

「沒想到現在的奶茶已經發展到next level了」在地鐵站嘗試了一次奶茶機器人之後,姍姍(化名)感歎道,「整個操作台就像是個科技感滿滿的賽博販賣機。顯示屏上是菜單,右邊屏幕有掃碼點單、左邊屏幕是出品口,下面有一個奶茶機器人臂,可以看見整個奶茶被製作出來的過程。」

全程兩分鐘,點單、取餐,完全無人工,還可以選要不要糖。

這樣的賽博奶茶售賣機不僅在國內,在美國、加拿大也陸續變得多起來,小紅書到處都有喝上這口賽博奶茶的帖子。

小紅書帖子小紅書帖子

可能也有商家覺得全程機械臂實在是太沒有靈魂,所以採用了「人機合作」的方式,大連就有一家奶茶品牌,就是在採購了奶茶機器人之後,把機械臂做出來的成品上再人工添加一些topping,比如打一圈奶油、撒上糖屑或者插上兩根冰激淩,包裝成創意奶茶。

賽博奶茶這件事情並不只是創意品牌的想法,很多新茶飲的大廠也開始想要上「科技與狠活」。

在咖啡界「捲土重來」的庫迪咖啡就開了個人機協作的奶茶品牌,茶貓。

茶貓官網茶貓官網

茶貓的人機合作分配得很清楚——製作是由配料機器人、製作機器人和送餐機器人三部分組成;人用來「伺候」機器人,比如手動加料、貼標籤、打包、製作基礎原料然後添加到原料盒里、還有基礎的清潔工作等等。

茶貓的點單也是小程序下單,之後右邊的機械臂取杯送至左側,左邊的機械臂負責往裡面倒入液體後再交由右臂傳送。如需小料,右臂會將半成的飲品送至檯面由店員操作,如果不用,右臂就直接進行封口後送出。

就像網民們開的玩笑,以前的簡曆「做奶茶」,現在的簡曆「操控AI」。

除了茶貓,幾個新茶飲巨頭也都紛紛下場捲起來AI。

蜜雪冰城就注資5000萬元人民幣成立了一家「AI公司」,業務內容就包括新興能源技術研發、人工智能理論與算法軟件開發、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台、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智能機器人銷售等。

企查查企業信息企查查企業信息

這家名叫「雪王愛智慧」的公司總經理蘇虎臣正是蜜雪冰城的首席技術專家,還兼任流程與數字化中心的副總經理;蜜雪冰城招聘管理部負責人於敏擔任「雪王愛智慧」的監事,而財務負責人崔海靜,作為集團財務中心的負責人之一,同時也是蜜雪冰城集團的監事會主席,負責監督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履職情況。幾位人事高管和技術高管組成的「AI公司」也能預示蜜雪冰城要在技術領域下功夫的決心。

奈雪的茶和喜茶兩個巨頭也在更早就開始了AI佈局。

三年前奈雪的茶和喜茶就都成立了專業團隊,招募了一批機械、電氣相關的工程師針對功能規劃、硬件設計、軟件開發等多方面來設計和研發智能設備,目前相關智能化的研發成果也都配備到門店中。

比如奈雪的茶數字化團隊自研的「自動奶茶機」已在旗下所有門店使用,通過簡單的掃碼即可自動出杯,號稱「最快10秒完成一杯茶飲,產能提升40%」。

喜茶更是推出了全套的「科技」,包括智能秤、智能出茶機、自動去皮機、自動去核機、自動錘檸檬機、自動切丁機、智能蒸煮機等3大類共7款智能設備,覆蓋門店原料製備、原料管理、調飲製茶等多個環節。據商業新研社,以自動去皮機為例,以往人工為一筐葡萄去皮,需要約15分鐘,如今機器去皮僅需1分鐘,果肉保留也更完整,而智能出茶機最快4秒即能完成一杯飲品的原料添加。

02 都是錢鬧得

幾塊錢一杯的奶茶也得卷AI,說到底還是「錢」鬧得。

奶茶越來越同質化,這已經是舊聞了。

差不多的店面、差不多的菜單、差不多的店員服裝、差不多的口味,奶茶變成了「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們」如何表現的和別人差得多,降價是最直接的手段。於是乎一時之間我們看到了奶茶從二十幾塊變成十幾塊,再變成9.9元一杯,最後甚至有補貼之後不到1元錢的奶茶。

高端的商戰只需要樸素的手段,但是樸素的手段上多了,商家都給樸素沒了。

虧損成了小奶茶的大問題。

已經上市的新茶飲第一股和第二股在今年上半年都出現了利潤的滑坡,茶百道今年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3.94億元,和去年同期的5.97億元相比下滑了34%;好不容易在2023年上半年扭虧為盈的奈雪的茶,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再度由盈轉虧,虧損4.4億元。

奈雪的茶財報奈雪的茶財報

在價格戰中卷生卷死的新茶飲忽然意識到,降價不是價格戰的終極奧義,降本才是。

從奈雪的茶財報上費用拆解來看,在直營店的單店費用中,除了原材料最貴的就是人力成本,佔總成本的24.6%。

奈雪的茶財報奈雪的茶財報

這樣邏輯順下來,其實就能看明白,賽博奶茶看著科技,實際全是生意。

你以為機器人取代人工的賬應該這麼算:假設一台機器人20萬元,能用10年,折合一個月就是1600元,一線城市一個奶茶店員一個月也得6000-7000元成本,所以划算。

其實這筆賬是這麼算的:一個員工一天輪班也就7-8小時,如果奶茶店想營業超過12小時就要兩班倒,人力成本乘以2;新來的員工需要培訓,還需要上手熟悉的過程,這段時間不論是學徒還是師父的產出都會受到影響;員工需要規劃一個晉陞通道,畢竟永遠會有奶茶店員但沒有人永遠是奶茶店員,能升職的員工需要增加人工成本,不能升職的可能就面臨流失的風險,替換這些流失員工的新員工又要陷入新的培訓輪迴;員工有其他的費用比如社保、請假時間等,所以理想情況下,機器人不僅僅是慳錢,是慳錢、慳錢、還是慳錢,而且還省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奶茶機器人沒有大量進店呢?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沒達到理想情況。

奶茶機器人的成本可能沒有那麼便宜,比如奈雪的茶曾經在深圳華強北開過一家Pro店,採購的奶茶機器人據報導就要接近80萬元。如果按照奈雪的茶2024年上半63%的毛利率和一線城市單店8600元的營收來換算,那麼這個店得干142天才能賺回機器的錢,這還不算剩下的水電、材料折損一系列費用。

並不是所有奶茶店都有實力承擔「半年白干」來引進一個機器人的。

中國飲品快報機器人圖中國飲品快報機器人圖

另外,奶茶機器人也沒法完全取代人工。理想中奶茶機器人可以實現無人監管全天二十四小時運轉,實際情況是,可能還是需要一個人來和機器「打配合」。比如,現在很多機器人可以完成取料、攪拌、蒸煮等這些流程,但是把水果從冰箱里拿出來切成塊放進機器這一步還是需要人工來完成。而且每天的原材料是否新鮮,一個店的流水有多少等這些製作之外的細節也需要人工來確認和統計。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奶茶店很多是直營+加盟兩種形式的。在直營店裡,品牌完全可以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買個機械臂,就是賺不到買賣也可以賺吆喝。

但是放到加盟店裡,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比如庫迪的茶貓,加盟商要選是買人機協作設備還是租,買的話標準店開店就要30萬元,品牌店要45萬元,選擇租的話成本也要在20-35萬元之間,設備每月租金5000元,一年起租。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還要卷價格搶市場,該賺的賺不到,該省的省不了,就非常尷尬了。

奶茶本身又是一個配料多的產品,不像是咖啡,濃縮、水、奶就能做出各種基礎款,剩下的創新款再加點各種風味的糖漿就行了。奶茶有各種茶底、水果、牛奶、甜度不同的選擇,還可以加或者不加一大堆輔料,這就讓奶茶的製作複雜度遠高於咖啡,也讓奶茶機器人的普及難度更大。

茶貓的機械臂除了酷炫之外也偶爾讓加盟商頭疼,機械臂並沒有實際上宣傳的幾十秒出一杯奶茶,一杯飲品從下單到出品的時間大概在一分鐘,並不比人工製作的時間快。在日常製作中,機械臂的表現也不如人意,甚至被「抽水」速度跟不上人工,沒法承載高峰期的速度。

瑞幸此前上線的智能萃茶機也遭到過員工的「抽水」,說因為它塊頭大,佔空間而且裡面隔層多,清潔起來就很麻煩。據飲品報,萃茶機每次只能萃取一種茶湯。如果要製作兩種或以上的茶底,員工就得重覆前面的步驟。

說到底,新茶飲想做機器人就和馬斯克想做機器人道理是一樣的,想要擁有折損低、換手率低、沒有情緒、24小時隨時待命、不用培訓直接上崗的「電子牛馬」。而新茶飲的機器人不普及和馬斯克的機器人不普及的原因也一樣——成本控制不住、技術突破不了、出品保證不足。

03 會成為下一個「咖啡機」嗎?

任何一個新技術的出現都會經歷三個階段:工業化、商業化、家庭化。

這其中需要經歷兩個方面的進化——技術的成熟、成本的壓縮。

機械臂這個新物種從工業廠場景正在切入商業化場景。

工業化場景被最先落地,比如物流中的搬運、生產中的組裝等,因為機械臂生產的主要難點就是人的手是可以隨意支配的但是機器人的手每完成一個動作都是一種挑戰,所以單一的動作肯定是最好下手的。搬運機器人可以就做抬、放兩個動作,相當於是一個動作的正放和倒放;類似的某個零部件的組裝也可以是機械性地重覆。

之後,機械臂進入了商業化場景,奶茶機器人就是其中一個,下一個問題就是,奶茶機器人會不會像智能咖啡機一樣普遍呢?

中商產業研究中商產業研究

短時間內,不會有大規模的市場。因為家用奶茶機器人這件事情有兩個反直覺的點。

第一,反了奶茶這個屬性的點。奶茶是一個社交產品,咖啡則有非社交的其他屬性,比如提神這樣的功能類屬性、以及文化這種形而上的屬性。

「我和我爸都是咖啡愛好者,但是是完全不同類型的咖啡愛好者。」阿飛(化名)就這樣說道,「我是打工人,專門團各種咖啡券,我爸是個咖啡品鑒大師,光是買的一個測量秤就兩千多元錢,他甚至為了能更好地看到咖啡從咖啡機里被壓出來的水流是否穩定買了一個小鏡子,這樣他按壓的時候不用低頭能從鏡子反光里檢測出水量。」

阿飛供圖阿飛供圖

阿飛和他爸爸家裡都有咖啡機,阿飛買的是400多元的減價膠囊機,他爸爸買的是小六位數的頂級咖啡機。

這就是不同屬性在toC市場里能做到的產品的延伸度,但是奶茶本身就沒有這種延展性。

奶茶是一個被發明出來的混合類飲品,我們經常見到幾個朋友打卡網紅奶茶店的朋友圈,卻不會有人正兒八經去討論芋泥奶茶應該用什麼茶底和哪裡產的牛奶最好喝。所以,奶茶少了一點「孤獨屬性」也沒有什麼提神的功能效果,這就讓我們很難為一個奶茶機器人去消費。

石頭掃地機器人石頭掃地機器人

第二,這也反了消費者對機器人消費的直覺。

機器人進入家庭場景現在最普遍的就是清潔,各種各樣的掃地、洗地、洗碗機器人率先成為被消費品。這是因為,我們在接受新鮮科技走進生活的時候一定會選使用頻率最高、收益最大的場景。我身邊有一位非常節省的朋友卻在掃地機器人這個物種出現的時候第一時間花了兩千多入手了一台,她的理由就是「我請一次保潔也得99元,用一個月我就回本了。」

咖啡機的熱銷和咖啡的高頻飲用也有關係,但是反過來,奶茶因為其變胖的屬性,就不是一個會被大多數人高頻飲用的飲品。

從這兩點來看,奶茶機器人還是得踏踏實實地走商用。

在這個賽道上其實已經有融資進程順利的企業。

企查查融資信息企查查融資信息

越疆科技,就已經完成了D輪融資並且準備在港股上市,背後資本有中金資本、深創投、鬆禾資本、十維等資本大咖,最後一輪估值已經超過了35億元;越疆科技做的是工業化和商業化的機械臂,與其走了不同道路的自動化飲料平台開發商Botrista在今年完成了6500萬美元的融資,總共融資已經有8.7億元人民幣,參與投資的有曾經斥資2250萬美元收購永和大王的JFC。

和做機械臂硬件不同,Botrista做的是軟硬件結合的「一站式服務」,涵蓋調味配方開發、菜單設計與研發以及原材料供應鏈管理;跟上述兩個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奶茶機器人思路就是做奶茶無人機,比如完成了2300萬元天使輪融資的茶里怪、和北京地鐵開始能看見的freshcube。

Botrista官網圖Botrista官網圖

機械臂、無人機、一站式,條條大路各不相同,但是想要先通往商業化的「羅馬」,要達到的效果都一樣——高效控製成本、保證出品質量、最重要的是,能讓加盟商賺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作者:酷玩實驗室,36氪經授權發佈。